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锯子
砸了两分钟后铜块温度降低,中年铁匠用一個钳子把铜块放进炉火裡面继续烧,旁边一個二十岁身材瘦高的年轻人则使劲儿的挤压着一個兽皮气囊给炉子鼓风。
陈旭凑過去看了一下,炉子裡面放的是木炭而不是煤块,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根据史料记载,青铜武器向铁质武器的過渡是在汉朝,而铁器大规模的取代青铜器是在西汉后期,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艺。
青铜裡面因为有铅和锡的存在,只需要800摄氏度就能融化,完全封闭的硬木炭火炉加上鼓风设备持续送氧就能达到這個温度,而纯铁的融化需要达到接近1500摄氏度,即便是含杂质和碳比较高的铸铁,融化温度也必须在1000摄氏度以上,這個温度在秦汉时期根本就无法达到,而且最主要的是煤的价值還沒被开发出来,因此铁的冶炼工艺和水平始终无法达到广泛应用的标准。
“咦,這不是杀死大蛇的小郎君嗎?”中年铁匠看着陈旭,惊讶不已的放下铁锤。
“正是,我特地来买几件刀斧和工具!”陈旭赶紧点头說。
“小郎君只管挑就是,价格保证公道!”中年铁匠指着挂满刀斧的架子笑着說。
陈旭挨着在架子上看了一遍,选了一把斧头一把柴刀之后问:“您這裡有沒有锯子?”
“锯子打造困难,新的我沒有,不過有人用一把旧锯从我這裡换了一把斧头,如果你急用的话可以卖给你,不過你要自己拿回去打磨,锯齿已经很钝了!”
“能不能拿给我看看?”陈旭点头问。
中年铁匠对一個徒弟吩咐一声,很快就从一堆乱七八糟的旧铜器裡面翻出来一把锈迹斑斑的青铜锯。
锯刃长约四十公分,锯柄长约二十公分,锯背厚度足有一厘米,看起来就和后世的大砍刀差不多,只不過刀刃改成了锯齿,而且锯齿果然很钝,摸上去完全感觉不到太刺手的感觉。
尼玛用這個来锯树估计還沒斧头来的快。
但陈旭要用锯子的目的不是来锯树,而是要用来锯木板,但這個样子锯木板也绝对不行。
“那這三样东西一共多少钱?”陈旭问。
“斧头九十钱,柴刀五十钱,锯子也给你算九十钱,一共二百三十钱”
“行!”陈旭打开钱袋数了二百三十枚铜钱递给铁匠,“大叔,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稍微加工一下!放心,我会给工钱!”
“說吧,怎么改,如果难度不大就不收你的钱了!”中年铁匠看着陈旭爽快,于是也很爽快的說。
“不难不难,帮我把這些锯齿间隔一個分别往左右两边稍微掰开一些,让锯齿看起来交错开……”陈旭一边說一边指着锯齿做讲解,铁匠虽然不太清楚陈勃的意图,但還是很快就领会了他的意思,這個加工的确不难,只需要将铜锯加热锯齿变软之后用工具两边微微掰一下就行,因此点头答应之后将铜锯塞进火炉裡面,让徒弟加速鼓风。
随着呼呼啦啦的火焰燃烧起来,铜锯在火炉裡面很快就变得通红,表面开始泛起一层闪亮的光华。
几分钟后,铁匠用夹子将铜锯夹出来开始加工,陈旭站在旁边不停的指点,很快就弄好了,铁匠顺便還挨着用小锤把锯子捶打了一遍去除了上面的铜锈這才快速放入盐水中淬火。
随着噗拉一声,一股蒸汽腾空而起,铜锯捞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把闪烁着青金色光芒的崭新铜锯。
“小郎君,锯齿都是越直越好,不知道你把這些锯齿错开之后弄成两排是何用意?”铁匠非常不解,三個徒弟也都满头雾水。
陈旭拿着锯子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之后笑着說:“大叔,锯子這种东西锯齿并不是越直越好,我现在就给你演示一下這种错开的锯齿锯木头的效果!”
說完之后陈旭走到一根支撑草棚的木头前面,然后把锯子放在上面来回拉了几下,伴随着扑哧扑哧的声音,大量的锯末纷纷扬扬的掉落下来,很快锯子就锯进去两寸多深。
這一下把铁匠和三個徒弟惊的目瞪口呆。
其实锯子這种东西发明的很早,据說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班发明的,而灵感来自于野草的锯齿边缘。
但从锯子发明出来足有数百年時間,在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有限,這东西虽然看着威武霸气,实际上用起来很鸡肋,厉害的木匠更情愿用斧头都不愿意用锯子,主要是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很容易被卡在木头裡面,而且在用的时候必须两到三個人一起才能操作,一個锯,一個扶着木头,另外一個使劲儿压着木头让锯口位置张开,不然锯子就会夹在裡面根本就无法拉动,這样大大降低了人的工作效率,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不用锯子。
這把青铜锯的锯齿很稀疏也很粗糙,因为加工工艺的問題,锯齿大小也很不均匀,加上锯齿非常之不锋利,因此木头被锯开的位置犹如被狗啃一般,坑坑洼洼露出来一條大豁口。
看着這條口,陈旭有些无语。
如果锯出来是這個状态的话,真的還不如用斧头慢慢砍削来的精细,不過眼下也只能将就用了。
“小旭,怎么還在這裡?再晚点儿就赶不回去了!”
就在陈旭和中年铁匠继续交流,希望下次来能够买到一把锯齿更加细密整齐的铜锯,而且還要再打造几件凿子锥子等工具,马大伯和几個村民背着满满几藤筐的粮食急匆匆的走過来,看见陈旭赶紧大声催促。
而陈旭本来還准备让铁匠帮他用沙模法浇筑一口铸铁锅用来炒菜做饭的,但看了铁匠铺的状态之后,觉得這件事目前来說還沒办法解决,至少炉火的温度還差的太远,看来要吃一口香喷喷的炒菜的想法只能等找到煤以后才能慢慢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