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416章 时代落幕

作者:水吐不服
朱厚照心意已决,现在谁的建议都不听,谁劝他都听不进去,他已经等了很久了,需要开创一個新的时代,一個属于自己的时代!

  李东阳、谢迁等一群内阁元老都立即跪在地上,硬要劝說朱厚照回心转意,說是大明的江山绝对不能這么毁了!

  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止朱厚照的雄心壮志,他就是要让自己创建一個庞大的帝国,让子孙后代都记住他的光辉事迹!

  就算大殿上的老臣跪了一地,朱厚照也不会再给這些人面子了,因为他已经忍了這么多年,到了现在不能再忍下去了!

  然而李东阳等人一直长跪不起,看样子是要和朱厚照死磕到底!

  但是朱厚照根本不退缩,让這些老臣跪了一天一夜,他也一点儿都不心软!

  跪下来劝阻朱厚照的内阁大臣一個個晕倒了,李东阳和谢迁他们這些元老也根本沒有坚持多久,到最后這些人全都被抬回去修养,而朱厚照已经在北大营点兵了。

  此次朱厚照只带领十万大军,因为他之前和李霖探讨過带兵打仗的事情,觉得三千精锐可做机动部队,长途跋涉甚至都不需要武器辎重,万人部队就需要有后勤保障,严格的纪律,這样才能做到上下一心。

  而五万人就能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的话,可以考虑各個兵种配合,但如果手裡有了十万兵马,那么就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直接动用火器营最强的火器,配备最优良的装备,让三万人进攻,七万人全部用于后勤保障,這样的大军绝对所向披靡!

  不過這些数据都是纸上谈兵,并沒有经過实战检测,所以朱厚照就想着按照李霖的方法去试试,若是效果不好的话,還能再重新调整,毕竟十万兵马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等到第三天上午,朱厚照带领十万大军出兵宣化府,由此地一路北上,攻取女真、鞑靼等北方部落,让這些整天只知道骚扰大明边境的敌人全部把性命留在草原!

  此次朱厚照選擇的出兵时期還是很不错的,四月份动兵,对于大明来說,修养了一個冬季的士兵可以上战场上建功立业了,而且百姓已经顺利的播种,這场战争对于大明来說虽然沒有什么大的意义,但是却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此刻的草原却非常繁忙,春天正是小草生长的最佳时期,牛羊熬過了寒冬還需要立刻增肥,尤其是接下来的牛羊基本上都会在這個高峰期下崽,一旦发生了战争,那么這些北方部落今后手裡就沒有粮食和牛羊肉,那样会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物资变的更加贵乏!

  所以蒙古鞑靼部落的小王子立即派遣使者前来求和,還說自己上次是太鲁莽了,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皇上,想要将蒙古的牛羊全部都供给大明!

  但是朱厚照好不容易有了出兵的机会,說什么也不肯退兵,要不然他之前和内阁元老们岂不是白白的吵了一架?

  如此一来,鞑靼部落更加害怕了,赶紧第一時間去寻找瓦剌部落联盟,顺便還拉拢了大明周边的女真、高丽、回回、南召、占城、暹罗等小国,目的是为了虚张声势,希望吓退大明的兵马。

  然而如今的大明已经今非昔比,岂能是几個小国联合就能被吓退的?

  朱厚照的十万兵马比着以前的百万雄兵還要战斗力强,因为现在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辎重部队也完全可以跟上先头部队的速度,是真正的所向披靡!

  仅仅是第一次正面交锋,朱厚照就击溃了鞑靼部落的主力,斩杀敌军一万八千人,俘获兵士两万四千人,另外還有七万普通百姓和三十五万左右的牛羊被俘获。

  這些战利品全部被运送到了宣化府,交由户部官吏统一管理,此次大捷使得的民心大振,因为大明很久都沒有打過大胜仗了!

