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两姓之好(二) 作者:雁九 第三百五十二章两姓之好二 ,第一卷曾见何人再少年,飘天文学 Gun洞(); 沈瑞說与“同窗有约”,倒不是信口扯谎,而是确有其事,只不過之前约定的時間是明日,并不是今日。有個府学同窗,因家中有事要离京远行,在府学裡請了长假,大家就约好了明日摆酒为其践行。 今日既出乔家出来,眼见天色不早,沈瑞就沒往别处去,直接回家去了。 少不得先去徐氏那裡报备一声,沈瑞倒是沒有提乔永德的无礼,只道:“那边预备的差不多,儿子不耐热闹,就先躲了出来。” 徐氏沒有追问究竟,不過却晓得沈瑞总不会无缘无故提前出来,定是乔家人有怠慢之处。 等到沈沧落衙回来,徐氏忍不住与丈夫抱怨道:“乔家甚是无礼,巴巴地送了帖子過来,却還要慢待瑞哥……真是亲近不得,以后還是远些为好。” 沈沧皱眉道:“许是迁怒吧,听着乔三的意思,本是盼着你我過去的。” 婚者,昏也。现下迎娶都是黄昏发轿,即便沈沧不是休沐日,是在衙门裡当值,想要過去吃喜酒,提前出衙门裡出来也来得及。 若非是盼着沈沧或徐氏亲往,乔三老爷也不至于亲自跑了两趟。 徐氏听了越发不喜:“不過是想要扯着老爷做大旗罢了,這离孝满還有两年呢,這是赖定了老爷不成?” 沈沧道:“怎么也要看在老二面上,多少還要帮衬些,况且還有旁人看着 沈家不是就這一门姻亲,可乔家因两代姻亲缘故,为诸姻亲之首,要是沈家对于乔家不闻不问,落在其他亲戚眼中就要犯思量。 徐氏叹气道:“這叫什么事?既是求人,就要像個求人的样子,偏生還金尊玉贵的端着架子,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的。之前对乔家对三叔、三婶就多有挑剔,這两年又在瑞哥、珏哥跟前摆谱,一個一個眼睛长到头顶上,即便是亲戚也沒有這般往来的道理……” 這边夫妻两個說着闲话,那边沈珏也得了消息,知晓沈瑞回来,带了沈环到了九如居。 “怎么回来這么快?可见着新郎了?”沈珏一见沈瑞,就带了好奇道。 沈瑞点点头,道:“我沒等着吃席,眼见喜轿到了,就出来了……看到新郎官了,锣鼓花轿收拾得体面,陪着過去的傧相就八個,看着也颇为气派…… 沈珏点点头道:“沈琰比全三哥還大,今年不是二十二、就是二十三了,早该娶妻了……听玉姐說,乔家三房那位大表姐长得极好,性子也温顺……” 沈瑞淡笑不语。 现下士大夫讲究的是“贤妻美妾”,那小乔氏既是乔三老爷爱妾所出,相貌自然差不了;不過庶出身份,有嫡母在上头压着,想要桀骜也难桀骜起来。 不是沈瑞带了偏见,只是有乔老太太与乔氏在前,对于那位小乔氏的品行,沈瑞還真是不看好。 沈环在旁迟疑道:“到底是同……同姓呢,以后又做了姻亲,是不是這边与那边就要往来?” 沈珏摇摇头道:“婚姻虽为结两姓之好,不過沈琰是乔家女婿,往来的自然也是乔家……咱们這边,到底绕了远了,碰上了愿意点個头、打個招呼也行,不愿意只做不认识也沒什么……” “可是三哥要去的南城书院,不是說沈琰兄弟两個也在那边?总要抬头不见低头见吧?”沈环道。 沈珏笑着拍了拍沈环肩膀道:“环哥也太小瞧南城书院,既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书院,难道還跟咱们沈家族学似的,只要那么大地方?南城书院占地三十亩,即便是同在书院,想要见一面也不是容易事。” 沈环瞪大眼睛道:“不是說是三婶娘家的私学,教学條件有限,学生也收不多么?怎么那么大?” 沈珏虽還沒有入南城书院,不過眼下也有几分引以为荣模样,道:“要不怎么能与春山书院比肩?真要论起资历来,春山书院還要更胜一筹春山书院不過二、三十年,春山书院的歷史却已经将百年不過是南城书院与春山书院一样,占地虽不小,不過老师有限,也限定了生徒人数,否则规模早不知翻了几番。” 沈环不解道:“南城书院既是城外,怎么還能過百年?都說当年英宗皇爷北狩时,蒙古人兵临城下,烧杀劫掠,城外片瓦不存?” 沈珏小脸上带了沉重,道:“浴火重生,不外于是。当年蒙古骑兵来的快,城下坊百姓来不及进京的不计其数……当时春山书院生徒为了让老幼妇孺先进城,也被滞留城外田家祖孙八人,生徒六十四人,虽是文弱书生,可面对蒙古人铁骑长弓,无一人投敌,最后被蒙古人屠杀殆尽……要不是田家孙辈年纪尚幼,与女眷留在城中老宅,也就沒有现下的田氏一族……” 沈环听得有些傻眼:“老天爷這都听着跟话本似的……” 沈瑞补充道:“当年之事過去不過五十余年,现下田家太爷就是当年田家孙辈,当年不過十来岁,下边還有几個稚龄堂弟妹,這才使得田家血脉沒有断了传承。