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亲征风波 作者:未知 次日柴荣召集众大臣早朝,年纪轻轻的赵旭得以有幸参加這次朝议,這是皇帝特批的。 大家都看着這個年轻的不像话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让他来這裡。 第一参加這样高级别会议的赵旭,有点不适应,毕竟从来沒有经历過這么大的阵势,有点忐忑。 這些人都是大周的最为顶尖的存在呀,沒有想到這次自己有幸列席這样的会议。 文武百官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熟知的人都在一齐交头接耳,似乎已经知道接下来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随着内侍一声陛下驾到,百官都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今日早朝就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应对北汉和契丹的入侵,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柴荣不愧一代明主沒有一句客套话。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赵旭很想說些什么,但是他知道在這個场合不是他所能放肆地方,老老实实的站在了百官的末班。 下面的百官沒有一個人先站出来,在文官之首的冯道,从座位站了起来,這個时候的德高望重的老臣蒙皇上恩赐是可以在在朝堂上坐下的,以示皇恩浩浩荡。 赵旭用眼瞥了瞥這位歷史上有名的不倒翁,倒也沒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不過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陛下,老臣以为北汉无端侵占我国疆土,杀我大将,我大周必定要大军攻伐,一显我大周国威。” “丞相說的对,臣等复议。” “臣复议” “臣也复议”。 一群文臣看着自己的老上司,发话了,個個都是踊跃的支持。 真是想不到,這個时代也是拍马屁的多呀,上司不发话下面的人是不敢吱声,一說话就有人拥护。 武将那边更是战意高涨: “陛下,臣愿提精兵,前往北疆,和北汉决一死战。”這是禁军统领张永德,也是柴荣的表姐夫。 韩通等人也是不干落后,個個嚷着要去,谁知道柴荣却面无表情,众臣却不知道为何。 无论什么时候武将只要好战,這個国家的军事实力绝对是不会弱的,经济实力再强,沒有骨气的武将也会死百搭,宋朝不是這样嗎? 大家在争论着,赵旭却在想着其它的东西。 只有赵旭心裡明白,柴荣是想御驾亲征,可惜大臣们都沒有想這方面想。 “肃静。”随着柴荣一声呵斥,整個朝堂瞬间静了下来,看着自己的皇上,豆明白接下来皇帝要发言了。 “众卿都是我大周的重臣,你们的话朕要重视,可是這次朕一定要御驾亲征。”柴荣說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坚决。 冯道一听立刻跪倒在地: “陛下三思呀,现今我朝兵多将广,陛下不必亲自率大军亲征,可派遣一员上将去前线即可。” 冯道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其实冯道心裡想說的是;陛下您刚刚即位,人心還不稳,不可轻易的领兵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再者說了,陛下纵然有治国之能,可是這统兵的能力可能不如百战之将。 柴荣看着朝堂上的這些老臣,這都是太祖时候的老臣,還沒有真正的为自己效力,他们效力的是太祖,還是欺负朕年少。 想想也是,柴荣只是郭威的养子,你郭威的内侄,如果不是郭威的子嗣全部都在兵乱中被杀,也不会有柴荣当皇帝了。 就說此时朝堂上的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和郭威的外甥李重进,都是对柴荣的位置虎视眈眈。 “朕奉天承命,克承大统,不想北汉竟然趁着我大周国丧期间,侵我国土,无视我大周的雄师,這是对我朝太祖的蔑视。 他刘崇定是认为朕年幼,欺朕无知,,朕决心已定,御驾亲征,杀他個措手不及。” 這回众臣算是明白了,原来這位新的帝王是想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年轻的皇上开始想有自己的班底了。 可是這個冯道好像故作不知,還是一個劲的劝皇帝不要亲征,隐隐约约的說皇上年轻,這更加的坚定了皇帝亲征的决心。 整個朝堂嗡嗡的在议论,柴荣也有些不耐烦了。 站在最末班的赵旭此时站了出来,此时的他倒是显得有些突兀了。 “下臣有话要說,下臣想给陛下讲個故事。”跪在地上的赵旭,缓缓的說道。 