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五四章 大结局

作者:林喵喵
選擇字号: 選擇背景颜色: 正文 本章節来自于 以前庄二老爷一家之所以在父母過世后,還能跟庄大老爷一起住,是因为两兄弟关系不错,所以兄弟不分家也很正常,但现在当家的是庄大郎,人家不過是庄二老爷的侄子,可沒有义务再养着二房一家,所以自然将二房赶走了。 忠义侯府因子弟沒出息,不過就是些庄田俸禄,收入不多,再加上当时从龙花了不少钱,平常又想维持侯府的体面,花钱那是寅吃卯粮,如今分家,根本沒多少东西分,二房只分到很少一点东西,所以二房出去后,生活水平迅速跌落。 二房嫡子庄四郎是個温柔多情的人,這些年对身边那些姬妾通房都很好,生了一堆的庶子庶女,如今家境困难,他還子女成群,哪裡开支的起?偏他又是心软的人,舍不得卖了姬妾通房,也不像高二老太爷等人那样舍得卖女儿换钱用,于是只能尽量节俭,以维持生活。 结果他倒是想尽量维持生活,他那些姬妾通房却是从奢入俭难,不愿意了,有生养的也就罢了,沒生养的,年龄小青春正盛還能再找金主的,說是为府裡节约钱财,打算离开,庄四郎倒是想留,但庄二夫人看家裡钱不够用了,自是同意,于是那些女人全拿了卖身契跑走,攀日子過的比较好的人去了;剩下那些生养了的或沒生养但年龄大了走不掉的,看庄家日子過的這样差,心裡非常的郁闷,想着要知道庄四郎人长的一表人才,结果却是個绣花枕头,沒什么出息。当初别跟他就好了,要不然现在日子也不会過的這样惨,特别是当年那些私下嘀咕過闻百翎的,這会儿想着,当初争赢了還曾得意過呢。现在看来,有什么好得意的,人家過着富贵日子,她们跟庄四郎過着“吃糠咽菜”的日子,想想都郁闷。 因知道二房沒多少钱,从庄四郎身上也榨不出什么好处来。渐渐地对庄四郎,便沒有以前在侯府裡时那么好了,庄四郎看了,心裡不由苦笑,想着他当初怎么就会为着這么一群嫌贫爱富的贱人。搞的失去了闻百翎呢?当初這些人說什么喜歡他,不愿意离开他,求他看在她们喜歡他的份上,不要让她们走,他当时傻透了,感动的不得了,還真信了,留下了這群垃圾。却失去了闻百翎,现在如何?不是說喜歡一個人就会与对方患难与共嗎?现在呢,现在還沒有危难。不過生活稍差了点,這群曾口口声声說喜歡他、曾让他感动得不得了的东西就对他有意见了,甚至对他的态度也变差了,能攀高枝的還都攀高枝去了,患难见真情,這是群什么样的东西。她们的真面目,眼下他可算是知道了。可惜知道的已经太晚太晚了,后悔也沒用了。這时候他才知道,他当年有多傻,那些女人說了,他就信了,每次想起這事,都越想越觉得当年的自己蠢得不忍直视。 如果一切能重来一次,他再不会为了這群东西,失去闻百翎了,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药,他再后悔也沒用了。 不說那边庄四郎发现自己当年别人說什么就信什么蠢透了,却說当下,女学风波就這样有惊无险地過去了,女学也慢慢步上了正轨。 不两年,闻三娘给儿子娶妻时,一为了表示对闻百翎夫妇的支持,二为了在分府后有镇国公府這個大树当靠山,不被人欺负,還专门从女学裡选了個学生。 她选的不错,刚好她儿子是宗室,不用科举,她为了让儿子不变成纨绔,对他管的较严,虽沒读科举方面的书,却读了其他杂书,她儿子后来对科技也较感兴趣,跟女学裡学了数理化方面知识的学生,却是不谋而合,夫妻俩整天在家捣鼓些這個时代的人见都沒见過的东西,后来夫妻俩因发明了些相对于這個时代来說较先进的东西,還在歷史上小有名气呢。 這时仁郡王已過世,闻三娘在儿子娶了妻就分府出去過了,自己有诰命在身,儿子媳妇关系又好,一家三口過的日子相当滋润,让闻三娘比同龄人显的要年轻多了——至少比前未婚夫钱四郎的妻子杨二娘要显的年轻多了。 至于她前未婚夫钱四郎,钱四郎虽有個在国子监当差的岳父,却在科举上再无寸进。 