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56节 作者:未知 “当然有规则,而且并不复杂。” 姜星火从他手裡抢過树枝,在地上划拉出了汉字和数字。 “决定游戏结局的,就是由两组数字、三條国策以及特殊事件所组成的游戏规则。” 朱高煦兴奋說道:“姜先生,快快說来!” “两组数字——国运,财政,初始值都是100。” “三條国策——镇压,扩张,变钞。” “特殊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丰收、旱灾、蝗灾、黄河决堤等。” 【镇压:镇压为史实事件可選擇,镇压必定成功,每次镇压-5点财政,不镇压-5点国运】 【扩张:扩张为史实事件不可選擇,结果遵循史实,每次扩张-10点财政,成功+10点国运,失败-10点国运】 【变钞:变钞后财政重置为上次峰值的80%】 李景隆微微挑眉,他对這個从来沒玩過的游戏,开始起了兴趣。 “那這個文字游戏是怎么进行的呢?”李景隆问道。 姜星火解释道。 “在假定收支平衡的理想财政状态下,我会从南宋灭亡第二年开始口述真实发生的歷史事件,从而让作为元朝最高统治者的你们,对某一年发生的事情进行抉择。” “而游戏结束有两個條件。” “第一,自然是国运归零,游戏彻底结束。” “第二,则是财政被迫归零,触发【变钞】,游戏算暂时中止。” “而你们既然不相信自己玩钞法,還不如元朝统治者。那不妨自己来做抉择,看看触发【变钞】的時間,与史实時間相比,是更短還是更长,亦或是一样。” “俺也不信俺玩钞法還不如蒙古人!” 朱高煦的好胜心被激了起来,嚷嚷道:“俺就這么把话放着了,俺当皇帝就是饿死,从這树上跳下去,俺都不会触发【变钞】!” “即便是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被动触发了【变钞】,那俺的時間也一定撑得比蒙古人要久得多!” 听了這话,姜星火咬着嘴唇不太厚道地笑了。 “有意思,有意思!” 這下子,不仅是墙内的李景隆和朱高煦,就连墙外密室正在窃听的朱棣,眼神裡也散发出了光彩。 “用数字来模拟国家的情况嗎?”朱棣伸出手指对着空气勾勒,“夏尚书觉得這种方法如何呢?” 夏原吉微微欠身,认真作答:“聊做游戏倒是不错,但毕竟跟治国還不是一回事毕竟国家太大了,变数也太多了,哪能用一個具体的数字来加减,就能說得清呢?” “說的也是。” 朱棣颔首,倒也沒有太過深究。 夏原吉原本以为朱棣的疑问已经過去了,但沒想到朱棣复又回头說道。 “哦对了夏尚书,朕倒是由此启发,想起来了一件事情。” “陛下且說。” “你回去以后,安排部裡能干的吏员,以洪武元年的各项财政数据为100,对比洪武元年到现今三十五年的数据,列出数字来交给朕,好让朕這种对经国济民非是专业的人,也能看得清晰。”朱棣盯着夏原吉缓缓說道。 夏原吉心头一跳,面上不露声色,只是拱手称是。 夏原吉心头猜测,這裡面大约是有两個原因的,其一是之前的宝钞,从洪武八年1000贯贬值到洪武二十六年160贯,导致朱棣心裡也有些打鼓,可朱棣打仗当世一流,处理政务算是二流,但搞经国济民,那就真是三流水平了。 其二便是在术数上,别看朱棣笑话他爹朱元璋,实际上他连他爹都不如,他爹只是算不清特别庞杂的数据推演到后来的情况。 朱棣呢. 反正,术数這东西,你再怎么无能狂怒,该不会它就是不会。 所以知道自己水平的朱棣也不打算为难自己了,他甚至不打算看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有朱高炽把关呢。他只需要直接让夏原吉找人,给他算個基于洪武元年的百分数据。他就可以一眼看明白,各项财政数据的历年变化了。 其实說白了就是经历了刚才的宝钞事件,朱棣对這些财政数据,总觉得自己看一眼才放心,哪怕其实并沒有什么卵用. 两人的短暂交谈,這也只是剎那的事情。 随后,两人的注意力都开始转向墙的那头,聚精会神地听着。 而两個小吏郭琎和柴车,则是直接在宣纸上比划,记录下了数值和游戏规则。 其实不管墙内還是墙外,這是所有人从来都沒有想過的学习方式。 竟然能够通過玩文字游戏的模式,来真实地代入元朝的统治者视角。 继而以元朝统治者的视角,对歷史事件做出自己的抉择,来体验纸钞的演进過程。 除了朱棣,众人的心情,都开始激动了起来。 仿佛随着姜星火的游戏和话语,自己也能過一把当皇帝治理国家的瘾一样。 “姜先生,那我們快点开始吧!” 朱高煦搓了搓大手,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姜星火点点头,清了清嗓子开场道。 “至元十七年,南宋彻底灭亡,元朝统一中国。此时初始财政、国运,均为满值。” 隔壁的两個小吏,此时也在宣纸上写下了财政100,国运100。 “游戏。 ——正式开始!” 姜星火先是抛出了一次史实征服事件。 “至元十八年,范文虎等攻日本,七月飓风毁船,八月诸将弃船逃归,全军仅存十之一二,征服失败。财政-10,国运-10。” 继而出现了選擇。 “同年发生一次叛乱,是否镇压?” 朱高煦和李景隆对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地說道:“镇压!” 而隔壁密室裡的夏原吉,也用探寻地目光望向朱棣。 朱棣微微颔首,示意他也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原因无他,现在财政数值满格,代表财政充足,镇压這個选项又必定成功,傻子才不镇压呢。 毕竟,财政可以通過【变钞】這一国策重置,但要是国运沒了,可就亡国了啊! 要是亡国了,财政数值再高又有個毛用? 所以,所有人几乎都保持了一致意见,選擇了镇压這個选项。 “镇压一次叛乱成功,财政-5。” “那么至元十八年结束本年度结算后的财政是85,国运是90。” 朱高煦和李景隆对视一了眼,似乎都读懂了对方眼神裡的意思。 就這? 這么简单這一年就過去了? 這种固定事件加随机選擇的游戏,固定事件控制不了,随机選擇我還不能趋利避害嗎? 李景隆更是洋洋自得,他也就是曹国公不是元朝皇帝,他要是元朝皇帝,治国定然是有一套的,国家不說打造一個太平盛世,那也得是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至于【变钞】? 本国公這种理财小能手,還会把财政搞破产,搞到需要【变钞】重置?别說笑了。 這种简单到白痴的小游戏,還能难倒本国公? 简直就是在搞笑,姜郎這次弄得花样,委实是简单過了头了。 看着两人颇有得意的样子,姜星火的眼眸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丝狡黠,他笑了笑后說道。 “我們继续。” 似乎形成了规矩,姜星火在下一年发生的事件裡,依旧先抛出了一次史实征服事件。 “至元十九年,唆都由海路进攻占城国,占城王子入山抵抗,占城国并未亡国,征服失败。财政-10,国运-10。” “同年发生两次叛乱,是否镇压?” 李景隆有些犹豫,而朱高煦却毫不迟疑地继续說道:“镇压!” “等一下!” 李景隆思索片刻后问道:“可以镇压其中一次,放弃镇压另一次嗎?” “当然可以。” “财政充裕,为什么要降低国运放弃镇压?财政归零還可以触发【变钞】国策重置,国运归零不就灭国了嗎?”朱高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李景隆的脸上,再次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很显然,他只是出于小心谨慎,而并非是真的不想进行两次镇压。 李景隆最终說道:“如果真的因为财政归零导致【变钞】,不就证明我們玩钞法的抉择還不如蒙古人嗎?” “還有那么多财政呢,你怂什么?现在财政充足,降低财政总比降低国运好吧?” 朱高煦也有自己的道理:“毕竟虽然我們要证明自己不比蒙古人玩钞法维持的時間短,可也不能光是为了财政,国运都不顾了啊,這也不符合元朝统治者的立场。” “不能为了延迟变钞,而破坏基本的游戏规则,前提就是要我們带入到元朝统治者的角色裡。” 见李景隆也沒有再說些什么来表示反对,姜星火点了点头记录下這個選擇。 “镇压两次叛乱成功,财政-10。” “同年发生特殊事件,蝗灾。财政-5。” “本年度结算后的财政是60,国运是80。” 听到這话,在游戏中把自己带入了元朝统治者视角的朱高煦和李景隆,此时反倒松了口气。 因为在他们看来,或者說以此时明初贵族们的观念来看,财政与国运相比,国运的重要性,是远远大于财政的。 而60的财政,還远沒到需要【变钞】的地步。 這一点,就连密室裡的朱棣也不例外。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