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16章 名动天下,世人争相睹

作者:未知
叛乱的爆发起自一场意外,但后续的发展却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好似白莲教登高一呼,立刻从者千万,连朝廷的官员、将领也不例外。 若是最终白莲教得逞,推翻了大瑞,建立了自家王朝,那么在后世史书上,這些从逆之人也就成了从龙功臣,并且从另外一個角度,渲染了大瑞民不聊生,因而义军一起,从者云集。 若是時間流逝,這些在青史上定型,对于参与之人而言,哪怕是身死了,只要沒有形神俱灭,一样能够收益,或者是干脆被封神,又或者是转世承福。 只不過,這些事情随着邱言的出现,都沒有发生,反倒是白莲教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崩溃,而這些背离朝廷的官僚、将领们,也就成了从逆之人,必然是要在青史上留下一笔的—— 朝廷虽然从诸多折子中,知道了惑心符的存在,也明白怪不了這些人,但在形式上依旧要有所表示,而且从逆了就是从逆,现实是残酷的,哪怕是有原因在裡面,但做過的事情依旧无法抹除,朝廷就算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但肯定也会撤职,做出查办的样子,最终全部罢免。 這样做的目的,是给其他人看的,让天下人知道,否则你背叛的朝廷,却還好好的做官,今后還有谁会效忠?還不是敌军一到,立马投降,若是敌军赢了,享受荣华富贵,敌军败了,也是官复原职,這世上沒有這样的道理。 对于這些,那些被解救之人的心中也都明白,更不会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的牺牲,却可以保佑身后的家族。 对于這些人而言,只要家族不倒,一切都還好說。 而這次白莲起兵,在惑心了诸多官僚、武将之后,也以他们为突破口,进而掌握了不少大世家、大家族,若是朝廷追究起来,這都是要屠灭满门的祸患,但现在因为邱言的出手、进言,才保全了诸多家族,這個人情,他们不承也得承。 经此一事,哪怕邱言日后做出有违世家利益的事情,這些世家打压、打击,但也不能下死手,因为哪一家下手了,其他家立刻就掌握了大义,登时陷入被动。 有着這样的背景,不少世家都過来与他来往,在接到正式的圣旨,离开南方之时,几大世家尽数出动,为其送行。 那场面蔚为壮观,不只是世家,连那沿途的百姓,也是夹道欢送,更不要說,一路上无论车舟行到何处,都有那儒生、学子過来,只为一睹其面目。 這次邱言领兵平乱,却又在那汀州城讲学,一時間被引为美谈。 要知道,這五千兵马转战南北,近三十万大军都难以阻挡,反倒是自身灰飞烟灭了,已然足以名留青史,而白日讲学,翌日就将贼首擒拿,送到府上,更是堪称传奇。 有了這般事情,那民间已然开始流传,說邱言乃是武曲文曲转世,是上天送来安定江山社稷的大贤,其所倡导的知行之道更是水涨船高,在南方掀起了一波热潮,无数学子为之向往。 热潮冲击理智,甚至在短時間内,令這些学子不去考虑科举、升官,都念叨着邱学的经世致用,渴望能学得一二,然后也如邱言這般下马为学,上马定国! 更是有那心诚的,不管不顾的冲破阻碍,就要上前拜见,向邱言請教。 這样的行为,自是让那些個侍卫和护卫如临大敌,這次請邱言回朝,已经不是单纯的皇帝的意志了,邱言在南边做出這么大的事情,将那朝廷上下,连同整個军方,都给震惊到了。 要知道,在白莲之乱刚露苗头的时候,這朝廷上也是如临大敌,虽然几方利用此事角力,但也并沒有人真想让那白莲教顺势做大,只是白莲教的进境太快,让朝廷众人猝不及防。 只是,匆忙布置调兵计划后,邱言那边所作出的事情,却更让他们措手不及,从皇帝到大臣,从统帅到兵卒,无不被晃了一下,有种无所适从之感。 此事,在那朝堂上更是引起了接连混乱,朝廷对于两路精兵是否要继续南下,都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僵持阶段,却也令两路大军难以动弹,须得等待朝廷的决定。 此事传出来,让不少兵家将领暗自冷笑,认为朝廷会自食恶果。