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史在开玩笑?
李业诩呆在九嵕山下为李靖守墓的时候,身边亲卫们也都沒有带,甚至边上连马儿都沒有,這次跟随宫中侍卫往回赶,還是用驿站的马匹。
连续的换骑,一路风驰电掣地往长安城赶,在早上时候从九嵕山下出发,到了下午,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已经在望了。
李业诩沒有回府,而是跟着宫中的侍卫直接进了皇宫。
時間已经是七月,天气還是很热,李业诩在进宫时還蹦出一個奇怪的念头,李世民今年未何沒有去避暑?
夏天的太极宫闷热潮湿,身体越来越差的李世民在前些年夏天都是率嫔妃和皇子们去九成宫或者翠微宫避暑的,今年沒去,肯定是有事儿发生了,李业诩也即跟着宫内侍卫,快步进入太极宫内。
李世民這次是在皇宫内稍见凉爽的武德殿内接见李业诩的。
在李业诩进殿时候,看到太子李承乾也一道在,正在商议着什么事儿
一身素服的李业诩忙上去行礼。
“贤侄,你重孝在身,不必行礼!”看起来气色并不太好的李世民站起身,伸手示意道。
“多谢陛下!”李业诩也罢了礼。
“卫国公仙逝,朕也甚是悲伤,”李世民一副伤心的样子,扶着李业诩的胳膊道,“你为祖父守孝,原本是晚辈应尽的孝礼,只是這段時間,朝中的事颇多,朕也是身子有恙,需要你来做事,因此也就沒有同意你的請辞要求,也就夺情留用你,想着卫公在天之灵也会谅解朕的!”
“陛下有令,若臣不至,想必祖父也会迁怒与臣的!”李业诩垂着眼,想着刚刚支持的李靖,也沒来由的心裡一酸。
“贤侄啊,我大军出征已经有一些时日,所幸战事进展顺利,這段時間各路出征大军皆有捷报传来!”李世民示意李承乾把旁边案上放着的一叠战报交给李业诩。
房玄龄虽然在临终前請谏李世民罢兵事,但李世民最终并沒有接受這位重臣临终前的劝谏,依然令大军在前方征战。
听李世民如此說,李业诩也即从李承乾手中接過战报,逐份翻了起来。
各道行军部送来的战报都有,天竺道的大军已经连拔数十城,除了中天竺已经被灭外,东天竺差不多大部地方已经被我大军攻陷,以天竺道行军大总管韩威的估计,按日前战况的进展,可以在年内解决大部的战事,待明年,天竺五国及邻近的一些地方,基本可以平定。
苏定芳所领的滇池道的大军已经過了滇池地,在与诸诏蛮人进行了几场万人规模的战事后,蛮人大败而逃,已经有蒙嶲诏与越析诏向我大军投降,并组织一部仆从军跟随我大军一道行动。
安南道的大军已经攻占林邑国都占城,林邑王诸葛地向我大唐军队投降,林邑国灭亡,李道宗亲率一部镇守占城后,派出一部军队支援攻击真腊的行动,余部围剿林邑国内的反叛力量。
“陛下,诸部战事进展顺利,此乃可喜之事!”李业诩粗略地看了一遍战报,有些不解地。战事进展顺利,李世民为何要心急火燎地将自己召回来,李业诩原本還以为战事进展不太顺利,要自己回来出出主意的。
“各道主将不辱使命,连番取得战事的胜利,朕甚是欣慰!”李世民脸上满是赞色地說道,但马上神色就变了,接着却话锋一转,口气也有些发冷,“只是长安城内却不太平静…”李世民說着对李承乾丢了個眼神。
听李世民如此一說,李业诩心内咯噔一下,心中隐隐有不祥的念头。
這时李承乾开口說道:“這段時間,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些大臣联名连番上表进谏,要胁父皇停止制定官绅一体纳税计划…”
听李承乾一番讲述,李业诩這才知道,由于李承乾召集了不少的人制定赋税改革的实施细则,這事不知被什么人透露出去,在朝堂上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原先反对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更是接连上奏,痛說采取這样的政策实是祸害天下,說這样的政令实施肯定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对,朝廷赖以生存支持的世绅官宦阶层会群起而反对,为了大唐的稳定,要求暂时不考虑這样的事。
而這消息也已经从长安散布到外面去,世家基本都已经知道朝廷将要采取這样的策略,从一些地方官府送呈的奏报上来看,山东一道世家密集的地方,世家们反应的激烈程度還是始料未及的,甚至有乱子发生的可能。
“哼,朕如何会不知道,這是触到了他们的利益…”李世民鼻子一哼,微显恼怒。
這样的情况李业诩并沒什么意外,依李业诩的想法,强行推行這样的政策,利弊如何還真的无法预料,一项政策反对的人太多,特别是朝中官员大群反对的话,肯定不能有效的推行的。
