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545章 大秦五年计划之始

作者:三月啦
“大朝会不必召开了,通知三公九卿下晓百官。”始皇帝摆了摆手看向赵泗。

  “五年计划重在地方而不在于咸阳,地方郡县官吏须得通知清楚,督促李斯,让地方官吏尽快起個章程。

  以道路,水渠,农事,牲畜,为主……至于商事……你怎么看?”始皇帝犹豫了一下看向赵泗。

  始皇帝本来想說商业之事不急于一时,但是始皇帝知道赵泗对于商业有不一样的认知,這小子对商业很感兴趣,可能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商事不急于一时,這段時間是要用来打底子的,底子打好了,农业兴盛了,国家繁荣了,就算不管不问,商业也会因此而兴起,附加产品罢了,這玩意禁都禁不住,哪還用得着特意扶持?孙儿愁的是给他们立规矩呢。”赵泗摇了摇头。

  “想的明白即可,李斯既然已经给你润色好了,你自去持诏于东宫召集三公九卿晓谕百官吧。”始皇帝摆了摆手。

  “這合适么?”赵泗嘿嘿一笑。

  “朕已经许久沒有大巡天下了……”始皇帝幽幽的看了赵泗一眼。

  這小子是惫懒成性子了……仅仅让他负责一下业务通知都想推辞。

  “這就去,這就去……大巡天下大父可不能急于一时,我听說现在政事大父都交于父亲了?等到五年過后,各地想来已经大建,如此大治之事,下面难免有应付之举,五年以后确实可以大巡天下亲自巡视地方建设,以检阅成效。

  届时我随大父一道……父亲刚好坐镇咸阳!”赵泗笑眯眯的說道。

  本次五年计划的內容是大基建和大工程。

  大的方向制定了,不代表下面就一定会执行成功。

  各地官吏能力不同,地方情况不同,人有好坏之分,事有成败之优,同样是完成任务,也還分個优劣。

  一個国策落下来,不可能尽善尽美的完成,哪怕到了现代,也做不到。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看,只能說赵泗给出一個一百分的答卷,五年過后,大秦全体官吏能交出来一份六十分的及格卷子,嗯……都能在歷史上大书特书了。

  刚好,大基建时代,容不得藏拙,届时真正的有能之士,以及滥竽充数之辈,都将浮出水面。

  退潮以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仅凭地方公文汇报免不了相互遮掩,美化政绩,确实不如大巡天下一趟亲眼看看。

  反正這五年主打的都是基建,水渠道路做不得假,赵泗又不是傻子会被任人糊弄,随行自然免不了带上一些技术大能,以便沿途检验各地基建成色和结果。

  “你倒是打的好算盘………”始皇帝指了指赵泗有些无可奈何。

  一說有的玩,這小子心思活络的厉害,但是赵泗這么一說始皇帝也确实很心动。

  主要一個人大巡天下属实算不上放松,始皇帝大巡天下也不是奔着吃喝玩乐去的。

  路上要是有赵泗這小子排忧解闷,倒也不错。

  “大父是开個玩笑,但孙儿想了想,不亲眼看看,心裡确实放心不下。

  况且,五年成果,不亲眼见之,难免有些遗憾。”赵泗笑着开口。

  “五年還早……日后再說……”始皇帝摆了摆手。

  赵泗闻声离去,自持始皇帝颁布的诏书以及李斯为自己润色好的《大秦五年计划》去召集三公九卿。

  太尉王翦,御史大夫冯去疾,丞相李斯,将作少府芫恭……

  各部门带头大哥依次排列……

  群臣见礼,赵泗回礼以后也不多說,径自让稽粥为各部大佬奉上提前刊印好的《大秦五年计划》。

  “而今大秦,边疆靖平,内乱平定,粮价大降,农业丰收,正值大治之时,然若治国,不进则退,为君为臣,不可安于现状,值此之机,孤窃以私计,以为大秦五年国事,军政名声,皆有所划,今诏诸卿议论,以论得失。而晓谕地方,以用天下之鞭绳,民用其力,官尽其心,图子孙后世之事,定长久之基……”赵泗打了個开场白以后,让诸官自行翻阅。

