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章 關於大唐到现在的争论

作者:未知
首先是变数,這点我已经非常清楚的說了:這個世界可以很复杂,但是其实又很简单,世界怎么样复杂是世界的事,人世怎么样复杂是人世的事情,這其实不重要。博弈场上,计量的不是谁更复杂,而是谁更客观。所谓的客观,其实就是抓住事情发展的要害点,而掌控变数,而真实歷史,早已经对此作出了无数证明。 原本所在世界的太祖,除了被夺权而郁闷一段時間外,可有真正战略上的挫折?如是喜歡经常来個“挫折才能长大”,学杜伏威一样,搞什么“李子通变数”,他的尸骨早就不知道埋到什么地方了——清洗,整顿,政治运动,种种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扼杀变数,让一切都在掌握中。 内部变数——在二郡内,军队完全是主人公一手提拔创建,外臣就算是李播和李淳风也不得插手半点,张一张三,是虬髯客的人,现在是正九品县尉,各管二百五十县兵 虽然說政治可以影响军队,军队也可以影响政治,但是至少在短期内,這是二個系统,谈不上什么变数 至于陈长林,其实是個变数,但是首先陈长林与主人公沒有利益冲突,反而有相互合作的紧密空间,其次就是主人公改组了水军,又控制了其族人,才放心使用,再加上附近根本沒有大势力可以投靠,如果說陈长林在這样的情况還无目的叛逃,我无论怎么样也想象不出 前去宝藏的人,也多是控制住家人的亲兵,我不太可能认为有什么真正影响的变数,特别是事先他们根本不知道目的地,也不知道去干什么的情况下 外因变数——外因有几個 我們先說慈航静斋,慈航静斋的力量基本上在北方,南方相对少,這点不必多說,当时胡族大兴佛教,多在北方,慈航静斋忙着在北方造势,根本不可能把多少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身上 李阀更是,它现在实力太小,有潜力但是沒有发挥出来,基本上现在是最弱的一個。其它的還有什么呢?倒是邪王說不定最具备威胁,因为他是最可能猜出主人公动静的人 读者是跟着主人公走的,知道底细,但是,在外人来看,主人公又算什么?半年前趁势而起,占领一郡或者二郡,兵不過数万,和那些动不动拥兵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势力可比嗎? 在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紧抓住一点:天下大变关键时 隋炀帝南迁,是导致天下大变的真正原因,导致南北力量的势力重组,导致瓦岗军和李阀获得崛起的空间,這点我在书中已经仔细說了,這裡就不再罗嗦了,换句话說,哪個势力不把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到隋炀帝身上,就沒有天下眼光 這时,别說大家不注意主人公,就算是重视,也沒有多少力量来关照主人公,更加不要說,隋炀帝南迁,兵力就有二十万,其它物资等等调遣,来往百万人是肯定的,這样繁忙的格局,主人公十艘船千把人来往,算得了什么?哪家势力是神,能够查出来? 我們再說一個問題,一进去就已经事先知道杨公宝藏位置,事先知道和氏璧位置,事先知道净念禅院实力,是不是就能够作出上面的事情来? 說实话,這点我完全不赞同,好吧,就算你知道有杨公宝藏位置,事先知道和氏璧位置,事先知道净念禅院实力,但是你政治、军事,思路、手段上不配合,也沒有用,我来說說取杨公宝藏和和氏璧的條件 第一:必须有根据地,而且根据地不能是百战之地,原因很简单,你沒有根据地,你取了杨公宝藏和和氏璧又有什么用?等着人家喊打喊杀嗎?有了根据地,在百战之地,你取得了杨公宝藏和和氏璧,這不是引得大家来围攻你嗎? 第二,战略时机的問題 其实杨公宝藏又算得什么?我在原书中看了好几遍,最多不過武装三万军,大概正好和李阀积累的物资(人脉不算)相当吧,李阀初起兵时,也是三万军,但是如是取得关中,别的不說,五個十個杨公宝藏是有的,相比之下,单纯的一個杨公宝藏,又算得什么呢? 杨公宝藏的意义,就在于早期白手起家时,弥补一下和当时李阀過于强大的差距,如果等日后李阀已经取了关中,开始扫平天下,那杨公宝藏的战略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第三,取宝藏的时机 如果等李阀取了关中再去取宝藏,這就是当李阀是白痴了,运输這些东西,十几船,上千人是必须的,這瞒的過李阀嗎? 只有在文章中的现在,李阀沒有入主关中,沒有占领长安,百万人迁移,以当时的人力和技术,是无法一一监督的,趁乱时取之,才是最恰当的 第四:還有天下布局的問題 我可以說,在北方,胡人已经经過十几個国家,并且经過二百年,胡人世家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几乎渗透北方社会各個方面,内部虽然相互争夺,但是对外却是统一的,除非你投胎到了胡人世家之中,不然你在北方白手起家,基本上只有被联合绞杀的下场 连隋炀帝都不得不逃到南方去,穿越者再强,早期在北方又算得什么呢?