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988章等闲却变故人心

作者:tx程志
您可以按"CRTLD"将"傲宇阁"加入收藏夹!方便下次閱讀。 王猛又道:“這是一個寒门士子嗎?” 侍卫道:“那饿晕過去的考生穿得破烂,身上的澜衫上层层叠叠全是补丁。好像好多天都沒有换洗過,都有了浓浓的味道,一双布靴子底都快磨掉了。” “可怜啊!”王猛暗叹一生,在门阀政治时期,像王猛這样的寒士,根本沒有出头的机会,除非他们肯卖身为奴,为门阀权贵爪牙,否则一生与官场无缘。在南北朝這個门阀政治最为鼎盛的时期,王朝更递非常快速,当然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寒士需要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沒有科举制之前,要改变命运除非跟随胡人,要么从龙。 哪怕在科举制之后,這种寒门士子的故事,不知道上演過多少出。山窝裡飞出金凤凰中了进士的事情,几乎是可能的,可成功者却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是读了一辈子书,直将家底读得精光穷尽的故事。 想到這個饿昏的考生,王猛很快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沒有遇到冉明,恐怕他也和這個考生一样凄惨吧。当然王猛不是穿越人士,根本不知道他在歷史上選擇了辅佐苻坚,成了氐秦名臣,歷史上有名的丞相。 “使君,前面路已经通了,咱们是不是要启程?” “那個考生怎么办?难道就不管了?”王猛冲侍卫道:“人命大過天,這些考生哪怕這次不能考中,但是将来也可能会考中,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王猛摸索着,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并沒有带钱。突然摸到了一個玉坠子,這是冉明赏赐给他的玉坠子,据說是什么和田(和口羊脂玉盛行起来是清朝时期的事情,以清以前玉以碧玉为贵。)羊脂玉,价值千金。王猛指着一個侍卫道:“你拿着這個玉坠,到附近的典当行当了,拿着钱去给這名寒士治病。” 王猛进宫了,一进宫门,王猛就感觉到了不寻常的味道。王猛忐忑了,因为他并沒有得到冉明的接见,在与中常侍尤义交谈之后,王猛這才知道,冉明沒有接见他是因为颜约正向冉明奏对。 原本所谓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人都以为冉明只是弄着玩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墨家的那些能工巧匠,可是谁也沒有想到,冉明是动真格的,在科举考试的试题中,暴露了冉明的真实目的。 這下儒家都坐不住了,与百家辩论输了也沒有什么,反正儒家在朝廷上已经根深蒂固了,诸子百家如今早已不成气候,他们翻腾不出什么浪花。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可是断人前程,這不比断人财路這個仇恨结得小了。但是沒有关系,儒家虽然影响大,但是绝对不是主导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权柄,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儒家非常明白,跟冉明做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为冉明手中有好几座书院,其中丰乐书院就有多达三千多名学生,這些学生学的可不是儒家经典,他们都算是冉明這個杂家的门徒。只要他们敢以辞官威胁冉明,哪怕冉明一時間会妥协,可是這個仇只要结下来,就沒有办法善了了。如果让冉明的這些学生出师,儒家在朝廷裡可沒有半点机会了。魏国目前只有一千八百多個县,一百八十八個郡,大小三千多名官员。以冉明的那几座书院,完全有能力把儒家让出来的盘子接過来。 儒家虽然不满冉明的作法,可是他们能反对嗎?再怎么不满,敢說出口嗎?为了做官连挥刀自宫這种事情都能做出来,更何况是改换门庭?如果冉明要儒家在朝廷上绝迹,不出半個月,至少一多半官员马上就会脱离儒教,改为冉明這個杂学宗师门下。 和王猛猜测的不同,此次颜约向冉明的奏对,根本就不是關於儒学的問題,而其核心观点就是“商人于国不无裨益”。对于传统儒家而言,商人等于末业等于下贱的职业,這样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历来都是政治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越来越迅猛发达的工商业,民间越来越多土豪的出现,让他们必须正视商人的力量的崛起這個問題。 无论是当年的贾谊,還是晁错,他们的成名作,也基本都是在阐述這样的問題。朝廷的大臣们自然也早就知道,在事实上。商人的地位随着他们财富的增加在迅速的增长。虽然国家需要商税,但是商人绝对不能参政,這是原则,不可动摇。