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与士绅共天下?我呸!
要知道明代的陕西布政司面积很大,不光是有如今的陕西省,還包括了宁夏,甘肃。
当初明朝建立后,蒙古還在陕西,甘肃一带有着不小的实力,为了拿下這裡,朱元璋比打下元大都都费劲。
平定陕甘后,为了防止那些蒙古残余势力再次南下,朱元璋也是不遗余力的,加强陕西這边的军事力量。
他册封的九大塞王裡,有三個都是在陕西,到了靖难之役,永乐皇帝废除了九大塞王,大明开始依赖九边重镇,而這九边重镇其中有四個,是在陕西的管辖范围之内。
到了土木堡之变后,当兵成为了要命的苦差事,也只有贫穷的陕甘大地,才有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去部队裡混口吃的,让陕西成为了大明的主要兵员地。
特别是陕北那一块,单单是一個榆林镇,在那一两百年间,光是总兵,就出了将近两百個。
而推翻明朝的农民大起义,主要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也基本都是陕西人,可以說是武力充沛到了极致。
這样一個兵员重地,落到了一群专门对士绅下死手,和那些泥腿子站在一起的反贼手裡,怎么可能让大明王朝的那些文武官员不慌?
如果這些反贼发展壮大了,开始席卷天下,那他们能去哪裡征集士兵,去对抗這些反贼?
难不成,要去江南那种鱼米之乡去招兵,那纯粹是做梦,在江南,百姓随便找個活计,也比当大头兵强太多好吧!
杨鹤還沒有入京,請求朝廷大军平叛的奏折,就开始如同雪花一般,飞向崇祯皇帝的御书房,更是有无数的官员跪在宫门外,請求朱由检召见。
可惜,崇祯皇帝如今根本就不看奏折,也不理会那些官员,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是让孙承宗领头的内阁,以及王承恩领头的内廷,這双方协作去处理。
這辈子,哪怕這些個文官士绅再劝再骂,他也绝不会再去不懂瞎搞,玩什么微操,去误国误民。
反正军队在自己手裡,性命也有保障,這些国家大事,就让内阁的文臣,和宫裡的太监们去头疼好了。
至于說让他派军队,去镇压陕西的反贼,完全可以呀?
只不過大军刚打完仗,先不說北直隶与山东的许多地方,需要钱粮救济百姓,修缮城防。
光是大明军队在這一战中,就阵亡伤残了近十万人,单单是抚恤金,算下来就要几百万两。
更别說什么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又是一大笔开销,朝廷的国库当时沒钱,大军开拔的费用,可全是他朱由检从内库裡拿出来补贴的。
如今仗打完了,国库也是时候,该還他朱由检的钱了吧!
這样一算,国库怎么可能有钱,去派大军到陕西平叛?
至于說什么让将士苦一苦,先勒紧裤腰带,去把陕西的叛乱平了,纯踏马的扯淡!
先不說陕西這边的叛乱,本就是他朱由检一手捣鼓出来的,就算不是他的人,朱由检也不可能,在沒有给予官兵任何奖赏的情况下,直接空口白牙的,就把大军派出去。
三顺王为什么投降满清,還不是被這群畜牲逼的,他娘的不给人家开拔费,让人家饿着肚子去打仗,不反的话,反而是让人看不起了。
反正朱由检這辈子,绝不会让這些为了大明流血牺牲的勇士,流完血后再流泪。
想想上辈子自己死的真踏马的活该,死的太過于轻松,就应该受尽折磨再死才对。
毕竟让士兵流血又流泪,這种一般有点人性的畜牲,都不会去做的丧良心操蛋事,他朱由检干了不是一两次。
只能說,大明亡国是活该,他朱由检断子绝孙也是活该,只是苦了那些无辜的百姓。
所以這辈子,他朱由检就是来還债的,他要把上辈子欠大明百姓的,都一一還上。
陛下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這种混账话,我可去你奶奶個腿的吧!现在老子的实力還不够强,只能在宫裡窝着,在陕西那边搞点小动作,等老子实力够了,直接掀桌,干死你们這群狗娘养的禽兽士绅。
老子要让大明的百姓,活的像是個人,眼裡有光,還有希望,哪怕是大明還是亡国了,他朱由检都无怨无悔。
心裡都這么想了,朱由检自然不可能再被忽悠,面对那些文官的苦苦哀求,他翻来覆去的总之就是一句话,想要大军去平叛,给钱!
