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意外突现
放下电话,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轻皱眉头,這中亚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還真是会挑时候,而且胃口還不小胆子也挺大,可就是脸皮薄了些。
薛殿川离开阿拉木图回到北京述职,马丽华是知道的,她更知道薛殿川临行之前“强『逼』”王秉诚给他立下了军令状之事,而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评判,或许很多人都会站在薛殿川那一边,因为中亚战区的确很急。
如果及时除掉纳粹德军手裡的两张王牌,中亚战区司令部显然根本就不敢有太大的动作,面对劣迹斑斑的纳粹德军,一切显然都得从最坏的程度来考虑,而薛殿川便是這么一個务实的人,所以他千方百计也要让军情局尽快尽快搞定此事,可真有那么容易嗎?
销毁核武器,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而且核弹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最简单不過了,机械拆除运载工具,在隔离防辐『射』條件下将核弹头铅封,运至人迹罕至的地域深埋,如沙漠、南北极等,亦或者是投入深海,如太平洋的马裡亚纳海沟,亦或者是将核弹头进行拆解,核原料转为工业使用,如发电。大国无疆327
然而,如今可是在战争时期,两枚原子弹掌握在穷凶极恶的纳粹德军手裡,他们可是把它们当做关键时候可以一举扭转重大战役战局的绝对宝贝,显而易见的是会有相当严密的看护力量和相应机制措施,共和国方面想要夺取過来销毁掉,偷偷『摸』『摸』的窃取出来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贴合实际情况,唯有剩下武力解决一條途径可走。
武力打击以摧毁对方的核战能力,军情局還真不是沒有干過,德国人梦断北非阿尔及利亚的那次核试验,也就是在共和国空军和军情局的密切协同之下“破盒行动”一举让希特勒的“魔盒计划”直接泡汤。
用核武器来武攻核武器之法。在那次行动裡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以至于中德两军的核弹合力爆炸之下,顺带让德国佬的一大帮科学家们成了陪葬品,所祸之处估计很多年都难以长出一根草来。即便那裡本来就是寸草不生。
可這一次不同了,德军的两件核武器显然是保存在其占领区之内的某处地方严加看管,虽然是他们的占领区,可這還是苏联沦陷的国土,将来是铁定是要多回去的,苏联人已经有了一個基本报废的莫斯科地区,显然不能再让他们的国家出现两個因核弹爆炸而不得不划为禁区的大片国土出现。更何况這样一来,核爆炸的漂浮物一旦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那可就危害进一步升级了。
所以,采用以强制强的顶级暴力解决是绝不可行的,而依然不得不采用的武力行动中,還有一种便是以常规的精确打击手段,让德军隐藏的核武器在爆炸中被深埋于地下,可這前提有二。其一是德国人的两件核武器都需要埋藏在地下深处,這样一来,被空袭之后掩埋于地下。让德军一时半会儿不能挖出来,其二就是空袭必须要做到足够的精确,這可就对笃定德军核弹隐蔽点和空袭行动精确『性』提出了近乎于务必完美的苛刻要求。
而与這两個前提相悖的是,德国人的核弹要是沒有藏在地下,那么即便是共和国空军的空袭绝对完美,可只要原子弹不在空袭中被间接引爆,那么德国人還是很容易就会把核弹给重新获得,而且一旦转移到更为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军情局可就更难找了。
德国人是否会把核弹隐蔽在地下?共和国空军的精确打击是否能够做到如手术刀一般精准?是否有必要动用特殊力量直接武力抢夺核弹?是否有可能将中亚战区策划的大规模战役与整個行动结合起来……
种种問題都相当尖锐棘手,但就最基本的行动前提而言。只有一個,那就是军情局最好能够『摸』清德军到底把核弹藏在了哪裡,可目前,军情局已经经過多重手段删选之后,剩下的纳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核弹可能藏匿点依然有三個之多,而且守卫力量都很严密强大。同样的,其南方集团军群的那枚核弹,也有三個可能的藏匿点,只不過刚刚才被排除掉了一個,只剩下两個很有可能。
一個是三选一而另一個则是二选一,百分之三十多的正确率与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看似很高,可一丝一毫也沒有让马丽华中将感到高兴,反而越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因为這五個可能藏匿两枚原子弹的地方,先不說有多少重兵把守给空袭带来了多大的难度,仅仅是這五個可能的藏匿点都不足以让一次『性』的空袭即可掩埋核弹,不至于让德国人在空袭之后很快就给挖出来。
难道非得要组织一次空地大行动,动用一部分特种部队的精锐力量提前渗透過去,在空军的掩护下,武力夺取核弹并运回来拆解销毁?马丽华直接在心裡否决了這個想法,作为共和国五大军种之一的特种部队虽然是最“弱小”的一支,可战斗力乃是相当的专业、强大,与空军协同作战,付出一定的代价,应该是能够完成该项任务的,至于代价到底是多大,那還得看整個行动是否如理想化的那般顺利。
最不喜歡假设在最好條件下展开军事行动的马丽华,显然不能接受空想妄想之类的纯理想化特种军事行动,因为残酷的现实战争根本就不会存在那种可能,难道真当久经战阵的德国人都是一根根木头,眼看着他们的核武器要被抢走,還装傻充愣傻站着无动于衷?