颜约特别指出某些地方,有钱的商人的派头比公候都要大,都要风光! 冉明沒有采制强制性的命令,而是非常耐心的跟颜约解释:“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怎么处理工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問題,以及這两者之间的关系?” 颜约茫然的摇摇头。 冉明道:“理论上当然是以农为本,但现实中,却不可能真的按书上所說的那样去处理。在古代,咱们的工商业太過弱小,而且盘太小,现在魏国很大,即使是大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也沒有魏国现在大,将来魏国還会更大,如果不发展工商业,短短時間内,魏国地少人多,也可以利用农业,快速发展起来。可是日后呢将来呢?” “人口随着魏国进入和平安定时期,将会快速增长。一個成丁一生之中可以孕育五六個儿子,更有甚者有几十人儿子也不成問題,当然這些儿子们又会生出无数孙子,以一家五口计算,如果粮食足够吃,他们从五口增加到一百口人,這個時間不会超過一百年。现在魏国地多人少,可是一百年之后呢?咱们的土地就不够种了,光种地种不出那么多粮食,也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到时候天下到处充斥着破产的农民,天下就会大乱。等咱们再举起反旗,斗上個几十年,十室九空,等人们打累了,打得疲倦了,咱们再统一天下,恢复太平盛世。這是一個中华文明的传统怪圈,這也是咱们华夏一族的宿命。” 颜约道:“陛下這和兴商重商又有何关系?陛下,請赎臣愚钝,不解陛下之意!” 就连孔抚也惶恐不安的道:“陛下所言,臣闻所未闻,敢請指正!” 冉明知道,這些大臣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错非之前冉明一直摆出来的就是重商兴商的姿态,一副一定要把工商业庞大的规模。“這個問題实在是,這個問題太敏感了。” 冉明非常清楚,兴商重商已经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 对于颜约和孔抚的提问,冉明提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冉明道:“百姓纳税,朝廷就要保证他们的利益。百姓和国家社稷的关系,更像一個契约,如果朝廷不能保证百姓的利益,最终会被百姓们抛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今我大魏税收八成半都是由商人或商业获得的,商人付出了大量的税收,朕自然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咱们之前,所有的税收都取自农民,那么重农自无不可。可是现在税收大部分皆取自商业,重商既无不可。” 颜约道:“可陛下,那商人重利轻义,岂可等同视之?” “重利轻义?”冉明毫无迟疑的道:“商人重利,然却执着初一,君可见那些商号,何以自毁信用?或是缺斤短两?或是欺负童叟?沒有吧?要按事实上說起来,朕也是一個商人,朕在华夏商盟以及魏国皇家银行中持有大量股份。” 孔抚却壮着胆子道:“陛下這是与民争利!” “哈哈!”听到這话冉明笑出了眼泪:“好一句与民争利,朕记得孔府可是拥有四座纺织厂,七家印染厂,三家造纸厂,二十二個榨油厂,光孔府名下的工匠就多达一万三千人,难道孔府沒有与民争利?” 听到這话,孔抚沒有敢反驳。虽然明面上孔府从来沒有直系子弟经营這些商号,可是他们都是采取隐晦的作法,把各個工厂聘請了非孔氏的职业经理,孔氏据有股权,却沒有直接经营。這话可不能拿到明面上說,因为孔抚今天不认這個帐,冉明明天就可以把這些商号以商业竟争的方式,彻底吞并。 与民争利事实上一直是儒家的遮羞布,冉明可非常清楚,天下财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像這個时代主流认知的那样,国家取得多了,百姓就少了,财富是制造出来的,人力越多,科技越发达,所创造的财富就会越多。 冉明道:“自三皇五帝以来,真正可称为大治之世的時間有多少?孔爱卿,颜爱卿,你们可知朕生平最大的愿意是什么?” “陛下的的愿意莫非是布恩泽与四方?”孔抚忐忑的說道。孔抚其实越来越怕冉明這個皇帝了,似乎你做什么事情,根本就无法瞒過他。 冉明的声音变得有点低沉:“朕生平最大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我华夏永不再受外族之辱,让我华夏百姓无论走到哪裡都堂堂正正,不受别人白眼,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倘能如此,朕心愿已足。” “让我华夏百姓立于世间,不再向人低头”。颜约又是一愣,“陛下,难道在這海外,魏国還会受人欺负嗎?难道他们不敬重朝上国”。 “北方穷困之民到了江南,還要受歧视,被称为北伧,何况异国他乡。人若敬我中华百姓,必然需要我中华百姓背后有一富庶强大的中华。百年来我中华先八王之乱,又亡于匈奴,山河破碎。破国亡家之民,怎会有人尊敬,又有何可敬之处啊?” 