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收获大蒜
眼下虽然還沒入秋,但差不多也到了大蒜的采收时节,前几天陈旭便发现蒜叶已经开始发黄了。
七八天沒来,蒜苗果然更加老了几分,除开中央的叶片還算青绿之外,四周的老叶已经青黄交错。
为了种好這些珍贵的蒜苗,陈旭不仅让人下足了底肥,而且平日還要浇水除草,而为了不让院子的鸡鸭祸祸,還在蒜苗地四周围上了一圈一人多高的篱笆。
推开篱笆门进去,看着一根根都有手指粗细的蒜杆,陈旭观察一下之后選擇了一颗看起来最老的大蒜将其拔了出来。
粗大的蒜杆下面,果然已经有了鸡蛋大小一颗蒜头,藏在蒜衣下面看起来鼓鼓囊囊,剥开蒜头看了一下,這一头大蒜裡面足有大大小小十多枚蒜瓣,看起来和后世的蒜头沒什么区别,唯一就是蒜瓣大小特别不均匀。
不過不可否认,這就是真正的大蒜,陈旭剥开一瓣品尝了一下,一股浓郁的辛辣味道冲的他呸的一声全部吐了出来。
后世有许多地方的人有生吃蒜瓣的习惯,甚至還有人吃饭喝酒都要剥几瓣大蒜下饭下酒,但這种恶习陈旭是沒有的,在陈旭看来,大蒜入菜可以杀菌增香提味促进食欲之外還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吃蒜也很有讲究,并非所有菜都需要大蒜,而且大蒜如果吃多了会有强烈的口气,是因为大蒜裡面的氨基酸酶化之后产生的大蒜素的臭味,因此切莫靠近生吃大蒜的人,小心毒气降临,打個屁能让人欲仙欲死,堪称生化武器。
虞无涯和夏子衿水轻柔等人都跟在陈旭身后来到蒜苗地,一起看着這片被陈旭视若宝贝的胡蒜。
“恩公,這胡蒜味道如何?”虞无涯看着陈旭吃蒜,忍不住添嘴巴询问。
“嘿嘿,你尝一下就知道了!”陈旭把蒜头递给虞无涯,虞无涯听着陈旭发出的笑声,忍不住微微打了個哆嗦连连摆手說,“我刚才看见恩公吐了,肯定很难吃!”
上次一口等了几年的二锅头,已经让他对陈旭现在发明的各种东西越来越不可捉摸的感觉,许多东西已经开始脱离美味的范畴往很刺激的方向发展。
“人生百味,岂可尽是甜美,酸甜苦辣各有不同,配合好了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葱姜椒芥都不好吃,但做菜却必不可少,你尝一下,很刺激哟!”陈旭眉开眼笑的鼓励。
虞无涯纠结了半天,感觉陈旭說的很有道理,于是剥开一瓣丢进嘴裡吭哧吭哧嚼了几下,最后脸皮纠结扭曲的一口咽了下去。
“咦,恩公說的不错,這胡蒜辛辣无比,咀嚼之下满口生津,非常的提神!”
“给我尝尝!”夏子衿从虞无涯手裡拿過大蒜,也剥了一瓣丢进嘴裡,只咬了一口就迫不及待的吐了出来,然后一脚踢在虞无涯的屁股上,呲牙皱眉的转身找茶水漱口去了。
“嘻嘻,无涯大哥等会儿又要挨揍了!”嬴诗嫚捂着嘴笑的直不起腰来。
水轻柔捡起夏子衿丢在地上的大蒜,也剥了一瓣轻轻咬了一点儿品尝了一下,忍不住笑着点头:“這胡蒜的确比中原的小蒜辛辣不少,蒜薹和蒜苗可以炒肉,不知這蒜头该如何食用?”。
“新鲜大蒜不易入菜,要先晾干,眼下這大蒜都已经成熟了,一起动手拔起来清理干净后晾晒起来,然后选几头小的用糖醋泡起来,過几天就是一道开胃的小菜!”陈旭笑着說。
半分蒜苗地,加上几個侍女一共七八個人一起动手,几分钟所有的大蒜便全部拔出来,清理干净上面的泥土之后让人抱去割掉根须用芦苇帘子摊上晾晒,晾晒的时候陈旭选了一些蒜杆细弱的蒜头拿去厨房,亲自动手将蒜杆剪去只留下寸余长,剥去外面的老皮之后带着蒜衣放进一個瓦罐之中,倒入一些果醋、一些盐巴,然后又捣碎几粒果糖放进去拌匀之后盖上盖子。
腌制糖蒜一定要用新鲜的大蒜,而且最好是瓣蒜而不是圆头的独蒜。
陈旭以前见奶奶和老妈做過,但是要用倒扣的腌菜坛,而且要腌制两三個月才行,等腌好之后蒜瓣成酱红色,吃起来酸甜脆爽,是非常好的一样爽口小菜,特别是吃洛馍最好,不過陈旭却懒得弄如此复杂,决定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一种最简单的糖醋大蒜。
這种腌制的方法和泡菜差不多,虽然肯定不如真正的糖醋大蒜味道好,但想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最主要的是大蒜太少,陈旭舍不得弄一大坛子来吃,今年收获不過几百头大蒜,全部剥成蒜瓣明年种下估计也不過半亩地,要想可以放心的随便吃,估计要三五年之后了。