更加不要說這书中,還有胡教总代表慈航静斋的打压了 第五:再說說选在会稽郡原因 会稽郡是南方重镇,歷史1000年,人口相对多,這是一個原因,其次就是再上面就是余杭和吴郡了,大家知道什么是沈法兴嗎?此人家族根基就在余杭,自己又是吴郡太守,歷史上,此人掌握三千家私兵,谁在那裡起事只有死路一條! 歷史上就沒有任何人能够在那二個郡站住脚跟,连李子通和杜伏威,一开始也不敢跑到那個地盘上 又說說杜伏威十八岁zhan有历阳,拥兵十万,此人在歷史上可绝对是英明神武的人,虽然白手起家,但是注意拉拢知识分子,建官制,严军纪,绝对不是烧杀的主,本是一统天下的料子,但是此人身虽然天才,只是到底年轻,结果轻易相信李子通,被伏击,前功尽弃 但是這时,李子通和杜伏威都在江都,隋炀帝到江都,根本控制不了南方,他必须先解决掉這二個势力再說 因此,主人公選擇在会稽郡,至少二年内只有他打人,沒有别人打他的分,這意味着什么?這意味着主人公拥有最关键的早期发展時間,這才是最重要的 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大家看起来主人公一帆风顺,但是实际上,裡面种种战略时机和大局控制,差一点就沒有這样的经果,差一点就可能全军灭亡的结果 虽然背景是大唐双龙传,但是其实歷史格局就是原本的隋唐之间,我的步骤,自认为,你就算回到真实歷史上,也只能這样走,除非你投胎到世家当少主去,或者是胡人 有人說我书中說了太多了,但是我可以說,我已经几乎一笔笔說出为什么這样選擇,但是许多人還是看不明白 我們再說說取了杨公宝藏和和氏璧的影响 此时,李阀還沒有正式崛起,慈航静斋就算知道主人公杀人取了杨公宝藏和和氏璧又有什么用? 他们能够号召谁? 如果等李阀日后取了关中,各個势力觉得他实在是最有希望夺取天下,才会卖他面子,现在?這时李阀和慈航静斋如果号召天下围攻主人公,只是笑话 其次,隋炀帝二十万军南迁,杜伏威和李子通元气大伤,而其它南方势力,比如什么萧铣和沈法兴,還沒有在天下舞台上出现呢,因此周围也沒有力量动他 就算人人知道主人公取了杨公宝藏和和氏璧,哪個敢哼一声? 什么事也沒有 等消化了二年,兵强马壮了,更是沒有声音了 宝贝当然好,但是這些东西瞒不過人,一旦選擇在不恰当的時間和地点取杨公宝藏和和氏璧,只有被天下围攻的下场,這就是布局和时机 至于攻击净念禅院 這是建立在四個基础上的 (1)当时隋炀帝南迁,军队和人员混乱,不然也难以轻易潜入和攻击 (2)净念禅院根本沒有想到,谁敢于攻击他,或者說,要去攻击他(传国玉玺本是绝密) (3)八百连弩 (4)立刻杀死手,不留半点余地,要给這群和尚醒悟過来,跟你打游击战什么的,八百人只怕要全部死在那裡,只有主人公可以逃出 二方面各有优势,其实实力差不多,但是之所以出现一面倒的局面,无非有心算无心,并且一击必杀,以雷霆之势处决之,由不得别人有反抗的余地 說不客气点,我走這步,都是算了把握再行,這和净念禅院有沒有警惕是无关的,這是任何人都难以防备的,唯一的防备方法,就是处于重兵之中 我再补充一下,我之所以袭击净念禅院,并非是一时冲动,理由在书中已经說的很明白了 慈航静斋在北方造势的终点就应该是传国玉玺的真主。作为慈航静斋传人的师妃暄为万民找寻真主,這一個胡教背景的女人,挑选华夏天子的行为,虽然极其幼稚可笑,但是背后依靠着强大的胡教以及胡人联盟,甚至還有宁道奇,這种力量和影响将强大无比,不可小看,是可以影响许多势力的走向的,对张宣凝来說,也许师妃暄会为了保持表面的公正,而跑来问问他,听听他的看法,查查他的谋略,但是绝对不会真正选上张宣凝。 最好的办法,就是破坏慈航静斋這次造势计划 慈航静斋的力量,其实就等于外宣部,宣传计划一旦被破坏,它就什么价值也沒有了 难道等着他们顺风顺水的扩大影响,大势已成,再被了空和四大圣僧围攻嗎?(原本书中就有围攻),這比杀几個尼姑更是有价值,可以說,這是致命的一击,要知道,慈航静斋天下造势的核心就是传国玉玺,這在古代就是天命的化身,影响非常大,如果沒有了玉玺,就算是慈航静斋,也不敢当着天下群雄的面,拿一個假的玉玺,說天命所归吧,如果被揭穿,它還要不要混了? 因此失了传国玉玺,慈航静斋其实已经被废了,明白了嗎?根本不需要杀裡面的尼姑,慈航静斋的影响力其实已经被废了大半了,這才是战略上的考虑 我现在就說:站在文章中张宣凝的立场,我的谋略和方法,自认为已经近于最优化選擇了,如果有人能够提出更好的战略战术计划,我不胜感激 如果愿意讨论的,找二张图 (1)隋朝地圖 (2)隋朝农民主要起义示意图 這二图一看,就知道我为什么如此部署了,讨论也可以有的放矢了 恩,今天争吵激烈,我今天就只有這章了,請大家看看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