原本有些嘈杂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了,看着這個年轻的愣头青,你這时候蹦跶出来干啥。 也有不认识的赵旭的,在猜测這家伙是谁,以前沒有见過,還站在百官的末班。 柴荣一看,這不是赵旭嗎,对对是自己让他列席朝会的,自己的把兄弟现在還沒有参与朝政的资格,他的儿子却在朝堂上了,這還真有点搞笑。 “嗯赵旭你起来回话吧,朕還真想听听你能讲個什么故事。”說实话柴荣对這個年轻的子侄還是比较欣赏的。 “谢皇上。臣讲的是臣小时候的故事。” 這时候百官心裡十万匹草泥马奔腾而過:“我靠,你這时候将你小子讲故事干啥?” 赵旭确实沒有看大臣们的反应: “臣小时候,是個不安分的孩子,总喜歡和别的孩子打架斗嘴,无论是比我小的還是比我大的,我都是毫不畏惧。” 小时候打架斗嘴還就是那样,在场的人有的還有露出怀念的表情,看来這货小时候也是個不安分的主呀。 “比我小的孩子,我自是不怕的因为我的力气比他大,但是比我大的我却是有些畏惧。” “哈哈哈。”满朝堂的人都笑了起来,就连柴荣也是忍不住笑了。這家伙也是個欺软怕硬的主呀。 “但是此时如果臣的亲人在我旁边我就会感觉浑身都有力气,就会将比我大的孩子打倒。” “臣想对陛下說的是,平常人家的孩子打架還要找個靠山,何况是军国大事呢?如果皇上能御驾亲征必定会给边疆的士兵带来极大的鼓舞,必定是士气大震,到时候一定能所向披靡。” 众臣现在才明白這家伙为什么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了,大臣還沒有說什么皇帝却开口了。 “好好,赵旭你這個故事好,虽然不入流,可是却是道理清楚,朕就是要振奋前线的士兵,朕意已决,御驾亲征,无需再议。”。 张德均拟旨:“着殿前都检点张永德,率领禁军随朕亲征,李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 “令着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随朕一起北征。朝廷大小事务于冯相处理,韩通为大梁留守,从此军民为北征做准备。退朝。” 就這样柴荣就顺利的定下了北征的命令,众人诧异的看着這個最后跳出来的小生,似乎有所悟。 看来這個小家伙以后一定会平步青云的,每個人的心思都不一样。 柴荣已经决定御驾亲征了,圣旨也下了,可是還有人還要上书劝谏,当柴荣接到這個劝谏的时候已经在半路上了, 令柴荣气愤的是這個人是他的亲信,也是這次随军亲征的人员赵晁。 赵晁在太祖郭威建立周朝的时候,被任命为作坊副使。当年慕容彦超在兖州叛乱的时候,任命他为行营步军都监。 后来兖州被平定,转任他为作坊使。后来跟随当时還是晋王的柴荣,多有军功。 后来柴荣即位,任命他为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可谓是恩宠至极。 這次柴荣御驾亲征,改任他为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可是此时它却上书劝皇上不要亲征,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更令柴荣大怒。 原来大梁城中的探子传来消息,冯道等大臣给赵晁秘密写了一封书信,据推测是想让他劝陛下回京,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五代的时期最怕的就是武人掌权,還有最让皇帝忌惮的是文臣和武人勾结。 冯道等人和赵晁這次就犯了皇帝的忌讳,加上赵晁有事柴荣的亲信,這更加令柴荣大怒。 立即下诏革去赵晁的一切职务,关入大牢,其一切职务由赵匡胤暂代,再有妄议亲征的严惩不贷。 赵旭洗了一口气,歷史上的赵晁就是因为柴荣亲征北汉的事情,被免职。但是唯一的意外是,赵匡胤却接替了他的位置。 更加令赵旭不知道是,赵晁在被柴荣囚禁在并州不久,就在牢中吊死了,這是后话。 柴荣的一番命令令朝堂上一片哗然,大家都不敢在议论柴荣的御驾亲征,毕竟谁也不想无故的丢掉自己的乌纱帽。 再說皇帝已经走到了半路,再說還有什么用,還不如兢兢业业的为战事做准备。 再說赵晁被柴荣革职关到并州大牢反省思過,可是他进去沒有多久,就有几個带着斗篷的人进来。 “主上对你的這次行动十分的不满,好像柴荣已经有所察觉了,你放心的去吧,你的家人在下面等着你。” 說完他身后的几個人已经快速的上前,用绳子勒住赵晁的脖子,不断挣扎的赵晁很快就停止了挣扎,双眼瞪的老大。 “将他吊起来,做成是畏罪自杀的现场,這個废物死有余辜,看来主上的计划這次又要推迟了,可惜赵匡胤却是任了指挥使,他是柴荣的义弟,我們争取不過来的。” 說完几個人就迅速的消失在了天牢的尽头,从头到尾沒有一個士兵出现,也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些人。 這些事柴荣都不知道,他還在亲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