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2章 科教兴国

作者:关古威
第22章科教兴国

  关绪清对突如其来的一亿两银子有些不知所措。并不是多的不知道该怎么用了,而是如今的大清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以至于他自己也不知道先顾哪头了。

  按理說,中法大战迫在眼前。投入军事应该是最合乎情理的。可是這些银子都是那些贪官从百姓的身上盘剥下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与民似乎才是真理。

  国民素质是一個国家真正是否强大的标志,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国家只能用一片废墟来形容,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又如凤凰欲火般的重生。這就是因为德国有着极高的国民素质。

  可是提高国民素质是一個缓慢而长期的過程,自古中国有钱人的孩子才能读书,穷人都是不认识字的。這样的国民素质又怎么能跟国外真正的强国相提并论啊。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沒有教育开支這项国家的预算开支。就算关绪清乾坤独断,硬是加上這一项,普及全国教育,可是也沒有這么多老师啊,私塾之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了。虽然這几年兴办洋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人才的培养,可是对一個四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来讲,還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啊!

  要解决师资的問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或者聘請洋老师那开支实在太大。再多钱也不够用啊。只能在某些特殊领域的人才上,才可以使用。比如军舰使用、军队管理等等。全民教育实在不行。

  全国的军事学校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如威海水师学堂、上海操炮学堂、旅顺鱼雷学堂等等。

  很多科目請的都是洋教师教学,只有等這些学生毕业之后接替他们了。

  這时在上书房,又有一名重臣求见。

  “臣叩见皇上。”翁同稣跪在地上。

  “噢,翁师傅啊,平身吧。”关绪清对這位老师還是非常尊敬的。

  “谢皇上。”翁同稣站了起来。

  “臣见皇上眉头紧锁,不知有何烦恼之事。”翁同稣问道。

  “不瞒翁师傅,朕想普及国民教育,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這是哪一個时代都不会错的至理名言。可惜我大清师资贫乏,并无可用之人啊。”关绪清這几年在皇宫跟翁同稣接触的時間最长,說话之中也无隐瞒。

  “皇上,臣今日就为此事而来。原来皇上早想在臣的前面了啊。老臣真是惭愧。”翁同稣感慨道。

  “噢?翁师傅請讲。”关绪清一下子来了精神。

  “皇上可曾听過徐寿?”翁同稣问道。

  “徐寿?朕好像听說過。他是否在上海开办了什么洋学堂?”关绪清回忆道。

  “皇上果然聪明過人,记忆力非常人能比啊。”翁同稣顿了顿继续說道:“徐寿在上海开办了格致书院,虽于光绪二年正式开院,但三年以后即光绪五年九月才正式招收学生,次年春正式授课。据格致书院会讲西学章程规定,课程分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门。书院除由徐寿主持对入院学生定期课艺以外,還举办定期科学讲座,书院负责讲化学的另一教习是栾学谦。他在讲授化学知识时,還配合实验表演,收效很好。”

  啊,原来是他啊。关绪清一下子想了起来,中国近代史有名的化学家啊。他居然還活着?他什么时候死的,由于关绪清前世学的是金融,对那些伟人什么时候死的实在不清楚啊。只知道好像徐寿出生与嘉庆朝的。现在還活着?那应该年纪很大了吧,得找两個医生定期给他看看病,這种人简直就是大清的国宝啊。

  “此人如今身在何处?快把他請进京。朕要开办一所大学,由他任教化学。”关绪清急忙說道。

  “此人在上海,可惜体弱多病已经卧床不起了。但是他在上海开办的格致书院中却有很多优秀的学员和教习,栾学谦就是徐寿保荐的。”翁同稣說道。

  “唉,可惜啊!栾学谦此人你可见過?”关绪清继续问道。

  “臣沒有。”翁同稣說道。

  关绪清想了想說道:“就這样吧,你负责联系他们,把优秀的人才全部招揽来京。朕要下個月就把大学开出来,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遵旨,敢问皇上,大学的名字起好了嗎?”翁同稣问道。

  “当然叫清华大学了。”关绪清不假思索的答道。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