一听皇帝這态度,那些闹得很凶的文官,直接抬着棺材,想要玩個死谏,這一招,那可是在历朝历代都屡试不爽。
结果這些人還沒有到皇宫,就被京师的军民一顿好揍,家裡人出门买东西,都是花钱买不到。
逼于无奈之下,這些人只能灰头土脸的向吏部递交辞呈,辞去好不容易弄来的官职,回到老家去苟着,等待着同党以后捞他们上岸。
其他的官员一看,也不敢在嚷嚷了,如今陕西那边只是喊的厉害,以后怎么样還是两說,犯不上掏自家的银子,去帮国家的忙。
反正歷史上无论哪支农民军,在开始的时候,不都是喊着,要给那些泥腿子均田均粮,最后還是与他们士绅合流。
最多也就是换個皇帝拜,那些起义军就算是得势,最后還是要用他们這些读书人去治理天下。
只是這些蠢货不会想到,或者說是不愿意去想,无论是哪個朝代更迭,除了少部分的投机分子,大部分的既得利益者,都会被清算。
大明真的亡了,他们這群狗东西,就算是投降,运气好也不過是吃些人家不要的零碎,毕竟新朝的当权者,也有自己的心腹好吧!
干嘛要用你们這些二五仔,天底下的好地方就那么多,给你们了,自己的心腹安排到哪裡去?
就连洪承畴,吴三桂這些为满清入关坐稳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奸,最后也是挡不住被清算。
只可惜,所有人都是更看重眼前的利益,面对明知道的危机,也是選擇装聋作哑,到最后才后悔莫及。
不過江南的士绅就比较幸运,這些大聪明不用等到大明灭亡,现在就能为他们的短视而买单。
在得知建奴在兖州放出他们攻破京师,俘虏皇帝的假消息后,這群狗东西蹦的那叫一個欢,为了争取拥立之功,都直接打起来了。
如今尘埃落定,江南的這些小丑士绅,也显露了出来,被其他的官员口诛笔伐,以表明自己与這群叛逆无关。
南京的徐国公和守备太监,更是在得知朝廷与建奴在青州决战胜利后,直接联名告发。
他们也不顾及往日的情面,直言南京的這些六部官员,在大明蒙受国难之时,不思忠君爱国,反而是意图另立新君。
虽說如果是真的,他们是为国家做了贡献,可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哪個皇帝,也接受不了皇权被威胁,這是纯纯的灭九族大罪。
只要崇祯皇帝追究,他们這些牵连其中的官员士绅,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要享受抄家加诛灭九族的豪华大礼包。
至于說趁机造反,别开玩笑了,先不說這群江南士绅,是一群沒有卵子的怂包。
哪怕他们鼓起勇气,真的造反了,手裡也沒有兵,掌握南直隶军队的,是那些告发他们的勋贵与太监。
這些江南的士绅之所以在大明,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可以操控朝堂上下,纯粹也就是因为他们的钱比较多一些。
再說就算是那些勋贵和太监手下的兵马,在他们钱财的诱惑下,同他们一起造反。
靠着他们這群乌合之众,也不挡不住京师刚刚打败建奴,只听命于皇帝,数量有十余万的虎狼之师。
平定穷乡僻壤的陕西,這些骄兵悍将或许沒动力,可要是来江南吃他们這些大户,绝对会是比打了鸡血還兴奋。
既然硬的不行,這些官员士绅只能来软的了,此次過来调查此案的,是屹立两朝而不倒的大太监,曾经的九千岁魏忠贤。
在明金青县决战胜利之后,魏忠贤就被崇祯皇帝第一時間给派了出来,负责查办此次逆案。
他带着两千多的锦衣卫与东厂人马,不顾自己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一路舟马不停,只用了半個月時間,就赶到了南京城。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