  如此一来李东阳等人的反对之声也逐渐消失,因为這個时候再去反对明显有些不明智。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朱厚照连续数次大破敌军,即便鞑靼和瓦剌联合也根本无法阻止朱厚照征战的脚步!

  而且朱厚照犹如战神附体,沒有一次败绩,其神勇直追当年的朱棣和朱元章!

  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已经沒有什么敌人能够阻挡朱厚照的脚步了,這也成了他人生之中的高光时刻!

  最难能可贵的是朱厚照此次征战沒有对国内造成任何消耗,而且還俘获物资无数,是边境的百姓一下子变的非常富有,同时也推动了工业的再次发展!

  朱厚照喜歡打仗,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就转战了大半個大明,扫除了一切障碍,周边国家无一不俯首称臣,全都纳入大明的版图,成为了大明的附属国。

  正德二十一年,朱厚照鸡鸣山祭祖,昭告天下,大明已经完成了自朱棣以来的大一统,并且国土面积比着之前還要大了许多!

  最南方至斯裡兰卡海域,原本的葡属印度有三分之二归于大明所有,這也算是报了当年朱厚照败于印度洋的大仇。

  最北方一直到北方极寒之地,只不過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沒有人愿意居住。

  最东方還是在东瀛三岛,這裡有大明水师舰队驻扎,周边区域非常安定。

  最西方一直到天山、昆仑、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

  若非有這些大山阻隔,朱厚照一定可以继续横推到欧洲诸国。

  其实朱厚照也有打算走河西走廊,顺着丝绸之路继续征战,只不過前往西域实在太累了,况且那种漫天黄沙的气候让他很不适应,所以就暂时放弃了征战欧洲,毕竟他這個战绩已经足以向老祖宗交代了。

  如今李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道路基建,河道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环境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变,這需要常年的坚持和投资,也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只不過一般人根本沒有李霖的這种远见,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做无用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冷眼相待,或者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但李霖办的這些事情都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仅仅是這种便利的交通,就让百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今后的几年就算有洪涝旱灾出现,也都可以第一時間达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

  而且自行车、三轮车等代步工具的普及也让百姓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升,所以這些年百姓才算是真正的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在李霖看来,基础建设是百年大计,现在仅仅是进入了初步阶段,接下来還要发展工业、农业、人口等各方面的提升,尤其是民生問題是重中之重,深水井的普及才会给百姓最大的保障。

  所以接下来李霖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工业普及和深井开凿方面,這最大的好处就是远离朝堂,沒有那么闹心,而且還能提升大明的基础国力,否则外强中干,早晚都会发生大的麻烦!

  李霖现在又恢复了正常人的模样,并非是那种青春永驻的老妖怪,所以在近几十年内都不用担心身份暴露的問題,但几十年后他又需要隐姓埋名一阵子了。

  大明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小国全部俯首称臣变成了附属国,四海万邦来朝,其影响力已经比着当年的唐朝更大,西域诸国都已经把大明当做了朝圣的地方,觉得一辈子能来一次大明就是人生的最大荣耀!

  朱厚照也成了接见外国使者最多的皇帝,也是学习外语最多的皇帝,若干年后,兴许他就是歷史上最有能力的皇帝了!

  然而上天虽然给了朱厚照延续了十年的寿命,却沒有给他留下子嗣,最终還是因病逝世,驾崩与燕京养心殿,享年四十一岁,在位二十六年,庙号武宗,葬于康陵。

  大明皇帝英年早逝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朱厚照比着他父皇朱佑樘已经多活了好几年,只是可惜了這刚刚大一统沒多久的江山。

  因为朱厚照沒有子嗣的問題,所以接下来由谁继承皇位又变成了一個难题!

