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登门致歉,還送了贵重礼物
“你们俩姊妹俩就待在這儿,沒有我的话不准出来。杳儿,你是姐姐,照顾好丹丫头。”赵氏给了女儿一個深深的眼神。
杳娘明白了:“娘,你就放心去吧,這儿有我呢。”
赵氏理了理衣装,抬脚出门。
偏厅和正厅其实就隔了一道屏风,外头說话的声音裡面听得清清楚楚,只因为今日前来拜访的除了两位贵夫人之外,還有已经成年且尚未议亲的男孩子,所以杳娘和丹娘就要避嫌。
丹娘很明白這個用意,也十分理解。
但理解并不代表赞同。
既然不能出面,那就意味着這件事其实跟她们俩沒多大关系,或者說她们俩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可有可无。這天寒地冻的,把人从暖烘烘的屋子叫到這儿来,只是为了当個陪衬,丹娘觉得很无语。
她看了一眼身边的姐姐。
杳娘却表现得不一样。
坐在椅子上的杳娘,身姿婀娜,容貌秀美,那眼神更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屏风之外,白玉般的小手捏着帕子,似乎在期待什么。
外面响起一阵脚步声,一個清脆的声音响起:“快别见礼了,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何须如此见外?”
“侯夫人哪裡的话,您是宣平侯府的一品诰命夫人,来我們這样的人家已是我們的荣幸。”赵氏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敬意。
但丹娘听得清清楚楚,這话裡明显有些愤愤不平。
只不過她五感過人,她能听得出来,那对面的宣平侯夫人就未必了。
果不其然,宣平侯夫人笑得越发清脆,那声音如银铃一般,完全听不出這是個已经年過三十,儿子都這么大了的妇人。
“你家长女既已与荣昌侯府定了亲,那与我家不就是一家人嗎?宋夫人敢情是贵人事忙忘记了,我家与那荣昌候府可是本宗的兄弟呀。”
“既如此,是我們家杳儿高攀了。”赵氏美滋滋地說。
“怎么能算高攀?宋大人先前也是官拜宰辅的人物,若不是流年不利,又岂会吃這些苦,還是宋夫人贤惠聪颖,跟着宋大人熬油似的熬到了今天,总算能回圣京了,可喜可贺。想必,等去了圣京,以宋大人的才干也必定受到重用。”
“多谢侯夫人吉言。”這话算是說到赵氏的心底去了。
她招呼两位贵夫人坐下,一旁沒有开口的骠骑将军夫人萧氏抿了一口茶,笑道:“可惜我是個嘴笨的,沒有谢夫人的好口才,宋夫人莫怪。”
“怎会,我在這小小云州平日裡也不曾有什么贵客登门,今日也不知吹得哪门子东风,把您二位一同吹来了。”
萧氏与宣平侯小谢夫人对视一眼。
小谢夫人放下茶杯,斯文地甩甩手:“還不是为了我們两家的孽障。”她转首对着身后的少年公子呵斥,“還不快点给宋夫人道歉!你父亲同你是如何說的?”
一旁的萧氏什么也沒說,只是给了儿子一個眼神,古元舟便已了然,
谢礼桓急忙拱手,走到赵氏跟前拜倒:“宋夫人,是我与元舟不懂事,冲撞了夫人,再次谢罪了。”
古元舟:“宋夫人,是元舟的错。”
小谢夫人歉意道:“這两個泼猴平日裡被家中祖辈惯坏了,說话做事都沒個轻重,给府上添了這么大的麻烦,還好……沒出什么岔子,否则让我与侯爷如何安心?”
萧氏也语气缓缓:“宋夫人到底是名门出身,不会与我這武人世家计较,這是一点心意,還望宋夫人万勿推辞。”
萧氏身后的妈妈送上两匣礼物,裡面装满了南珠,颗颗圆润硕大,一看就是上供的佳品。
小谢夫人一样也送出了两尊玉佛,两套宝石头面,并琴棋书画一套用品,都是买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赵氏看见眼睛都亮了:“二位還是太客气了。”
“应当的。”小谢夫人与萧氏异口同声。
该道歉的道歉了,该赔偿的也给了赔偿,丹娘暗暗想,事情进行到這一步,差不多也该散场了,她還盘算着能早点回屋一边吃茶果点心,一边看她的话本子。
外头的三位贵太太却沒有散场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已经說到了当今圣上立储的八卦。
“虽說如今宫裡最最受宠的是贵妃娘娘,可娘娘毕竟年轻,膝下也仅有一子。楚王已成大才,前些日子圣上還派了他去西北督查。”小谢夫人扬起的嘴角满是骄傲。
她是皇族贵胄,母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云昌郡主。
若论军功,十個宣平侯也抵不過一個骠骑将军古鸿平,可如果要說起满门显贵,在军中摸爬滚打的古将军又怎么是谢侯爷的对手?
這些消息只有小谢夫人敢肆无忌惮地說出口,一旁的萧氏少言寡语,即便說也只是說一点边边角角,无关痛痒的话。
聊了好一阵子,赵氏才起身送客。
到门外时,萧氏突然說:“不日我家便要与将军一起返回圣京,宋夫人家的喜酒我怕是无福吃到了,這点子心意帮我转交给贵府上的两位姑娘,婚假在即,我這做长辈的祝她们顺顺利利。”
赵氏一惊,刚要推辞,萧氏已经命人将礼盒放下,人已经迈出大门。
等到外面一片安静,杳娘才走出屏风:“娘。”
她一眼看见堆在案上的各种礼物,不由地欢喜:“這些都是那两位贵人送来的?這么說……掳走四妹妹的,就是刚才那二位少爷公子?”
她转念一想,主意打得飞快,“娘,您糊涂了,既然他们承认這件事是他们府上所为,何不让慧儿在他们两家裡选一個为婿?岂不是比嫁给那些贫寒举子强得多?”
怎么說慧娘都是自己的胞妹,杳娘当然也希望她能争气点,到时候去了圣京也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赵氏冷笑:“枉费你聪明,你想想這两家哪一家是你妹妹高攀得上的?若是你,我說不定還能动动心思,若是慧娘,還是罢了吧,免得给自家惹火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