他是庶出的庶出,无荫封资格,科举又只是秀才,不是可以授官的举人,在平城公主過世,钱家分家后,随着庶出的父亲分府出来過,日子越发艰难,偏妻子娘家又是以清廉著称,嫁妆极少,于是等后来他父亲過世,就剩他们小两口出来過日子后,男的一事无成,女的嫁妆又少,只能守着点分下来的薄田度日,由于是庶出的庶出,分到的东西极少极少,那点钱,比高门那些丫环小厮们的收入還少,日子過的比他们還不如,瞬间从個侯府公子,变成了庄户人家差不多的水平,知道的人对钱四郎又是好一顿嘲笑,說他当年要娶了闻三娘,起码闻家有几千两嫁妆,到时用那嫁妆置上几百亩田地,也能過比他现在犹如庄户人家一般的日子要好了,看看闻三娘带着儿子媳妇依然過着富贵生活,就看的出来了。 要說钱四郎沒后悔那是假的,只是当年悔婚的事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所以這会儿再怎么后悔,也不敢表露出来,每次问到,都是一副绝不后悔,然后說闻三娘這儿不好那儿不好他绝不会要的架势,别人听着,表面沒說什么,背地裡,不知道他后悔了的,沒少說他眼光浅;知道他后悔了的,就笑他死鸭子嘴硬,总之沒什么好话。 在闻三娘给儿子成亲后,比闻三娘儿子只小两岁半的闻百翎之子,新一代镇国公世子,也长大了,到了快要娶亲的年纪了。 這日宗大郎回来。面色古怪地跟闻百翎道:“娘,今天碰到個女人,神神叨叨地說她跟父亲有婚约,說您抢了父亲,說是我要有点良心。愿意帮父亲赎罪,就娶了她女儿……是怎么一回事啊?” 因孙子长大,所以老镇国公荣升宗老太爷,宗俊卿则荣升宗大老爷,而闻百翎的孩子,就是新一代宗大郎了。 宗大郎热衷于做生意。只是這個时代商贾地位低,他要真经商了,就不能考科举了,所以只好請了掌柜的前台经营,他在幕后指挥。如今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因常跟商贾打交道,今天在某個生意伙伴家做客,就碰到個商贾,带着夫人女儿做客,那夫人听說自己是镇国公世子,就开始发神经了,将自己叫過去說有要紧的事要說。然后就神神叨叨地說起了這事。 闻百翎听了他的话,想起记忆裡的某对jp,不由面色古怪。问道:“那女人是不是姓王?” “好像是叫王氏来着。”宗大郎道。 闻百翎想起了多年前的某桩旧事,不由好笑,道:“就是個神经病,以后见了她们,离远点,别被她们像牛皮糖一样沾上了。然后過個几年,還跳出来說你喜歡她女儿就惨了。” 于是便将当年他大姑祖母家的小姑子伪造他父亲的婚约。還胡說八道他祖父喜歡她,之后那王姑娘還跑来让她不许嫁他父亲的事說了。 宗大郎听了。不由哈哈大笑,道:“娘,世界上怎么会有這样搞笑的人?做梦就做梦吧,還能把做梦当成现实?” “走火入魔了呗。”闻百翎道。 闻百翎一边跟儿子說一边想着她们一代代的,還都盯上了镇国公府,也真够搞笑的了,這都成家传了。 王二娘母女之后的发展,由于宗俊卿的大姑妈跟她们极亲的亲戚关系,所以她也是知道的,几年前前王大夫人卫氏就因yy镇国公却得不到,而走火入魔地抑郁而终了,王二娘因嫁了個商贾,看不起对方,在夫家日子過的也不好,好在惧怕镇国公府的势力,倒不敢在外面造谣,說自己抢了她未婚夫,倒也還算老实。 沒想到老实到這会儿终于不老实了,竟然揪上了自家儿子,让闻百翎不由哭笑不得。 宗大郎得了母亲的话,自然对那两母女避而远之,到底双方层次隔的远,那次不過是偶尔遇到,之后便再沒碰到過了——据說是因为那家人怕王二娘母女乱說话,将母女俩关了禁闭,不让到处乱說,免得得罪了镇国公府,惹来灭顶之灾,毕竟妄想以商贾之女的身份嫁镇国公世子就算了,還恶言中伤对方母亲,說对方母亲抢了自己的未婚夫,不要被镇国公府收拾了才怪了,要不是那家人心肠不错,要不然都会像当年的王大老爷那样休了王二娘了,毕竟一個有夫之妇,孩子都多大了,竟然yy自己是宗大人的未婚妻,一脸不甘心的模样,還要不要脸?哪個男人也受不了自己妻子不甘心沒嫁给别的男人啊。 之后何三娘又生了一個儿子,不几年,宗俊卿处理好内政外交,提出致仕的话,对于宗俊卿這样一個人品好的臣子,元鼎帝不想放他走,又让他多干了几年,直到镇国公過世,宗俊卿丁忧,才真正退了下来,专职著书立說,教导子女,兴办女学诸事。 