李承乾制定的官绅一体纳税方法裡面基本是一步到位的,這样有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李业诩其实也并不太赞同,只不過李业诩感觉到的是,有可能是李世民自觉生命也将走到终头,想在有生之年,以他那不一般的权威性,将此事做好,以免得李承乾即位后,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威望推行此策,最终不了了之,让世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李世民既然想如此做,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太子李承乾還是此法的始作俑者,李业诩也是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强力地支持這個政策的推行,大唐帝国国力日渐强大,朝廷的威望日盛,世家想对抗,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如今的太子位置已经非常稳固,李承乾用在多次监国中所表现出来挺不错的处事能力得到了了李世民的认可,李世民也是倾力栽培李承乾,其他诸皇子已经沒有了可能染指皇位。嫡出的李泰、李治沒有可能,庶出李恪虽然才华不比李承乾差,但嫡出的长子李承乾在,李恪也是根本沒有可能上位,李业诩也只有支持李承乾一條路可走了。
只不過李业诩還是想提醒一下這对父子俩,不可急功近利。
“陛下,臣觉得一项政策有争论才是好,许多事都是越争论越明白,一些不好的地方也在争论中消除,此番众大臣们提出一些意见,陛下在推行政令时候,也可以参考!”李业诩說得有些含糊。
“說得是有些理,”李世民点点头,但却不准备在這事上多讨论,示意李承乾先退下,他有事单独与李业诩說。
李承乾退下后,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坐近,“贤侄,长安城内新近发生了一些事,朕甚是不安!”
“陛下!?发生了何事?”李业诩疑问道。
“据情报司人员的报告,這段時間一些朝中大臣来往過密,连几位在京的皇子府中也是如此!”李世民脸上沒有表情地說道。
李业诩脸上露出惊异的表情,這事从李世民口中說出来,太不一般了,很有可能因为李承乾的强势与世家对抗,许多官员有了另外的想法,准备放弃对李承乾的支持…
想到這,李业诩脊背有些发冷
李业诩眼巴巴地等着李世民說得详细些,但李世民却沒再說,而是宣进来一個人,這個人是這两年重新执掌情报司的吴朋。
吴朋在去职后两年,李世民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又重新将其起用,任命为情报司郎中,执掌情报工作。
吴朋进来施了礼后,李世民即令他說了這段時間以来探到的事。
听了吴朋的讲述,李业诩也有些明白過来事情的严重性,原来李业诩沒在朝中的這段時間,长孙无忌、褚遂良及主持兵部工作的崔敦礼府中,来往拜访的人非常多,而這几人也是时常在一起密议什么。
更是让李业诩吃惊的是,這些位居高位的大臣,還数次出入晋王李治的府中,而李治秘密派出的一些手下,也常出入這几人的府中,只是情报司的人员還未探知他们在密议什么。
听了吴朋的一番讲述,李业诩心内狂跳,若他所想不错的话,這事還真的不是一般的严重,有可能一场大乱会发生。
這是歷史给予他的机会,還是在开一個很大的玩笑?若一切事情往最坏的方面发展,那长安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
吴朋讲完情况后,李世民令其出去,再对李业诩說道:“贤侄,朕希望你回到长安后,能将這事给朕查探清楚来,若是他们有不轨的举动,朕定当不饶…”
李世民說的语气并不严厉,但李业诩却能从這话裡感觉到一股杀气。
“是,陛下!”李业诩也感觉到一种从未有過的重压。
“朕身体也是日渐衰败,连孙道长都沒有法子!唉…”李世民說着叹了口气。
原来李世民原本是要到翠微宫避暑,但发生了這样的事,他也就取消了计划,只是呆在长安,几個月闷热的天气下来,李世民的身体又不太好了,身上的病症发作了几次,孙思邈看诊了几次,所开的一些药也是沒有什么作用。
“陛下還处于英年,经過一番调理后,一定能好起来的!”李业诩抬起头,看了看气色不佳的李世民道。
“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朕只希望,再能撑一些时候,”李世民脸上略微有伤感的样子,“贤侄,朕也希望,以后你也能对朕般忠心地对待太子…”
“陛下,臣任何时候都愿意听从陛下号令!”李业诩沒有任何犹豫地說道。
“好了,朕自是最信任你,你去布置事吧,有什么事直接向朕回报!”李世民脸上沒有了任何表情。
“是,陛下!”李业诩施了礼后离去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