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

作者:辛宸
李東陽自己就是士林名人,一手館閣體世人稱頌,更是開宗立派的大詩人,從政三十年,見過的才子無數,可像小太子這樣的,還是頭一個。

  這卷畫軸打開後,足有六尺寬,三尺高,李東陽自己一個人都舉不過來,還是何鼎叫人擡了書案過來,幫忙鋪開,才能得以一窺全貌。

  字是真醜,比他五歲時寫的都不如。

  畫的一個個方框和圓圈也不夠漂亮,橫不夠直,圓不夠順,連那一個個方框框和圓圈之間聯繫的箭頭,都畫的歪歪斜斜。

  第一眼看到這麼醜的“字畫”,李東陽都覺得辣眼睛,可眼角抽搐着,看清楚裏面的字寫的是什麼,明白那些圈圈框框和箭頭代表的意思,就頓時覺得這幅畫價值非同小可了。

  兩幅圖,一幅是奏章分類處理流程圖,一幅是六部二十四司職責劃分圖。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若不是他現在還不方便“掌握”更多各部人事信息,他都可以再弄一幅更詳細的大明公務員等級劃分及工作崗位流程圖。

  久經無限流世界毒打的結果,是記憶庫裏蒐集了幾乎所有見過的知識,因爲不知道下一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哪一樣冷門知識會不會在下個世界裏成爲破局關鍵,就逼得他將自己的大腦開發成記憶宮殿,儲存了無數世界的知識寶庫。

  這會兒拿來用的,只不過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裏的基礎人事部分,對於當年被大明王朝老祖宗朱元璋同志劃分的清清楚楚的職業規劃來說,正好適用。

  朱重八同志纔是個真正的勞模,他不僅把自己那一代的事幹了,還爲了子孫後代考慮,讓所有百姓各司其職,從戶籍就開始分爲民戶、軍戶、匠戶,一旦定下戶籍,子子孫孫終身不變。

  在他的理想化社會裏,農民種地,商戶經商,軍戶從軍,匠戶做工,代代相傳,確保技藝不失,熟能生巧,等級分明,秩序井然,完全是他想象中的烏托邦。

  可事實總不盡如人意,商戶有了錢就想有權,軍戶匠戶被壓制就想脫籍,缺少流動變化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出現問題。

  就如同現在越來越臃腫龐大的官僚機構,從一開始錦衣衛監察百官,到後來建立東廠監督錦衣衛,再後來西廠監督東廠……層層加碼官摞官,結果就是哪怕老祖宗定下再低廉的俸祿薪水標準,制定再嚴苛的剝皮實草防腐反貪機制,一樣沒法控制日益增長的機關人員需求和高額的行政和軍費支出。

  朱厚照對早朝開的這一炮,的確像閣老們猜測的一樣,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李東陽又不得不承認,小太子的圖,畫得着實戳中他的心。

  他從十七歲入翰林院,到如今已有三十年,歷經各個衙門,對大明六部各司運作都瞭如指掌,如何能不知道其中弊病所在。可這都是歷朝歷代積攢下來的沉痾,就算他有心也無力迴天。

  弘治帝兢兢業業爲帝十一年,也就是將成化年間破壞的官場捋順,革除腐敗貪官,任賢用能,但還是遵循舊制,並未有太大變化。

  正如弘治帝本人的性格,守成有餘,開拓不足。

  別看小太子的年紀小,這一上來出手凌厲,加上弘治帝的支持,擺明就是要大動一場的架勢。

  李東陽思忖半響,終於說道:“殿下所言也不無道理,只是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治大國如烹小鮮,事緩則圓……”

  朱厚照微微一睜眼,笑了,朝着李東陽行了一禮,“老師說的對。變革絕非一日之功,要做出成績來,讓大家都得到好處,才能夠響應支持。硬來的確不好。”

  老師就是老師,溫水煮青蛙的法子,讓他說得這般……講道理。

  也行,反正他這次穿回來,既是要替自己洗白名聲,也要保全大明江山,自然不能像從前那般行事肆無忌憚,結果被史官罵的狗血淋頭,繼位者更是翻臉無情,才留下那樣惡臭的暴君之名。

  李大學士都已經表明立場,他自然也不能不給老師面子。

  於是,弘治帝派太子出面,安撫跪午門的羣臣,告知大家,根據目前的政務情況和皇帝的身體情況,天天早朝午朝既耽誤時間又耗費精力,就改成隔日一小早朝,五日一大早朝,每旬照例休息兩天。午朝則是有事稟事,無事告退,各部可根據自己的工作進度情況聯繫相關部門,先處理各部內務,再在早午朝討論協商,如此提高效率,也避免沒事幹耗着浪費時間。

  對於四品以下的官員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大赦。

  他們原本就沒資格進正殿議事,每日早朝也得按時點卯,就站在殿外還得小心不能打瞌睡失了禮儀被記名處罰。如今小早朝壓根不用去,大早朝五天一次,午朝也是有事就去沒事不去,徹底解放了他們的時間精力,去完成各部自己的工作。

  本來各部的工作就十分繁忙,每日早期上朝回來,就沒多少工作時間,到下午就不得不加班,如此循環往復,大家都疲憊不堪。

  如今皇帝不說取消早朝,也沒再推遲早朝,而是從天天早朝變成隔日早朝,真有急事的也可以通報內閣文華殿議事或者午朝上奏,如此一來能睡好休息好,精力充足做事的效率也高。

  加上從李大學士那邊派發下來的各部工作流程圖和工作彙報格式表,簡明扼要,要求各部官吏提交預算工作進度時,一律按格式填表。

  這是個全新的東西,若是小太子提出,大家或許還有疑問,可從李大學士這裏發下來,還特別聲明是按照《周禮》和《儀禮》等古制所做,大家縱是心有疑問,但礙於是老祖宗的成法,有意見也不敢再莽,等真的用起來發現居然十分方便,不但簡化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便於各部協作,從內容到流程十分清晰,慢慢的也就接受下來。

  朱厚照起初還有些不服,明明是他從後世copy來的制度,怎麼就成《周禮》了呢?

  李東陽乾脆讓人將他和徐溥、劉健、謝遷作爲總裁官編撰的《大明會典》草稿送了一套給小太子,讓他好好學習,連着楊慎也一起陪讀,讀不明白就不能離開東宮。

  纔看了一天,朱厚照就終於明白,這部《大明會典》,核心部分的《諸司職掌》,其實就是源自對《周禮》的註釋,根據大明官制所做的機構建制和崗位說明書……

  誰說古人不如今人?排除科技因素,單論管理和人治的智慧,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完勝!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