直接暴力解决不符合现实需求,特种行动人工夺取又代价太大,是否有一种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這個問題,還真是把素有“铁娘子”之称的马丽华给难住了。
思考了很长一段時間,依然毫无头绪『乱』如麻,所幸先不想,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走在很有现代化气息感的落地窗前,马丽华隔着单向玻璃看向了外面。军情局总部办公大楼隐藏在北京城郊的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裡,需要极目远眺,才能看到军事隔离区外可供游人游玩的公园区。
酷夏降至,森林公园作为一個难得的避暑之地会有很多人前来游乐玩耍的。虽然這座森林公园距离市区地区太远,从北京城出发,沿着越发往山区挺进的京藏高速都得车行很长一段時間,可由于正值儿童节假期之内,所以有许多的家长都带着孩子前来游玩,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好。
望着窗外的景致走神的马丽华,被突然响起的电话声给惊回神来。当即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听筒,待搁下电话后不到一分钟,秘书就拎着一個公文包敲门进来,帮马丽华装上了一本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文件资料之后,便陪同马丽华急匆匆的乘坐专用直升机直接飞回北京城。
已经基本号称世界第一繁荣的共和国,却是早在1935年开始便完成了最后一批次的空域开放,也就是自1935年的1月1日起,共和国领空的三千米以下大部分空域便逐次向民间开放了。而共和国私人航空的发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迈入了一個新的时期,民营航空企业层出不穷之下。作为私人飞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直升机,大概是从1941年开始,中产阶层也都能够玩得转,可受制于运营成本的高昂,尽管是共和国首都,私人直升机的保守拥有量也不到三百架。
所以不难解释,私人飞机都如此相对普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尤其是军事单位中,在城市轨道交通網络還并未密集运营的情况下,首都的部分地区地面交通又十分拥堵。乘坐直升机穿梭于京城非禁航区上空,已经是非常普遍之事,毕竟连大型民营企业管理层也都酷爱乘坐直升机上下班往来于郊区,有急事的军情局局长马丽华中将,难道還需要坐车汇入首都堵车大军队伍中去?
从军情局总部大楼顶上的直升机停机坪直接起飞之后,不到半個小时。直升机便稳稳停在了位于北京城内的共和国国防部办公大楼楼顶停机坪上,通過高速电梯,马丽华与其秘书从离开直升机到走近唐仁辉的办公室,总共耗时也不過三分钟,而這距离唐仁辉给马丽华打去电话,到真人出现在面前,充分体现了直升机往来于大城市城郊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充分避免地表交通的拥堵。
“如果不是地下通道正处于施工状态,你应该可以更快!”大国无疆327
唐仁辉带着一贯的笑意說道,而人已送到的马丽华专职秘书也很明事理的放下东西后退了出去,而唐仁辉所指的“地下通道”其实全名叫做“中央紧急安全地下交通網”顶着這么一個头衔,其实說简单些,也就是一條非运营『性』,平时不会对公众开放的特殊保密地铁线路罢了。
這條特殊的地铁乃是为了满足在重大紧急事件,如首都遭到敌人空袭或者其他,重要领导人、机关单位等迅速安全的撤离首都城区转移到山区所建,线路从中南海一直修到了西山战略指挥基地,可以满足重大紧急事件发生之后,重要领导人五分钟之内赶到西山战略指挥基地的苛刻要求。
整條线路动用了一個整编建制的国防基建工程师来完成修建,由于深处首都地下深处,修建之时的工程作业难度可谓是相当之大,而完成整條线路的修建也意义极为重大,它不仅仅从丰富了共和国地铁建设技术上的众多空白,为之后共和国运营城轨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還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最高权机关单位应对重大突然事件的应变能力。
当然,這么一條线路其实很少会派上大用场,除了非得要指挥战争或者要紧急往来于各個重要部门,一般情况下,沒人会乘坐在地下深处跑来跑去的高速电力机车,除非是首都要遭到敌人空袭或核袭击,那恐怕才会充分发挥作用,而平常之时,依然会有這样那样的维护保养,比如說马丽华這次紧急来到国防部,便是因为正值设备检修。车辆通行虽然沒問題,可马丽华不打算太麻烦,索『性』直接乘直升机過来。
话归正题,人都既然已经来了。也不管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哪怕是乘坐牛车過来的,唐仁辉也不想多问,招呼马丽华坐下后,便将刚刚拿到的一份文件递给了马丽华,让马丽华就在自己的办公室裡看,十五分钟后他会回来。交代完毕之后,他便出门而去,庄佳明非得要在国防部折腾的中亚战区月度报告会议還在进行中,作为战区司令的薛殿川中将,還在总结五月份中亚战区司令部及麾下部队都干了些什么。
五分钟后,马丽华就已经飞快的看完了手中的资料了,這份文件来得很不是时候,军情局目前還正为了中亚战区那一篓子事儿折腾不已。北美那边又生『乱』象,而且事情還很不小,刚刚走马上任還根本不到一個年头的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到底是雄心未泯,還是壮志难酬,蠢蠢欲动的心,简直让人觉得這老头是不是枯木逢春了。
正当马丽华還在思索的时候,敲门声传来了,她头也不抬的仍然看着手中的文件资料便应了一声‘請进”结果进来的人却并未见到唐仁辉上将,反倒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马丽华,合上房门,這才出声问道:“马局长。唐司令的会议還沒结束嗎?”
