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新大明律

作者:窮癌晚期
江西軍購、屯糧的風波還在慢慢醞釀,另一則更加勁爆的消息傳出。

  原來黃德功此番進京,得到了崇禎皇帝賜予的密旨

  難道李鴻飛如今這個左丞相,真是通過挾持聖上得來的?

  民間說法不一,但黃德功始終保持沉默,只說在五月初一這一天,他會當着十萬大軍的面,在南昌府宣佈一個重要決定。

  光是黃德功單方面行動還不算什麼,關鍵是蘇州與福建兩地的守軍,在黃德功傳出消息後,居然緊急向南京增調了三萬大軍,加上南京周邊原來的兩萬駐軍,自朱由檢遷都北京後,南京再次成爲了軍事重地。

  江南的老百姓都知道,這蘇州新軍就是李鴻飛的“私人武裝”,而福建的鄭成功跟李鴻飛也好到,就差穿同一條褲子了。

  連蘇州跟福建都出兵了,可見事態的嚴重性。

  緊接着,北方又有消息傳出,就在半個月前,駐守在北京地區的國防第一集團軍,也開始揮軍南下,算算時間,如今應該抵達鄭州、洛陽一線了。

  連王牌部隊都派出來了,似乎纔剛剛安穩了大半年的大明,又要面臨刀兵之災了。

  老百姓擔憂的是戰爭,而官員們則又要開始考慮站隊問題,尤其是軍隊中的將領,一個搞不好,將面臨萬劫不復

  表面上李鴻飛的兵力數量佔據上風,可別忘了,黃德功是帶着“密旨”南下,況且西北有八萬蒙古騎兵虎視眈眈,東北同樣不平靜,李鴻飛如果不顧外敵環伺,悍然發動內戰,那麼在道義上他便站不住腳,一旦前期作戰失利,國內大部分軍隊,都有可能倒戈相向。

  別扯什麼國家,正統之類的大旗,這些手握兵權的一方大員,看中的永遠是自身利益,真要讓李鴻飛鞏固權力,那麼倒黴削權的,就是他們了。

  於是四月底,不少軍隊被打散的將領,開始匯聚南昌府,商議正式聯合事宜。

  而國防部也在土改與剿匪完成得差不多後,於四月中旬開始召集各地那些軍級以上將領,前往京城開會,明確全**制改革事宜,甚至江西的黃德功、馬士英等人,也收到了這樣一份調令。

  並且按照各地路途遠近不同,最終開會的時間,同樣也定在五月初一。

  這下兩邊等於直接懟上,要麼去京城,要麼去江西,一南一北,必須做出選擇。

  “二選一,很公平不是嗎?就算有些人之前腦袋一時沒轉過彎,只要現在能擺正位置,我也不是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李鴻飛冷笑道。

  “確實很公平,我們已經將實力與決心都擺在了檯面上,就看這些人是否識趣了。”李定國回答道。

  “對了,西北那邊最近可有消息傳來?”李鴻飛忽然轉移話題。

  只要黃德功配合得好,國內局勢短時間內就能徹底穩定,大規模戰爭是打不起來的,至於部分老頑固拼死抵抗這一年多以來,各地剿匪也殺了不少人,李鴻飛不介意將這些叛軍當成土匪給滅了。

  倒是西北地區比較微妙,李鴻飛有心打進大漠以絕後患,可卻苦於沒有騎兵,缺乏足夠的進攻能力。

  但若是不打,人家一直陳兵邊界,你就得在這一地區保證足夠的兵力優勢,長此以往,這軍費就夠大明受的了。

  畢竟爲了提升軍隊的士氣,保證士兵的戰鬥力,這戰時的軍費,可是平時的三倍。

  而且西北地區本就貧瘠,糧食物資以前就是從中原大地運輸,如今中原腹地都是千瘡百孔,運往西北地區的軍需,基本都是利用漕運,從南方起航,在轉道黃河西進,幾乎途經了大半個大明國土,光是轉運途中的損耗就超過了五成。