  赵泗亲书的《大秦五年计划》比较杂,基本上想到哪裡写到哪裡,后来略微整合過后還是有点杂乱无章。

  经過李斯润色過后,除了思想高度上升以外,就是條理更加清晰了。

  首先就是将总计划的概念陈述为奠定万世基业,說白了就是打地基。

  其次根据军政民生分门别类,以三公九卿官制划分出来了各部门应该达成的绩效目标和未来前瞻。

  然后就是根据郡县地域区分,制定了各地区未来应该达成的前景。

  除了民生建设以外,诸如边疆之地,還有城池修建任务等等……

  除此之外,各地区都有人口数量增长任务。

  当然,沒有特别严格的任务目标,這個时代又沒有精算师,就算有也定不出来一個所以然,這是政事……

  但是如果表现得出色肯定会有奖励,规规矩矩的不会有责罚,但若是拖后腿表现差劲的,肯定免不了大大的惩戒。

  “關於军队這边,孤打算再五年之内初步建立起来役兵募兵并行的体系……”赵泗开口說道。

  “当然名义上還是役兵,但是薪奉口粮在五年之内要实现一定的突破,按照一個壮劳力一年所获净利一半发放,其次兵器铠甲衣物等……皆由官府下发,征员不必再带,五年以后,军队之内,衣服也好,铠甲武器也罢,务必要实现统一……”赵泗开始侃侃而谈。

  军制改革是必须的,大秦目前的军制是最原始的役兵制。

  和徭役差不多,沒有工资,除了“士兵”以外,数量最多的低级兵种只配备武器,至于铠甲衣物?想想得了。

  這年头当兵都是赔本买卖,不仅沒有工资,来的时候身上沒钱那過的要多惨有多惨。

  這一点,黑夫的家书已有实证,无需多說。

  “大秦兵役可不下百万……”王翦幽幽开口。

  秦国的常备兵力放眼历朝历代都实属夸张,当然這也是因为大秦目前的军制是最原始的役兵制,募兵成本大部分被转嫁到了黔首头上,因此政府军费开销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但如果军制进行改革,募兵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担,那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将是一個天文数字。

  岭南六十万兵马,边疆如果加上赵泗的封国,也有五十万……再加上各地郡兵以及藩夷地带部署的兵力,总兵力得有一百五十万开外。

  “一百多万兵役实际上有多少算是军人?藩边之地既耕既战……究竟是徭役還是兵役都說不清楚。”赵泗摇了摇头。

  “拿岭南六十万兵马来說,這六十万兵马实际战斗力恐怕连二十万都沒有,其中能算得上精兵的五万都够呛……拿起来武器是兵,放下来武器和农夫也沒什么两样……”赵泗揉了揉眉心。

  “实际上不仅岭南,各地边军皆是如此……”

  這和大秦的国策有关系,六十万兵马听起来多罢了,实际上這是开扩兵团,武力征服是其次,主要目的是充实边疆生产建设,因此兵源素质普遍偏低。

  尤其是岭南六十万兵马,水分大的离谱,其主要人员构成为赘婿,商贩,作奸犯科之辈,以及六国黔首……和长城兵团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

  真要是六十万精兵,岭南還用得着实行和辑百越政策?

