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作者:辛宸
奏折提交上去,朱厚照就回去补觉了。

  弘治帝也知道为难了孩子,并沒有强制他连议政和午朝都参与,只是一個早朝,先让他体验了一下,就招来一封挑战祖制的奏折,闹得他也有些哭笑不得。

  看得出小太子是有起床气的,可奏折說得也并非全无道理,寅时候朝,卯时上朝,不光他這個小孩子受不了,有些年纪大的朝臣也扛不住。

  可对于素来恪守礼教的重臣来說,朝纲祖制就是规矩,小太子尚未成年,就有胆子挑战祖制,若是等他长大真的继位当政,那還得了?

  才旁听早朝一次,就提出要取消早朝,這個先例万万开不得,一旦开了,那以后谁知道小太子還会有什么惊人之举,這种昏君暴君的苗头,還是尽早在萌芽阶段就捂死,万万不可助长其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君臣相得的确是佳话,可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君臣的利益是相对的。

  君强臣弱,君弱臣强,但凡有能力有魄力的大臣,都不希望自家的皇帝是個强硬派,否则皇帝一句话,大臣跑断腿。真正实干的臣子,最怕皇帝异想天开的主意。

  比如,何不食肉糜?

  大臣们不怕皇帝沒主意,就怕皇帝乱出主意。任性的皇帝,远比无能的皇帝对大臣们的杀伤力强大得多。

  哪怕小太子提出改变早朝這事,其实对几位都五六十岁的内阁大佬有好处,可在他们看来,這是一個非常不妙的征兆。

  皇帝依循祖制,表示他会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让大臣们可以用规则来约束皇帝的行为,不至于太出格。

  可這规矩一旦打破,只要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這是暴君的苗头,危险的征兆,一定得掐死在萌芽期。

  所以就算有利于他们,阁老们也不敢接受,开這個先例。

  弘治帝听他们一個個慷慨陈词,說得“有理有据”,小太子不過是提议早朝推迟两個时辰,却像是捅了個马蜂窝。

  他有些疲惫地揉揉额角,叹道:“朕今日身体不适,就先散了吧。”

  几位阁老正准备力劝皇帝,不可纵容小太子,沒想到皇帝突然告病要休息,他们也不敢說不,只得先劝皇帝保重身体,方才忧心忡忡地离开文华殿。

  从小太子旁听早朝,到皇帝告病,让他们隐隐感觉到有件大事正在皇帝父子间酝酿,关系到整個大明王朝的未来,让他们不得不提起心来,苦苦思索对策。

  果然,文华殿议事提前结束,当日的午朝也临时取消,甚至连下午的经筵侍讲也暂时不开,众臣只听說太医去侍奉皇帝,至于皇帝的身体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

  一向勤政的弘治帝突然“請假”,让群臣震惊之余,终于开始正视小太子提出的問題。

  早朝,真的有必要那么早嗎?

  祖制,真的就一点儿不能变嗎?

  前朝成化帝怠于朝政,别說开午朝,连早朝都经常不开,以至于朝政被万贵妃和宦官把持,结党营私,险些让成化帝绝后。

  他们是沒改祖制,就是不遵守,大臣们又能如何?

  弘治帝這些年宽厚待人,对大臣相当仁慈,除了纵容张氏兄弟之外,真是沒多少污点。如此也养大了臣子们的心,犯言直谏還能得到皇帝嘉许,青史留名,对于将名声看得比性命還重的“清流”而言,当真是刷声望的好时代。

  可现在弘治帝因为小太子,“罢朝”了。

  就连朱厚照自己,一個回笼觉睡醒,都沒想到事情的发展居然会是這样的走向。

  他那個素来温和仁厚的父皇,突然支棱起来了。

  一听到高兴旺和魏发达绘声绘色地讲述文华殿议事后阁老们的表现,朱厚照对這两個家伙的八卦能力先是表示了认可,然后就让人给自己更衣,立刻去乾清宫探望父皇。

  這是他惹出来的麻烦,总不能全让父皇替他顶着吧。

  更何况,他是真的十分担心父皇的身体,才会提出推迟早朝的時間,毕竟对他而言早期睡眠不足耽误长個子,還可以补觉,可父皇原本就虚弱的体质,這样個折腾法,上什么神仙十全大补药都补不過来。

  還沒进寝宫,就闻到了裡面传出的药味,朱厚照不禁想起在万岁山时,看到乾清宫上方的空洞。那是因为弘治帝身上的龙气消散,就算李广用符箓阵法调动国运和子孙后代的命数填补,却越补越亏,成了個无底洞。

  起因,就在于李广的术法来路不正,张皇后一家又拖了后腿。

  夫妻本一体,尤其是当弘治帝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已经和张皇后的命运绑定一生,就必然要替她承担她和她家人作恶时带来的恶果。

  這也是朱厚照必须要斩断张氏兄弟伸进皇宫之手的原因。

  弘治帝半倚在床上,還在翻看着奏折,何鼎在旁伺候着,一见小太子进来,就急忙上前相迎。

  “殿下……有劳殿下劝劝皇上,太医說了皇上需要多休养,尽量少耗费心神,可皇上坚持要看完奏章才肯休息。内阁那边昨日送来的奏折尚未批复,今日又多了许多,如此下去,何时才是個头啊!”

  何鼎說完,才惊觉自己居然对着小太子在发牢骚,赶紧弥补道:“臣不该妄议朝政,只是担心皇上身体,還望殿下见谅。”

  “你沒错!”朱厚照摆摆手,径直走到床前,抢過了弘治帝手裡的奏折,“是父皇不遵医嘱,错在父皇才对。”

  弘治帝不以为忤,反而笑着望向儿子,“這可是你自己从朕手裡接過去的,不让朕看的话,你来看?”

  其实从儿子闯入坤宁宫的那一天开始,弘治帝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些变化,他身为一国之君,虽然說不上有什么大才,但這一生能任用贤才,识人之能還是有的。

  更何况這是他一直最关注的儿子,突然之间转了性一般,不再跟着刘瑾和那些小太监们胡闹瞎玩,而是“有意无意”地弄出不少好东西来,這种变化,他当爹的如果還看不出来,那真是白当爹了。

  好在,儿子仍然是那個儿子,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和智慧,加上他自幼被养出来的脾气,似乎,比他更适合当這個皇帝。

  既然如此,那么老子累了,就该儿子上了。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