  爲了保證十幾萬大軍的正常物資供應,國防部批出了近二十萬大軍的糧食物資。

  之前爲了北伐,倒是儲存了不少物資,這三五個月還不太要緊,長此以往,明軍根本耗不起。

  “想打,卻打不了,戚志豐進入西北後,曾派遣一個師,想要試探對方的實力,結果人家在關外溜着這一個師,三天時間,足足跑了兩百里地。有幾次人家還集中兵力,實施快速分割絞殺戰術,要不是戚家軍基本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戰陣防守能力比較強,這一個師非得被人家消耗殆盡。”李定國回答道。

  西北地區,除了荒漠就是戈壁,極其適合騎兵作戰,打得過就毫不留情,打不過則撒腿就跑,步兵帶着火炮行軍,速度太過緩慢,根本攆不上人家騎兵。

  “哎!騎兵,我們大明,什麼時候能有成建制的騎兵?不要多的,給我十萬鐵騎,定能踏平漠北,將蒙古地區,變成我大明的牧場!”李鴻飛感嘆道。

  騎兵自古以來,都是漢人最稀缺的兵種。

  儘管之前幾次大戰,擊退並俘虜了滿清大量兵士,但俘獲的戰馬數量還是十分稀少,八旗兵是“旗”,而不是“騎”,自從在南京一戰失利後,滿清對南方用兵時,基本很少使用騎兵。

  加上明軍火器太過兇猛,而爲了對抗騎兵衝陣,大多都遵循射人先射馬的原則,以至於不少俘獲的戰馬,最終因爲傷口感染而亡。

  如今整個大明軍中可用戰馬,不足五萬匹,而且基本都裝備在了後勤部隊,用作物資運輸。

  “組建騎兵,並非有戰馬就行了,如今軍中士兵,都善使火器,而騎兵的標準配備馬刀與弓箭,我們的士兵短時間內很難熟悉操作。”李定國說道。

  確實,明朝以往的騎兵,也曾裝備過大量火器,但這些騎兵的作用,大多都不是在馬上作戰,而是僅僅作爲一個交通與運載工具,一旦明軍騎兵與敵方騎兵相遇,明軍能採取的戰術就是下馬步戰。

  試問這樣的軍隊,真能算得上騎兵嗎?

  充其量不過是一支機動能力較強的步兵罷了。

  “步騎兵就步騎兵吧,至少保證機動能力,也算是制衡漠北的一大優勢,另外我會責令各地武器研究所,儘快研發一款可供騎兵使用的火器,今後我大明軍隊,絕對不能像現在這般,在漠北地區受制於人!”李鴻飛說道。

  以大明現如今的科研水平,研發一款單發騎槍,難度並不算多大。

  騎射不如人,索性直接放棄,然後以火器進行彌補,弓箭再厲害,還能有火器的子彈兇猛?