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也尊敬邱言,但却不会盲目崇拜,毕竟从现实方面来考虑,蔓延两道、波及半個江山的乱局,单凭五千人马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平息的,而朝廷因为此事争执,使得大军南下受阻,每晚走一步,就要失去一次先机。 此事闹到后来,甚至引得军中隐隐有变,有将领妄图要用兵卒哗变来倒逼朝廷做出决定。 只是,不等他们真有动作,白莲教主被活捉的消息,就直接传了過来,這消息一出,朝廷上下尽数跌破眼球,阵阵惊呼。 那些在這三年多時間裡加官入朝的官员,本来并不怎么重视邱言,因为未曾见過他当年引起的中枢变化,可此事一出,這才知道那分明是一條即将過江的猛龙! 有鉴于此,朝廷上下便就达成共识,招邱言速速进京,不用再滞留在南方了—— 开玩笑,再留下去,還不知道要闹出多大事端!搞出多大的功劳! 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白莲教在大瑞土地上的组织毁于一旦,但還有两路大军在外,一路海军纵横海上,還有一路向西入了沼地,然后转而南下,进逼十万大山! 這两路大军论及实力也不算小,可现在和邱言的能耐一比,就显得不够了,连北伐与入蜀的两路白莲教,都是弹指便破,四座大营都不能阻其分毫,再来两路大军也不够看啊,只能在邱言的功劳簿上再添两笔——這一点,朝上几乎沒人愿意看到了,邱言吃完了肉,总该让别人也喝点汤。 可见這危险局面一去,朝廷上的诸多念头,就都重新兴起,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這個时候似乎忘记了当初白莲教北伐军给他们造成的困扰和担忧,反而觉得其他两路大军,也应该能够破灭——這是邱言所为太過轻松,给他们造成的错觉。 却不說這些琐事,邱言的人道身在告别了岭南后,沿途北上,沿途多有讲学,前来听学之人络绎不绝。 本来,他的邱学主要流传在北方,在南方影响很小,可经過這南方平乱之后,其人名声在南边越发响亮,邱学更成一时风尚,比之北地還要显得繁荣。 不過,等真正踏足北地,才又显得邱学之盛,在北地的流传丝毫也不下于南边,甚至還有過之,不光是儒生推崇,连带着兵卒亦是多有過来求教者。 這形成也就较为缓慢,好在朝廷正在消化邱言南下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只是希望他赶紧离开南边,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他几时来到,倒是不怎么奢求。 但半個月的時間,也足够一行人来到东都了。 待得车马安顿,早有东都留守和晏王迎来,城中的官员也都在城门出迎接。 相见之后,便是一番寒暄,那位与邱言有過接触、甚至算是有些過节的晏王,也是笑颜相对,只是眉宇间多少能见些许不自然,想来他也沒有料到,這還未過去多久,再次见到邱言,就是這么一番情况了。 当初,他拦路截杀,随后又有诸多举动,都是居高临下的看着邱言,仗着自身的亲王身份,隐隐自傲,可這才几年時間,再次见到邱言,他的身份、名望、影响力都难以与其相比了。 只是,既然邱言沒有追究過去的意思,晏王又怎么会主动提起,随后到了城中,就由那留守出面,邀請邱言参加晚宴,最后也是宾主尽欢。 不過,在那宴中,也有人提及些许事情,其中就有這城中几位大儒的事情,說是最近半個月以来,几位大儒除了用餐的时候,大部分時間都闷在各自的房间裡,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邱言听了,并未言语,但心裡却很清楚,這是城中大儒在那文網中和血狱大儒、宗师们论道,沉浸其中了。 好在提起来的人,也是当成轶事来說,很快就略過不提。 這晚宴中,众人自是对邱言多有追捧、又有献媚,最终宾主尽欢。 待得邱言回到驿馆,已经月上中梢,不過還是能见到一道身影等在外面,见了邱言,便就问好,听這個声音,赫然就是之前在马车中提醒邱言的那人。 這人看上去很年轻,约莫二十岁,面容清秀,脸庞给人以柔和之感,說话的时候嘴角带笑,有一种儒雅、平和的味道。 “先生回来了。” 邱言见了此人,就道:“孙杰,我若回来的晚些,也不必在外面等。” 那人却道:“這可不行,在下既然想要拜师,這礼数是不可废的。” 邱言闻言,也不劝他,迈步入门。 這人名为孙杰,乃是那江南孙家的嫡系子弟。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