而這种东西也不要指望蒙恬的大军从月氏大量带回来,因为月氏人根本就不种菜,除开牛羊马匹之外,其余的农副产品全都靠天生地长的野生模式,俗称打野。
接下来的几天,陈旭除开唉声叹气的早起上朝和巡视中书省衙门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躲在家裡画图纸。
陈旭画图纸的时候,水轻柔也在旁边帮忙,陈旭一边画還给水轻柔讲解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這也让水轻柔兴趣大增,而陈旭也把平日无聊写写画画记录下来的许多手稿都翻出来,指着上面的一些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自己還记得的化合反应公式教水轻柔认识。
元素周期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碳氢氧氮氯、金银铜铁锡、钾钙钠镁铝這些基本元素经過不断的回忆之后還能想起来七七八八,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公式也大致能够记得或者推算出来,至于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的化合反应早已忘到爪哇国去了。
但就是這些在陈旭看起来惨不忍睹的化学基础,落在水轻柔眼中就完全和天书一样,甚至虞无涯和夏子衿开始也還蛮有兴趣的进来瞅了两次之后就彻底放弃了。
陈旭写的這些弯弯绕绕的奇怪符号不认识不說,看多了還头晕,远不如易经容易辨认,按照虞无涯的說法就是這些天书不是凡人看的,看多了会阻碍内息运转,容易走火入魔。
不過对此陈旭是撇嘴表示怀疑的。
尼玛易经才是天书好吧,裡面的卦象全都是长长短短的线條逗在一起,一翻开都会头晕不說,那些推演的卦象說明更加不靠谱。
陈旭虽然并不排斥玄学,特别是遇到赤松子鬼谷子這些传說中的人物之后,也相信的确有人能够依靠推演這些卦象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但陈旭又不得不承认,玄学相对于西方的科学来說,缺少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一切都是建立在唯心的层次之上,全靠猜想。
虽然科学的起源也全靠猜想,但科学還多了一個大胆假设,小心驗證的過程,而這個驗證才是科学的精髓所在,因为驗證的過程会反向去支持想法是否正确,而玄学是沒有這個驗證過程的,伏羲演八卦,文王推周易,都只有结果而沒有過程,从而根本就沒有办法通過驗證去反向推理。
因此陈旭在谨慎保留对中华古老文明的崇敬之外,更多的精力還是去推广自己熟悉的东西。
数学、几何、机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才是快速让大秦飞速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玄学只能留待以后慢慢找人研究。
而一想到易经,陈旭突然想起了师宣,那個家伙說他還有一册祖传的三坟古易,当初說弄死赵高报仇之后就把三坟古易送给陈旭,但后来却一直都沒有拿出来,而這次陈旭根据徐福的說法推测出那個隐藏在宫中的苗医就是赵高之后,陈旭突然之间有些发呆。
自己一直都以为赵高死了,但其实他根本就沒死,而师宣也一直沒有把三坟古易拿出来,那么只有两個可能,一個是师宣忘记了当日說的话,還有一個就是师宣通過某种方法知道赵高還沒死。
从陈旭眼下的身份来說,师宣不太可能忘记自己的诺言。
那么只有一個可能,师宣說不定有神秘的方法知道赵高還沒死。
嘶~,难倒师宣也会天机推演之术。
陈旭揪着下巴差点儿撸掉一层皮。
看来要找個机会和师宣谈谈赵高的和三坟古易的事,要是哪天师宣不小心挂了,這一本旷世古籍或许真的从此就从华夏文明的歷史长河中失传了。
三坟古易有用沒用陈旭不知道,但這种东西留下来也是一件文明瑰宝,說不定能够研究出来一些神秘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