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751節

作者:未知
姜星火久聞其名,在北直隸加大變法力度,想來要繞過這位文官領袖是不太可能了。 隨後,一行人簇擁着姜星火,緩緩向城內走去。 如今永樂時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成的,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作爲元朝的都城之一,大都其實是一座土城. 直到朱棣封燕王就藩北平以後,才把內城的土牆全部用磚包砌,現在又用磚石包砌了外城牆的外側,這纔看起來像模像樣,可一走進去,外城牆的內側還是土牆。 之所以如此寒酸,主要是因爲混凝土的產量都用在建築棱堡、修建商路、治理黃河等項目上了,給北京城外城牆的內側做加固還沒來得及。 而現在的北京城,跟他印象裏的也是大相徑庭。 實際上,元大都舊城周圍六十里,共十一門,洪武元年的時候徐達大將軍北伐攻克元大都,因爲考慮到明軍立足未穩,而大都城圍太廣不利於防守,就把北部區域給廢棄掉了,然後向南五里重新築造了一座新的北城牆,新的北城牆一共兩個門,改原安貞門爲安定門,健德門爲德勝門,同時又改東牆的崇仁門與西牆的和義門爲東直門與西直門,其餘七門則仍其舊。 所以現在的北京城,還是十一個門。 而其他耳熟能詳的城門名字,比如阜成門、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朝陽門都是堡宗元年改的,現在還沒有這些名字。 至於紫禁城,現在也沒影呢。 因爲涉及到財政、人力等問題,估計要完整地建造規制跟南京一模一樣的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天壇、山川壇以及鼓樓、鐘樓等一系列建築,怎麼也得十年八年了。 等到了原來的燕王府,現在的“潛邸”,自有宮人安排好宴席。 “殿下,已經爲國師準備了接風洗塵的宴席,請殿下和諸位大人移步前往。” 朱高煦點了點頭,然後他轉身對姜星火道:“老師,請。” 說着,朱高煦也是親自引路,向燕王府內走去。 這裏是他家,朱高煦相當熟悉且放鬆。 宴席之上,姜星火也沒說別的,只是與朱高煦以及各位勳貴、官員們把酒言歡,北平系的文官有意試探,然而姜星火的博學多才和深邃見解,也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爲之折服。 —————— 燕王府後,煤山。 冷知識,煤山不是因爲山裏有煤才叫煤山,而是因爲朝廷在這裏堆煤儲藏,以免北京被圍城的時候燃料短缺,所以才叫“煤山”。 實際上,最初的煤山是金世宗在遼瑤嶼行宮的基礎上建太寧宮,並開鑿了西華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的小丘;而元世祖忽必烈在營建大都時,把皇宮的中心建築延春閣建在土山的南面,並將土山命名爲“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廣植花木,作爲皇家的後花園;到了朱棣當燕王的時候,就在青山下遍植果樹,山下豢養成羣的鶴、鹿,供登高、賞花、飲宴、射箭之用。 昔日千歲的燕王如今成了萬歲的皇帝,這山也就改稱“萬歲山”了。 夜深了,北京城的喧囂漸漸退去,只留下微風輕拂樹葉的沙沙聲。 姜星火站在那棵著名的老歪脖子樹下,雙眼微閉,但心中卻如明鏡一般清晰。 他回想着白日裏與宴席上衆人的交談,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 朱高煦的成長肉眼可見,幾乎所有勳貴都非常支持他,而這並非偶然,是他多年來勤奮學習、不斷錘鏈的結果。 姜星火作爲老師,他爲自己的弟子感到無比驕傲。 但同時,姜星火也很清楚地察覺到,這邊的形勢依然複雜多變。 “姜先生。” 朱高煦換了個稱呼。 “坐吧。” 兩人沒拿凳子,而是就這麼毫無形象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腿伸長,靠着老歪脖子樹,就像是當年在詔獄裏一樣。 “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姜星火雖然對於北直隸的變法和各方面情況不算是兩眼一抹黑,但朱高煦在北直隸這些年,算是地頭蛇,只有通過深入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瞭解朱高煦的想法和他未來的打算,姜星火也才能更好地推動北直隸的變法。 “當前的北直隸雖然表面平靜,但實則暗流涌動。” 朱高煦想了想說道:“尤其是文官那邊,都在暗中較勁,有人其實有推諉懈怠的現象,不想讓北直隸比南直隸發展的好,想讓俺大哥在儲君之爭中勝出。” 姜星火聽後點了點頭,朱高煦所言非虛,北平系的文官確實都是朱高熾嫡系,暗中做些手腳是在所難免的。 接下來,朱高煦又大致介紹了現在北京的文官班底和北直隸的變法進程。 南北直隸的變法是基本同時開展的,而與南直隸相比,北直隸在農業上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北直隸的大地主都是軍功貴族,土地都是通過戰爭封賜獲得的,這些勳貴武臣非常配合變法在農業上的政策,無論是攤役入畝還是清田,都進行的非常順利,基本沒有阻礙.而劣勢也很明顯,那就是北方耕地受到土壤和水熱條件的限制,糧食產量天生就不如南直隸,南直隸是天下糧倉,而北直隸哪怕用了化肥也只能勉強喫飽。 當然了,南北直隸的變法成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指標體系,北直隸的畝產量和總產量都被人爲係數配平過,所以農業上南北直隸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 北直隸主要落後的地方是經濟,這裏除了跟蒙古人有些商貿往來以外,最多就是從天津衛跟朝鮮人、日本人有些貿易,但問題在於,走海路的話,其實朝鮮和日本的商人,更喜歡去登萊或者寧波這兩個港口。 那麼北直隸有沒有優勢的地方呢? 當然也有,而且不止一處。 北直隸相比於南直隸,最大的優勢其實聽起來有點魔幻,那就是“文教”。 文教方面,看的指標是府學、州學、縣學、社學的數量,以及教師和學生人數,還有教師的功名水平。 而北直隸作爲龍興之地,又是文教相對落後的地方,存量雖然不行,但架不住增量猛啊! 尤其是這幫財富極其驚人的靖難勳貴,雖然嘴上瞧不起讀書人,大概率也不會讓自己最喜歡的繼承人去讀書,但都明白功名傳世的意義,在發展家鄉文教上,可謂是不遺餘力。 就這樣,靠着土豪帶頭砸錢的模式,北直隸在短短三四年就各種學校都建立了起來,而在永樂二年甲申科科舉以後,南北分榜考試的重磅政策,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北方士子的熱情。 要知道,以前北方士子無論怎麼卷,都是不可能卷的過南方士子的,在進士裏面的比例,連兩成都不到。 在這種“怎麼考都考不上”的情況下,難免讓人氣沮。 而南北分榜考試,對北方士子的激勵是極爲巨大的,因爲這就相當於打遊戲打不過,但是他們可以自己單開一個菜雞服務器玩,不用跟經濟文教高度發達的南方人競爭了。 就這樣,北直隸由於擁有了大量新建學校且待遇較好,所以南北分榜考試的政策一出,就吸引了其他北方地區諸如山西、河南、山東的士子和教師。 在這種虹吸效應下,很快北直隸的文教從紙面數據上開始了急速膨脹。 而這幾年南直隸的文教是什麼水平呢? 答案是基本原地踏步,思想界的混亂導致士林裏內耗嚴重,互相口誅筆伐,而且江南的學校早就飽和了,更是基本沒有增量。 如此此消彼長之下,再乘以配平的係數,就達成了“實際沒超過但在紙面上超過了”的情況。 現在南直隸在總體數據上,比北直隸要領先一小部分,但絕非是不可彌補的。 而臨行前姚廣孝說的是沒有錯的。 唯一取勝的機會,就是發展北方的工業。 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几個月,但並非不可能。 北直隸有完整的工業基礎,南直隸有的技術這裏基本都有,鍊鋼、化肥、玻璃等工業部門也一應俱全.而且由於戰爭的緣故,北直隸有大量的軍用工坊用以生產火器、火藥、甲冑、弓弩等物資。 不過,姜星火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問朱高煦。 姜星火轉身面對朱高煦,此刻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彷彿能看透人心:“我想問的是,你一直以來都以將軍的身份自居,如今,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成爲儲君的準備?” 