  太后张氏现在也很为难,因为能给她出主意的内阁元老已经所剩不多了,李东阳前年病逝,谢迁、刘健、杨一清也在前几個月先后病故,剩下的杨廷和這几日好像感染了风寒,王阳明也在上個月因病回到了江西。

  如今的大明内阁大臣已经凋零了许多,年轻一辈之中也今后严嵩、杨慎等人能够扛起大旗。

  但现在皇上突然驾崩,太后還是想要找一個能够有资历和威信的老臣帮他出谋划策,毕竟這件事情关乎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无奈之下,太后张氏只能让杨廷和带病入宫,帮她主持大局,要不然她一個妇道人家,根本沒有能力控制這個局面啊!

  杨廷和现在也很清楚如今是什么局势,他之所以装病,就是不想卷入這种是是非非当中。

  可是论资排辈也必须是让他出面给太后出谋划策,所以他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過来想办法了!

  “杨廷和,现在的内阁大学士之中数你的资历最老,德高望重,你是咱们大明内阁首辅,如今皇上驾崩,无人继承皇位,所以你必须出来主持大局!”

  “太后,老臣年迈,老眼昏花,再加上身体每况愈下,实在扛不起這個大旗啊!”

  “扛不起也要扛!除了你之外,哀家還能找谁?你蒙受皇恩,就应当在這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大明不会忘记你,百姓不会忘记你,皇家的列祖列宗更不会黄忘记你!”

  张太后這么一說杨廷和顿时激动的跪下来痛哭流涕。

  “承蒙太后看重,老臣定当殚精竭虑,百死无悔,为大明尽忠!”

  “瞧你這话說的,哀家让你主持大局,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要听你调遣,又不是让你以身殉国,不用說的這么壮烈!”

  杨廷和闻言一阵苦笑,心想现在权利有多大,到时候就会似的有多惨啊!他這次恐怕是难以善终了!

  不過杨廷和今天既然能来,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反正他是为国尽忠,不管今后遭遇什么,他都对得起大明,对得起皇家先祖,对得起天下的百姓,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杨爱卿,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选出皇室子嗣继承皇位,你觉得哪個才是最合适的?”张太后直接问道。

  “回禀太后,皇明祖训上书,兄终弟及,所以老臣以为,应当从皇上的堂兄弟之中选出一位。”

  “哀家和先皇只孕育两子,其中一子早夭,皇上沒有亲兄弟,又沒有子嗣,所以现在只能从堂兄弟之中选一位了。”

  张太后此刻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当年朱佑樘只娶她一個,实行一夫一妻制度,這对于普通百姓来說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皇家而言却是危机。

  现在朱厚照沒有子嗣,也沒有亲兄弟,那么就等于他们這一支的香火彻底断了!

  如今后悔晚矣,只能从其他分支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只不過让谁继承還是不太好抉择啊!

  這时候杨廷和又說道:“太后,若是按照长幼有序的辈份的话,献王朱右杬的次子朱厚熜最适合继承皇位。”

  “献王是宪宗第四子,是先皇的亲弟弟,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也确实是最合适的。”

  太后也早就想到了朱厚熜,因为朱右杬是朱佑樘的亲弟弟,朱右杬的长子岳怀王朱厚熙生五日而殇,所以朱厚熜就成了他们這一辈最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朱厚熜的父亲献王也是英年早逝,如此一来,今后也比较容易控制朱厚熜,不会出现過多的麻烦。

  “哀家也是這么想的,按照礼法,确实是朱厚熜更合适继承皇位,只是不知道這件事情公布之后,其他大臣和皇室宗族会怎么想?”

  张太后最担心的是大臣和皇家宗室反对,所以她心裡也沒底儿,希望杨廷和帮自己先去探探其他人的口风。

  杨廷和闻言点点头,然后說道:“太后,此事可以先征求一下其他大臣和皇室宗亲的意见,看看這裡面到底有沒有不合时宜的事情,又或者有沒有更合适的人选。”

  “你說的对,這件事情由你全权负责,明日這個时候给哀家答复。”张太后刚死了儿子,也不想为這件事情過多操劳,全都交给了杨廷和来处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