闻百翎诸姐妹,闻元娘、闻三娘日子過的皆不错,闻二娘虽在宫中无宠无子,但好歹沒进冷宫,過的還算体面,而闻八娘就遭了罪了,由于元鼎帝一直用不着启用她对付宗府,所以就一直在冷宫呆着,因生活條件比闻二娘差多了,明明比闻二娘小,却比闻二娘早逝,至于闻五娘,也因闹事关在庄子上沒過多久就因心情抑郁過世了,闻七娘在仁郡王過世后,被王府打发进了家庙;闻六娘因宋姨娘阻止,沒听闻百翎的话从仁郡王府离开,后来随着仁郡王過世,赵六郎分府出去住,闻六娘因不能生育,又不得宠,也過的极不如意。 后来四房刘氏的儿子闻八郎长大了,刘氏死活花钱给他买了房媳妇,但很可惜,傻子并不知道同房,不同房自然就沒孩子,刘氏无法,便给他们从族中過继了個孩子,虽然刘氏是称心如意了,但闻八奶奶就是個守活寡的,也真够可怜的。 后来不几年等刘氏死了(刘氏三十多岁才生的儿子,所以等她儿子长大娶媳妇时她就有四五十岁了,在這個时代算年龄不小了,几年后死了也很正常),有一天闻八奶奶便卷着金银细软逃了,只剩了個闻八郎和他過继的孩子沒人照顾,极其可怜——因为這时闻四老爷也過世了,四房早分家了,新家在闻八奶奶逃走后就只有這一傻一小了,眼看着闻七郎夫妇(這时候闻七郎牢坐好了放出来了)意欲欺负這一对病幼,想抢闻八奶奶沒法卷走的大件物品变卖得钱,闻百翎到底看着不忍心,便出面干涉,阻止了闻七郎甚至闻九郎等人的贪心,帮忙照顾那孩子到成年,并照顾闻八郎到死,虽然对刘氏不喜,但闻八郎不過是傻子,闻百翎对他总是生不出来气的,会照顾一下他也很正常,毕竟于她而言不過举手之劳。 当然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她阻止闻七郎等人抢闻八郎的东西,自然惹的闻七郎等人不快,不過到底知道镇国公府势大,倒也只敢在心裡恨恨,并不敢如何。 之后元鼎帝七十岁的时候,觉得這皇帝做的够久了,宣布禅位给九皇子,也就是何三娘的儿子,做太上皇去了,并规定皇帝年過七十都要禅位,以免年老昏庸误国,這是這位多疑的皇帝办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加上早前平定内忧外乱的事,虽然是宗俊卿和贺峻的功劳,但身为皇帝,到底是他有眼光,提拔了宗俊卿,所以這件大事自然也记在了他头上,让整天疑神疑鬼的元鼎帝,竟然還捞到個不错的名声,也是意料不到的事了。 何三娘儿子即位后,按例尊已逝的太上皇原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何三娘为圣母皇太后,并按例封太后娘家为承恩侯——因何三老爷已過世,所以封的是何三娘的弟弟何三郎,又因何三郎考中了进士,做了官,所以這個侯府并不像康定侯府当年那样是個虚衔,承恩侯府是外戚中少有的实权家族,何姨妈這一支,由此兴盛。 而身为新皇的外祖母,承恩侯府的老封君,何姨妈余生是满京城最尊贵的老太太,提起当年汪家害她的事,谁都在啧啧嘲笑鄙视已经烟消云散的汪家有眼无珠之余,唏嘘不已,暗道這可真是现实版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足以警喻后来人。 史记: 元鼎五十年,年逾七十的元鼎帝禅位皇九子,同时规定以后的继任者,无论身体條件如何,都得在七十岁禅位,以免年老昏庸误国,此举大善,名记青史,谓帝“不贪权柄,后世楷模”。 一個新的时代开始了。 [全文完](未完待续) ps:完結了!感谢大家一路相伴!谢谢!群抱谢谢茶猫亲送的礼物新文明天上传,是一個带系统穿越文,希望大家能喜歡。or466 (天津小說網) (快捷键:) (快捷键:→) 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網站立场,內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請联系我們进行刪除处理! ,,,內容来源于互联網或由網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林喵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請联系我們,我們将支付稿酬或者刪除。谢谢!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