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凡是幽雲北疆事務,皆以燕王爲主
“從北疆的平戎軍那裏調十萬兵馬過來,張大人不會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吧?”
“不說這會掀起什麼樣的波瀾,更是會寒了功勳忠臣的心!”
“並且,北疆是什麼地方?契戎雖說得到了遏制,但它們的威脅猶在,雲中邊境更是還有它們的大軍在虎視眈眈呢,而且雲中剛收復,地方不穩,各處依舊駁亂!”
“這個時候你要調十萬平戎軍過來,張大人你想幹什麼?想要雲中和幽雲十六州復失麼?想要大夏百餘年的努力和期望化成泡影麼?”
寂靜的大慶殿內,突然響起趙秉忠的凝喝聲。
說到最後,趙秉忠望着張常廉嚴聲質問。
此聲一出,殿內衆多大臣紛紛移過目光,望了望趙秉忠。
而張常廉一聽,頓時就怒了,朝趙秉忠怒目而視:
“趙大人可別亂扣幔子,誰想要雲中和幽雲十六州復失了?誰想要大夏百年大業化爲泡影了?”
“本官只是建議調十萬平戎軍充入禁軍,平戎軍有二十餘萬,調了十萬過來,不是還有十餘萬麼?這麼多軍隊,還不夠守雲中?”
“而且,既然是忠臣,那就應該一心爲國!”
“平戎軍是燕王在統帥,但更是朝廷的軍隊,燕王若是真的一心爲國,那他就應該支持和配合朝廷調動平戎軍,而不應有其它行爲,這纔是一位忠臣該做的!”
張常廉義正嚴辭。
趙秉忠聽完,頓時氣笑了:
“張大人真是好大的口氣,這是忠臣與否的問題麼?這是信任問題,是在外將領對朝廷的信任!”
“如今燕王剛收復雲中、實現幽雲十六州歸國,捷報還是熱的呢,你轉頭就要削他的軍權,試問那位在外的領兵將領不會有所顧慮?”
“若換作是你張大人,你若是爲朝廷立了大功,朝廷立馬就奪了你的權,你會不會有想法?會不會擔憂己身?會不會爲自己考慮?”
“還有,張大人你好歹也是在樞密院供職,難道不懂兵事麼?燕王要戍守的可不止是雲中,還有幽薊,是整個北疆幽雲十六州!”
“如此大的北國,有邊患、又是新復的亂地,燕王手中若是隻有十餘萬軍隊,能守得過來麼?”
“張大人你要是覺得行,要不你拎着刀去幫燕王守守看?去邊境跟契戎亮亮刀子?”
“你要是不敢,就別在這站着說話不腰疼!”
趙秉忠嚴聲質問,據理怒懟。
張常廉被擠兌得一時說不出話了,站在原地頓時憋怒,怒視着趙秉忠,啞口無言。
隊列前面。
樞密副使武驊,看到張常廉喫癟,始終未發一言的他,此時轉過一張尖耳猴腮的面容,瞥了瞥趙秉忠:
“趙大人的立場歪了,我等臣子自然是隻爲朝廷和大夏考慮,既然調平戎軍充入禁軍有利於中都防務和大夏應對亂象,大臣們提出來當然沒有錯,至於採納與否,自然有監國太子定奪!”
淡淡的聲音傳出,武驊陰厲的目光瞥了眼趙秉忠之後,便沒在理會,而是望向了御臺上的太子趙瑜,拱手開口:
“太子殿下,禁軍的兵員和戰鬥力關乎中都安危和大夏社稷,從平戎軍調軍充入禁軍,是儘快讓禁軍形成戰鬥力的最好辦法,望殿下采納張大人的建議!”
聲音出。
正還想反駁武驊的趙秉忠,一時止住了聲,緊緊望着御臺上的趙瑜。
殿中的一衆大臣,此刻也都移過目光,望向了御臺。
而臺上的趙瑜,聽着張常廉和趙秉忠的爭論,腦中直迷糊,此刻看到自己的舅舅發話,頓時彷彿找到了主心骨,眼神立馬就清明瞭,張口就要說什麼。
可就在他準備出聲的時候,他突然間又想到了什麼,神色頓時猶豫,看着武驊露出了爲難:
“國舅的建議很好,不過此事孤做不了主,父皇叮囑過,凡是涉及燕王和幽雲北疆的事情,都得稟報父皇,由父皇定奪!”
稚嫩的聲音響起,那是真的稚嫩,面對武驊這位親舅,趙瑜竟是連夏皇的叮囑都說了出來。
而說完之後,趙瑜又徑直扭過小腦袋,看向了旁邊的普海鴻,俏生生開口:
“普公公,此事由你去稟告父皇吧!”
聞言,普海鴻笑眯眯地朝趙瑜傾了傾身:
“老奴遵命,不過不用麻煩了,對於燕王和北疆之事,陛下早有交待!”
朝趙瑜恭敬地躬了躬身,直起身後,普海鴻轉身望向殿內的衆臣,神色變得肅嚴,高聲朗喝:
“陛下口諭,凡是涉及燕王和幽雲北疆的事務,不論大小,皆以燕王爲主!!”
嗡
口諭一出,大慶殿內霎時一片譁然,所有大臣皆是不可置信,震驚地望着普海鴻。
就連錢宇赫、武驊和藺世道三位站在大夏朝堂最頂峯的存在,此刻都是眼睛睜大,眸中驚撼!
什麼叫皆以燕王爲主?
意思就是北疆的事務,不論何事和大小,都由燕王林蕭做主!
等於是把整個幽雲北疆都交到了林蕭手上,一切都由林蕭說了算,就連朝廷想要對幽雲做點什麼決策,都要經過林蕭的同意!!!
再往重了說,等於是大夏有了個國中之國!
如此託付,簡直驚天動地、匪夷所思,歷朝歷代的帝王中有哪位會對一位臣子如此信任?會如此做?!
可今日,在這大慶殿內的朝堂上,衆位大臣竟是見識到了如此一幕!
這種託付和做法出自一位帝王,直讓人不可思議!
所以,普海鴻的口諭一出,殿中所有人都被驚到了,一片震撼,無法平靜。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
錢宇赫、武驊和藺世道三名三個派系的黨首,率先從震驚中回過神。
而後,錢宇赫的驚色逐漸收斂,眼睛微眯着,只留一條縫隙的眸中閃爍着毫光,一副往日般的老謀深算,也不知道在想着什麼。
而武驊則是牙關緊咬,眼中透着陰厲,滿心嫉恨和憤怒的樣子。
至於藺世道,面容失落、眼中懊惱,像是在後悔什麼,又像是在失望什麼,一個原本嫉惡如仇、滿身匪氣的人,竟是一時有些讓人看不透了
三位站在大夏朝堂最頂峯的人!
三個代表各自利益的派系黨首!
因爲夏皇的一個口諭,竟是流露着不同的神色和情緒,各懷心思
不過,就在三人各懷心事時、就在殿中衆臣還在震驚時,御臺上站着的普海鴻,此刻又開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