成爲儲君,不代表能成爲皇帝。 事實上,從儲君到皇帝,尤其是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不是姜星火的胡思亂想,而是事實。 姜星火前世,朱高熾在競爭中勝出成爲儲君,可朱高熾的儲君之位,坐的一點都不安穩。 朱棣不僅沒有把封爲漢王的朱高煦放到封地裏,反而時刻帶在身邊,甚至以默許的姿態允許朱高煦在廟堂中培植勢力。 就這樣,漢王朱高煦及其勢力在朱棣的默許和縱容下,不斷攻擊東宮。 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根本就不穩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即便如此,一旦犯錯,身邊的東宮署官也大多會被以“輔佐太子不力”的罪名打入詔獄,用來削弱朱高熾的羽翼,譬如楊溥就關了整整十年,直到朱棣駕崩才被放出來。 正因如此,在這種長期的高壓下,朱高熾才只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了。 那麼即便現在朱高煦優勢很大,他被立爲儲君,當上了太子,就穩了嗎? 姜星火參考前世的歷史,以及他對朱棣的瞭解,得出的答案非常悲觀。 ——完全不穩。 而且跟想象中可以彈冠相慶相反的是,恐怕朱高煦會長期遭到更狠的打壓。 原因並不難猜,因爲對軍隊有極大影響力的朱高煦成爲儲君,對朱棣的皇位威脅更大。 儲君和皇帝,除了朱標和朱元璋等少數例子以外,基本都是無法共贏的。 而在歷史上,尤其是馬上皇帝,別的不用說,兒子殺老子奪權,還少嗎? 光是一個安史之亂,就出了安祿山和安慶緒,史思明和史朝義這兩對。 故此,姜星火可以肯定,朱高煦成爲儲君以後,朱棣絕對會一邊往死裏用,一邊時不時就要打壓。 而且爲了制衡朱高煦,朱高熾恐怕不會被派到地方或者海外成爲藩王,而是依舊維持現在的格局。 這樣,朱棣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皇位上,看着兩個各有短板的兒子相互爭鬥,如此一來,他的皇位才做的安穩。 甚至姚廣孝還有過一種猜測,那就是之所以朱棣這麼輕鬆地就把朱高燧放出去海外封藩,重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燧跟朱高煦關係好,而一旦把朱高煦立爲儲君,朱棣就不可能把朱高燧這個依舊掌握着一個小規模祕密情報和宮中宿衛的皇子,讓他跟朱高煦走到一路去。 不然的話,軍權加情報加宿衛,很容易就導致下一個玄武門之變,到時候朱棣就得跟李淵一個下場了。 所以即便朱高煦成了儲君,恐怕現有的廟堂格局也不會有太過劇烈的變動,朱棣依舊會選擇保留朱高熾的勢力。 那麼話說回來,以朱高煦的心態,能承受住這種儲君之位帶來的壓力嗎? 朱高煦也是微微一怔,他沒有想到老師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 他沉默片刻,然後擡頭望向夜空中的明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姜先生。” 朱高煦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作爲將軍,俺在戰場上能夠衝鋒陷陣無所畏懼,但成爲儲君,意味着要承擔起更重的責任.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有很多人跟俺榮辱與共。” “坦率的講,俺沒做好成爲儲君的準備,可是俺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是的,朱高煦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儲君之爭,只有一個人能勝出。 而失敗者,將幾乎再無機會。 如果朱高熾勝了,朱高煦能不能熬死朱高熾,然後當皇帝?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因爲大明的皇位繼承權,按照宗法制從來都不是兄終弟及,而是父死子繼。 朱高熾哪怕在太子位子上被熬死了,也是朱瞻基當太孫,然後朱棣駕崩直接跨過朱高煦繼承皇位。 這跟朱允炆登基的邏輯,是一樣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