  真正的騎兵交鋒,無論弓箭還是火器,最多也就能打出一輪齊射,之後便是貼身肉搏,像成吉思汗手下的騎兵那樣放風箏打法,如今的漠北,還真沒幾個人能做到。

  李鴻飛忽然想要組建騎兵,並不僅僅是因爲巴圖爾琿臺吉這次在西北做出的動作,更多的還是沙皇俄國的出現,讓李鴻飛有了爭奪西伯利亞資源的打算。

  如今的西伯利亞太廣闊,城鎮數量十分稀少,明軍步兵再厲害,也沒幾坐城池可供他們進攻,要想喫下西伯利亞大片地區,關鍵還得靠騎兵

  西北地區,雙方各自都有忌憚的東西,幾次小規模交鋒下來,互有勝負,如今依舊保持對峙局面。

  倒是東北朵顏三衛地區的情報人員傳來消息,特種部隊圓滿完成任務,不日就能將朱由崧的人頭帶回北京。

  另外,由於一日之內,死了一名王爺跟三名輔政大臣,東北地區各部很快分崩離析,甚至有不少部落首領跟領兵將領,派信使前往大明邊關,希望能再次歸順大明。

  對此,李鴻飛命令二處的情報部門,先想辦法拖住這些人,給對方點甜頭,但不能現在就答應他們的歸順請求。

  國內局勢還沒搞定,李鴻飛沒精力管東北方面的事。

  另外,他還得給阿濟格喫顆“定心丸”,省的到時候明軍進駐東北,直接將阿濟格給嚇到,不敢跟老毛子死磕了。

  崇禎二十三年公元1650年五月初一,朱由檢回京後,第一次從紫禁城移步至中南海舉行朝會。

  一幫心思細膩的官員都明白,今後的權力中心,將正式從紫禁城移至中南海,而那富麗堂皇充滿威嚴的皇宮,將淪落爲皇室象徵,以及皇族居住之地。

  這一日,位於中南海仙島瀛臺上,一座耗時大半年修建的國會大廈裏,人頭攢動。

  朱由檢居於首座,左右分別是李鴻飛的內閣成員,以及史可法的國會議員。

  四周還有才從外地趕來不久的將軍,再加上那些沒有什麼實權的王公貴族,可以說此次會議,包含了大明各個階層的勢力代表。

  待所有人員到齊,朱由檢終於開口說道:“朕即位以來,先北方乾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餓殍遍野,後闖賊肆虐,亂我河山,番邦蠻夷亦趁火搶劫,幾欲令我大明兩百八十年之江山毀於一旦,幸有賢相李夢迴、史道鄰史可法字道鄰扶大廈於將傾,終令大明重回正軌。今,朕痛定思痛,爲免重蹈覆轍,決定於全國之內,正式實施軍、政、民全面變法維新,期間任何國策法令,皆由朕與內閣提名,國會投票決定,法令一經頒佈,凡我大明子民,皆不得違背!”

  朱由檢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大致意思就是從他即位以來,出了一系列幺蛾子,差點整亡國。

  同時也表揚了李鴻飛跟史可法,肯定了他們的功績。

  最後爲了避免之前的事件再次發生,他決定實施全面改革。

  前面一大堆,都沒什麼實際意義,關鍵是最後一段話,總算是正式確定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系。

  “吾皇聖明!”羣臣齊呼。

  只有朱由檢本人面無表情,估計此刻心裏已經在滴血了。

  “啓稟聖上,既然要在全國實施變法維新,那頒佈新的法典,則是第一要務。昔日江南地區變法維新,卻由於大明律沒能及時完善,不少法令與維新相沖,使得很多革新政策沒法順利實施。故而,臣懇請聖上與李相提名,由國會對新編纂的大明律進行投票,以便早日頒佈實施。”朱由檢的改革政策剛剛頒佈,史可法就開始了第一項投票。

  在場的人都不傻,新的大明律早就編纂完成,就連朱由檢也看過了,如今拿出來投票,就是給新大明律一個正式露臉的機會。

  “這新大明律編纂完成已經一個月之久了,想必大家也都看過了,如果在場之人沒有異議,就開始投票表決吧。”朱由檢說道。

  既然都到了這一步,那就索性大氣一點。

  待朱由檢問完,等了大約一分鐘,見沒人提出異議,一名主持會議的小太監,這才扯着嗓子大聲說道:“所有國會成員請注意,下面進行不記名投票,你們每位桌上都備有紙張,贊成頒佈新大明律的,請打,反對的則打,棄權的什麼都不用填。”

  進行不記名投票,是爲了更好的保證投票結果公平公正,否則以國會中那些沒有實權的平民代表,很容易遭受威脅,從而做出違背意願的選擇。

  只有進行不記名投票,無論投什麼,都不會有人事後找你麻煩。

  此舉不僅保護了國會的投票者,也能給他們極大地工作以及監督熱情,哪怕是如今權勢滔天的李鴻飛,只要決策不符合國家利益,國會就敢投票進行反對。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有不同的質疑聲,這樣纔會令國家的決策者,時刻保持警醒,不敢肆意妄爲。

  能進入大明權力中樞的國會成員並不多,各行各業的代表,加上各州府的議員代表,總人數爲361人,所以從開始投票到收集結果,最後直到公佈,也僅僅花費了半個時辰左右。

  結果不出所料,361人,全部贊成,沒有一人反對,也沒有一人棄權。

  新大明律是變法維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沒人傻到這點面子都不給,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套新的律法,原本就是他們國會成員共同商議編纂的,這個時候,就是走個過場罷了,誰會傻到反對自己當成制定的規則?

  “既然國會全票通過,那麼我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宣佈,新大明律即日起,正是實施!”朱由檢最後大聲宣佈。

  (大國崛起1644)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