等到京城保卫战過后,朝廷彰表民间义士,田家祖孙与南城书院生徒就在其中,修墓立碑,京城百姓称为‘燕京七十二贤,,为了旌表田家祖孙的忠义,朝廷還赐了‘百世之师,的匾额。如今那御笔,就在南城书院大堂挂着 即便后来英宗皇帝复辟,将景泰帝时政令毁得七七八八,也沒有去追回田家的赏赐。不過就是将景泰皇帝的御笔收回,另外赐了新御笔。 田家故事确实是像话本,不過除了男子忠义,還有田家妇的忠贞节烈。 京城保卫战后,田家祖孙三代成丁枉死,留下满门孤寡。又有田家长孙的未婚妻,抱了牌位进门,一门七寡。除了年长的太儒人,是因儿孙忠义得朝廷旌表之外,其他六人都是守节终身,得了贞节牌坊。 田家当年即便只剩下老幼妇孺,亦无人相欺,也有這個缘故。 儒学推崇的不過是忠孝仁义這些,田家能在北士林占有一席之地,与這祖上节烈忠义也离不开。 田家太爷长大后,就重建了书院,几十年的功夫,有了现下局面。 沈环咋舌道:“虽說是祖上荣光,不過也忒惨烈些……” 沈珏瞪了他一眼道:“遇到外蛮,不忠义报国,還要失了骨气投敌不成? 沈环缩了缩脖子,讪讪道:“我不是那個意思,只是觉得這样体面,碰不上也罢。做個升斗小民,只要太太平平的也沒什么不好……這圣人贤者岂是谁都能做的?” 田家人性子低调,不喜张扬,就是沈瑞、沈珏两個,之前即便知晓南城书院小有名气,也不過以为是靠着田家太爷京城大儒的名头,并不知這段歷史。 直到去年沈琰、沈兄弟入学南城书院,沈沧讥讽沈琰有“投机之心”,沈瑞才知晓田家在士林名气比想象中的還大。田门子弟的名头,在北士林中跟镀金差不多了。 沈珏现下選擇南城书院,而沒有进春山书院,除了喜歡南城书院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打心裡敬仰那些田家祖上英烈。 沈环素来好奇心重,即便方才被沈珏瞪了一眼,依旧是耐不住心中好奇道:“田家书香门第,又是這般门风,女儿定是百家求,怎么三婶就许给了三叔 沈珏皱眉道:“三叔少年举人,哪裡就不好了?” 沈环忙摆手道:“我不是說三叔不好,這不是、這不是三叔身子骨不好么 沈珏晓得他有口无心,道:“太爷、老太太去的早,三叔是大伯、大伯娘带大的,就是二哥与我在家裡也要让三叔一箭之地,环哥可千万别在大伯、大伯娘跟前露了這個意思,大伯、大伯娘可忌讳三叔身子不好的话……” 沈环进京已经六日,也看出二房上下融洽,骨肉亲厚,不见寻常人家的勾心斗角。又因沈沧与三老爷年岁相差将二十岁的缘故,三老爷夫妇在兄嫂面前极为恭顺,不像是弟弟、弟媳,更像是长子长媳。 听了沈珏的话,他也并不觉得意外,连忙点头道:“知道知道,我不過是在瑞二哥、三哥跟前念叨一句,我又不是傻子……” 为了解沈环好奇,沈珏還是讲了沈田两家联姻缘由道:“婚姻之事,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過三叔议亲时,太爷、老太太都已经故去,是大伯娘为三叔择的亲,至于为何成了姻缘,许是田家与大伯娘娘家有旧……” 城下坊,田家书院。 田老太爷气定神闲,端着一碗顾诸紫笋,一口一口品着。对面坐着一中年男子,正是田老太爷次子田山长。 “可是看好了?就不怕走了眼?如今沈不過是生员,南直隶乡试又不同寻常。”老爷子气定神闲道。 田山长道:“性子质朴纯良,才气也有了,读书也勤勉,金榜题名亦是早晚之事……” 田老太爷還是露出几分不赞同道:“到底出身复杂了些……何必弄的這样麻烦,說不得還要得罪亲戚,五姐年纪又小,离及笄還有几年……” 田山长道:“我之前也怕麻烦,想着再等两年,左右五姐年纪也不大……可太子渐长,又有太子选妃的流言出来,实是等不得了。瞧着妹婿平素的意思,对于沈琰兄弟倒也无憎恶。乔家亦是沈家姻亲,都能嫁女,应是无碍……” 田家女儿与兄弟一起排行,五姐是田山长嫡长女,今年十三岁,正好与太子同庚。 大明朝是平民后妃,选妃就在京畿之地,田家书香门第,即便有子弟出仕,也是微末小官,正在入选之列。 当年田山长的胞妹仓促出嫁,嫁给了身体不太好的少年举人沈润,就是为了躲避成化末年的太子选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