  当然,实际上如果以一個现代人的目光来看,长城兵团的战斗力也乏善可陈。

  役兵制度下,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兵。

  秦国战斗力强是因为其耕战制度确保了其下限比较高罢了。

  真要說精兵,那大秦可称之为精兵的唯有咸阳的羽林。

  羽林卫戍是完全脱产的士兵,而且全部都是身有战功的老卒,军事技能强的一批,每個人拉出来那都是能当军官的存在。

  别看羽林只有几千人,以他们为核心单位扩编,轻而易举就能拉出来一支人数不下二十万而且战斗力還相当不错的军队。

  真要是两军对垒,几千羽林打個十倍以上的岭南兵不在话下。

  若是对付藩边蛮夷,不考虑气候地理因素……以一当百一点都不夸张。

  “岭南北疆這边,抽调十一的兵力改组为常备军,五年轮调一次,剩下来的改组为府屯田兵。”赵泗开口說道。

  這一点赵泗早就想過了……

  边军水分太大了,就算赵泗打算改役兵为募兵,也不可能是個人就给发工资。

  上百万张嘴倒是其次,大秦這一百多万兵马要真的個個都是优质兵源,赵泗勒紧裤腰带也会想办法把工资和武器给他们凑起来。

  开玩笑,一百多万优质兵源,装备和工资跟得上,横推欧亚都够了。

  問題是這一百多万人裡,称得上优质兵源的,有沒有三十万都不好說。

  什么是优质兵源?良家子,人高马大,理解能力强,军事素养過关,服从性强,悍不畏死……

  历朝历代最兴盛之时,也未必能拉出来五十万优质兵源。

  赵泗的打算是,从各地边军遴选相对比较出色的成员,组织为常备兵力,由官府配备武器装备口粮俸禄。

  从此以后专门负责打仗以及军事素养操练,每五年轮调一次,从此以后就是职业军人。

  至于剩下来的?改为屯田兵,平时耕种,战时召集,一方面生产建设和开发不会落下来,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军费开支過大产生浪费。

  “既然如此,臣便沒有异议了。”王翦闻言点了点头。

  “涉及军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還請王老将军上心。”赵泗闻声开口道。

  “臣虽然是一把老骨头,但尚有余力为殿下分忧。”王翦点了点头。

  此事无需多說,毕竟王离都已经和赵泗近乎绑定了,大秦五年计划又是赵泗提出来地,而且王翦還是太尉,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心尽力。

  最关键的是王翦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在人生的最后一個阶段,他希望让王离的路能够更宽阔一些。

  孙在千裡之外,王翦虽未說過什么,但心裡如何不牵挂?

  和王翦确定好军制改革以后,赵泗复又看向李斯。

  “至于各地民生,当先第一要务就是修路。

  第一,天下驰道要在五年之内彻底勾连,联通天下各郡,第二,各县官道务必能够直达驰道。

  驰道官道标准已有定数,不必更改,照旧即可。

  其次便是渠道农耕桑事,因地制宜,各地情况不一,难以恒定,五年之内,难免天灾虫祸,不好提前裁定,皆以历年生产实情对照,再行赏罚之事。

  除此之外便是人口……务必促民多生广生,如今农事便利,不至于难以生养。

  各地务必督促起来,若有溺婴之举,不论男女一律严惩,采生折割拐带之人,一律格杀勿论,此非五年之策,乃长久之策,务必严加督促。”赵泗开口說道。

  李斯自然沒有任何异议,作为百官之首,各地郡县的最上级,他自然是要负责各地民生汇总和实际推行的。

  “将作少府……”赵泗复又看向芫恭。

  “将作少府之内也要改制,工匠薪奉该发就发,待遇也要提升,如今律法改了,不可以用牲畜驱使,匠不事农,只能以工为生……”

  芫恭点了点头,這一点他早就预料到了,只不過一直在装糊涂。

  沒办法啊,越早开始就意味着越早掏钱,虽然将作少府不缺钱,但能不出谁想出?

  如今大势所趋,也是沒有办法的事情。

  “除了改制以外,便是多召工匠,除了咸阳官署以外,陇西,岭南,辽东,胶东,琅琊,五年之内,此五地要再建出来五处产集之地,各地矿产要大力开采,此为第一要务……”

  对将作少府的要求倒是比较简单。

  增产,增产,還是增产。

  “治栗内史……劝耕桑梓农事,推行耕种之术,各地都要提上心来,大秦粮产虽丰,但粮食从不嫌多,日后粮食开销也只会越来越大,另外各地設置平易仓,粮价低了固然好,但谷贱伤农,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此处详实,议论以后再呈禀于孤。”

  “御史大夫,监察天下郡县官吏……”

  “太仆……于阴山设立马厂……除此之外关内也开辟一处良马育种之地……五年以后,孤要看到二十万匹新马!”

  “律法已改,廷尉不可再行旧法之事,以身作则,使新法尽快实行下来……”

  “典客改大行令……掌出使各国之宜,侦查他国疆土实情,朝政动向……”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