冉明接着道:“我华夏之民,为避秦末乱世,开始了远洋海外的历程,镇远总督刘器祖上就是御龙唐国刘氏,已经流落镇远五百余年。然后两汉和三国乱世,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避开战祸,而远渡重洋。這些华夏百姓有的被土著杀死了,有的则是被拘禁着,如同猪狗。” 颜约喃喃的道:“咱们是天朝上国啊,他们难道不怕天朝怒而兴兵?” “所谓的天朝上国,不過是足不出户的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冉明道:“所谓的朝贡,其实就是贸易。偏偏历朝历代還是一個冤大头,人们远来送一点礼物,咱们都会十倍還之,如此重利,他们岂能不蜂拥而至?所谓四夷来朝,不過是书生梦呓,掩耳盗铃之词,实不足信”。 宦官曹振见二人一时反映不過来,轻声解释道。他到過西域,知道西方人尊重的是实力。“国与国之间的尊重,要靠实力来說话,民与民也是如此,只了過了阳关,谁也不认可咱们中原上国,那些西域蛮夷在丝绸之路上劫掠,即使陛下申斥其国王再三,但那些马贼和沙盗从来沒停止過其兽行。那個打着马贼和沙盗旗号的歹徒,大部分都是西域各国军队假扮的,高丽人、扶余上表面上尊重,但占我辽东故土,根本不想归還。” 孔抚无法說服冉明,颜约同样也沒有說服冉明,继续兴商重商的策略在继续执行。 人必自辱,其后他人才能辱之。在冉明看来,华夏一族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制度,其实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差不多,都是不平等的制度。待工匠为奴隶,科枝如何发展,示商人为洪水猛兽,商业如何兴盛? 士人在国内得到不发展的舞台,他们会转投异胡,像石赵石勒麾下的张宾、荀绰、裴宪,慕容皝的高诩,氐族李雄李特时期的青城范长生,更何况還有苻坚之王猛,他们都是门阀政治的受害,因为学无所用,沒有办法卖给帝王家,只好另谋出路。 其实汉人中的商人也好,士人也罢,农民是最朴实的,但是任何行业只要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路,在后世天朝不遗余力的禁黄,可是再如何禁,色情场所照样遍地开花,走私照样如同洪流。冉明在后世虽然是涉黑社团大佬,更是一個商人。所以他看待問題时和历朝历代的皇帝并不一样。 冉明并不想搞特权,汉人百姓如果人人都平等了,人人都有上进的空间和机会,相信沒有一個愿意给外族去做奴隶。而对于平等计划如何实施,冉明目前還沒有好的办法,他以推行百家,故意让朝廷变得混乱,目的就是清除一部分迂腐的儒臣。然而這個计划却彻底失败了。 冉明所认识的儒家其实都是通過明清影视剧作或一些改编得面目全非的“歷史资料”。 這些歷史被无耻政客们肆意蹂躏的像婊子一样,严重误导了冉明的判断。事实上儒家是最会变通的一個学派,只要朝廷需要,他们就会百般迎合。蒙古人吞并了中国,他们就提出了入夷则夷,入华夏则华夏的观点。更别說只是把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搬出来。儒家是实务的,也是非常识实务的。 颜约和孔抚等一些大儒们开始重提君子六艺,并且提出格物致知說,要知道這個格物致知說在儒家范围内可沒有什么市场,而且各家各派解释的意思都不一样。 弘始二年五月,魏国首届全国科举已经结束五個多月了,张方以四十七分的成绩及第。经過吏部筛选,张方被分配到了不其港,成为了魏国一名普通的八品掌固。掌固,是古代的官名《周礼》谓夏官司马所属有掌固,设上士四人,下士八人,以下有府、史、胥、徒等人员。 张方這個掌固呢,其实就是一個管理仓库和陈设的小官。不其港其实也就是后世的青岛港,张方這個掌固管理着四十三座国营大仓库。 四十七分這個分数听上去不多,可是由于其中百分之五十的题都是儒家所不重用的杂学,所以這次科举考试,成绩最好的也仅仅只考了七十二分,以儒家新秀何承天为首届科举状元,而墨家墨者谢 不過,由于魏国采取了冉明后世科举的记帐方式,所有帐目都一目了然,张方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入库入帐统计和出库台账记录。工作既轻松,按照原来汉朝的品级,他只属于二百石官员,折算钱币下来,也仅仅十二万钱,還有管着下面四十几号小吏的工资开支。這点俸禄根本就不够,不贪污只会饿死。现在魏国采取了高薪养廉的政策,张方掌固下面的帐房等管事人员,全部由朝廷开支工资,而张方這個八品官的收入也大幅度上升,现在他每年可分三次领取总数二十万钱的俸禄,而且這二十万钱仅仅是他一個人的俸禄。 当了官以后,张方才知道事情根本不像他想像的那样。手裡如今领了七万多钱,也就是七十多枚银币,可是不其作为魏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相当高,最普通的两进小院最便宜的也需要一百二十万钱,就算他不吃不喝也需要六年時間才能买起一座院子。如果想要大一点的宅子,那需要二百万钱,甚至更多。 網站地圖导航: 20122015傲宇阁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