听着這熟悉的声音,马丽华转過头来這才看清来人是谁,這刚刚不是听說今儿来述职的也就是中亚战区司令薛殿川中将嗎,怎么這本该在湛江的南亚战区司令秦铭,到這儿来干嘛,心裡打了個问号的马丽华却并不八卦。指了指沙发說道:“你先坐吧,唐部长大概還有十分钟才回来!”
原本的打算沒找到人便到会客室去等的秦铭,听马丽华這么一說,又看她坐在那裡很是认真的样子,也沒有离开的心思了,立马自来熟的坐在马丽华一侧的长沙发上,将军帽端端正正的放在茶几上,眼神一飘,瞄了一眼马丽华手裡的文件,偶滴個神,咋全是英文的?
“這东西,可不是内部传阅的吧?”
马丽华不擅长道听途說,可秦铭却很喜歡各种各样各方各面的消息,涉及到机密的情报之类的他更是喜歡,這就好比一個寻常百姓在重大明星绯闻面前,总有那么一丝好奇心、求知欲一样。
“嗯,你想看就看吧!”
马丽华不愧是‘铁娘子”『性』子裡便是一個大大方方的人,更何况坐在身旁的不是其他人,一個堂堂南亚战区中将司令,和自己同级别的,自己能看的资料,他秦铭,显然也有足够的资格可看,所以立马把自己刚刚已经读了第二遍的资料,单手递给了秦铭,双眼依然停留在手中的文件上,仔细的读着第二遍。
心裡暗自高兴的秦铭脸上挂着笑意接過来,虽然不太喜歡英语,可作为当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权当是一门文化交流工具来掌握的秦铭,英文听說读写能力也是不差的,可這文件一拿起来,才刚刚看到扉页,便愣了。
如果非得要英译中,那么這篇文稿的标题就叫做“曼哈顿计划加速可行『性』报告”而提交這份报告的人,不是别人,乃是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而秦铭自然知道,马歇尔便是美国核武器研究计划“曼哈顿”的总负责人,就此事,他至始至终都只对总统负责。
在罗斯福总统病重住院即杜鲁门从副总统转为总统那一刻之前,马歇尔都一直履行着恪守美国核武器研究项目的职责,直到杜鲁门正式就职之后,這才让杜鲁门有权知道了這一最高机密,杜鲁门显然不是傻子,原子弹這东西的威力究竟如何,看一看如今的莫斯科就知道了,所以对于這样一個轻而易举就能毁灭掉一座城市的终极武器,曾一度要夺取世界第一宝座并且打算长期坐下去的美国人,岂能沒有這种强大的武器?
唯利是图也好,利益至上也罢,商业立国的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之后被硬生生拖入战争泥潭开始,就已经和共和国之间的差距是越拉越大,和坐山观虎斗逍遥快活发战争财的共和国相比,一個是如火箭般增长综合国力,另一個则是在不断流血牺牲,可有一样东西,美国人永远都不想落在后面,那便是对武力的追崇,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让战争的损耗就此打出,甚至還可以胁迫战争产生有利于增强本国实力的积极因素,在科技与工业实力全面落后的情况之下,美国人想要确保自己进入世界军事强国之列不至于被裁汰出局,唯一的出路便是核武器。
睿智的罗斯福看得很远,他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都還在对原子弹念念不忘,便可见這样的终极暴力武器在美国政治家、军人、平民等等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的崇高,而作为其继任者的杜鲁门,岂会狭隘的将這一科研耗费实在太大的项目废除掉,让腾挪出来的人力物力财力可用于进行常规战争?
相反,杜鲁门走得更加极端,他不但想要核武器,還想更快拥有,而這么一個“更快”那可就直接导致了這么一份文件报告的产生,至于這东西为何会现在自己手中,秦铭看了一眼马丽华,貌似作为军情局局长的马丽华中将,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东西。(未完待续。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