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十五章:圣人之道

作者:七月未时
是夜。

  国公府内。

  顾锦年望着月色,面容略显郁闷。

  他让人去挨家挨户通知,也提前让人去了一趟青月楼。

  只可惜的是,沒有所谓的善念加持。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

  好人沒好报。

  回到顾家后,顾锦年比较孤独,除了母亲特意過来询问自己吃了些什么,自己父亲忙于公务。

  爷爷最近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族内上下各有各的事做。

  所以顾锦年常常也是一個人。

  一個人倒沒什么,不配侍女是真让顾锦年受不了,本来沒什么事,跟侍女姐姐聊聊天也好。

  可惜啊。

  族人不让。

  這点让顾锦年有些生气。

  玛德,防小人也就算了,我這种正人君子也防?

  有些难受,但也沒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老话說的好,先当孙子在当爷,自己這位世子還是得好好熬一熬啊。

  抛开這些杂念。

  有些事情顾锦年也要认真开始考虑。

  那就是自己脑海当中的古树。

  這到底是個什么玩意,顾锦年猜不出来,但大概搞懂了一些东西。

  九根树枝,代表着九种不同领域的能量吸收器。

  目前已知的是怨气,武道内气,以及黄金。

  顾锦年测试過,银票沒有作用,必须得是黄金,至于可不可以用玉石代替顾锦年不清楚,已经让管家准备点上等玉石,明天试试看。

  怨气给予的东西,有些稀奇古怪。

  武道内气给予的东西,暂时不知。

  而黄金给予的东西,类似于情报信息這种,或者是自己提出疑惑,古树会解答,无非是给的银两够不够。

  相当于给钱解答。

  作用性吧,暂时沒啥用,但肯定是有帮助的。

  以穿越者的角度,顾锦年大概推测出两個情况,要么就是自己目前的境界实力不足,所以得到的东西也就那样,這個可以理解,想写长,压节奏嘛,懂得都懂。

  第二個情况就是,得到的能量不足,所以得到的好处不多,這個顾锦年更懂,能量守恒定律嘛。

  九漏鱼都知道。

  顾锦年更偏向第二种可能性,因为怨气和银两那有什么境界划分?

  也就是說,想要得到好东西,就必须要获得更多的能量。

  “怨气方面的话,要从大人物身上搞了,从张赟這些人身上根本搞不到。”

  “可惜,還沒有入朝堂,要是入了朝堂就好多了,沒事怼怼满朝文武,岂不乐哉?”

  “最好给我整個御使大夫,今天告吏部尚书,明天告礼部尚书,挑毛病還不简单?”

  “可惜了。”

  顾锦年有些惆怅,自己年龄尚小,主要是沒有功名在身。

  不過前期路线顾锦年是定下来了,早点入朝堂。

  武道的话,每日基础修行即可,這個沒办法强求的,毕竟時間就這点。

  情报的话,這個就看情况,天知道古树会吞多少银两,小打小闹一点,顾锦年花得起。

  真动辄万两黄金,以目前的情况是搞不到。

  顾家是有钱,可也不会肆无忌惮给自己啊,去库房支個千把两黄金倒沒問題,真动辄上万两黄金,来個几十次,顾家也顶不住。

  其主要原因,還是因为得到的情报不重要。

  要真有用,也不是砸不起。

  這般仔细想想,莫名之间顾锦年更显无奈了。

  得亏自己是顾家后人,這要是個普通人,估计說什么都是多余的。

  唉。

  叹了口气。

  顾锦年摇了摇头,沒有继续多想,而是将目光看向案桌上的圣人书籍。

  儒道也是一种体系。

  如果自己猜测不错的话,与古树相应。

  而儒道想要提升境界,前期就是靠读书,明悟圣意,凝聚正气。

  說实话,武道也好,仙道也罢,怨气金钱都不算什么,顾锦年真正在乎的就是儒道。

  王朝为尊的世界,读书很重要,尤其是国家安稳的时候,读书极其重要。

  纵观歷史,若无外敌,也无内乱的情况下,读书人地位最高,因为守江山比打江山要难。

  而且武将能给给予皇帝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外面的藩王或者是王侯,他们造起反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文臣造反,一般都是附庸在皇子身上,可這种事情是有迹可循的,不像藩王造反。

  天高皇帝远,你就算派人過去,你也不敢确定派出去的人有沒有串通。

  所以历代皇帝,基本上都会削弱武将地位,来稳固中央皇权。

  而读书人不一样,防不住,也不能去防,如果读书人都防,那這個国家也沒了。

  当然這只是相互比较之下,不是說读书人就一点危险都沒有。

  以史为鉴。

  一般都是先动武将,再去处理文臣。

  危险性要小很多。

  顾家满门武将,严重偏科,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沒什么問題,可一旦等自己爷爷去世了,地位瞬间下降一大截。

  這也是顾家目前的忧虑。

  所以顾家第三代必须要出一個读书人,要是出不了第四代也必须得出一個读书人。

  這一点顾锦年很清楚,因为他有消息,族内已经开始帮自己物色媳妇了。

  只要等自己及冠礼结束后,基本上就是成亲,跑都跑不掉。

  但顾锦年不想這么早婚配,完全沒意思。

  来都来了,不做什么事刷刷存在,多多少少有点丢穿越者的脸。

  儒道,权臣。

  是顾锦年目前的想法。

  尤其是脑海当中有那么多诗词文章,這要不拿出来装個哔,那真对不起自己的满腹经纶了。

  大儒后更是可以凝聚异象,這更让顾锦年期待。

  想到這裡,顾锦年拿起圣人书籍,开始读书。

  同时也好好了解了解儒道。

  月色如墨。

  国公府内。

  青灯映照顾锦年俊美的脸庞,沒有风声,万物俱静。

  转眼之间,已到寅时一刻。

  随着一抹鱼肚白出现在天边,阳光照射入窗,映照在顾锦年脸上。

  从前日到今日,顾锦年已经有二十四個时辰沒有入睡了。

  好在這是仙武并存的世界,身体完全抵挡的住,虽有些疲倦,但問題不大。

  最主要的是,顾锦年看入迷了。

  一個晚上,顾锦年前前后后看了三本书,一本儒道史记,一本圣人史记,還有一本圣人启蒙经。

  分别介绍儒道的歷史,以及儒道圣人歷史,還有启蒙书。

  儒道歷史還好,大致就是三個阶段。

  人之礼,君子之礼,国家之礼。

  其意思就是,有礼者为人,否则与禽兽有何区别?

  紧接着便是君子之礼,核心点便是天地君亲师。

  君子上敬天,下敬地,而后再敬君主,紧接着是双亲,最后便是老师。

  因为有了這点,所以儒道也能在各国发扬光大,毕竟对于皇帝来說,除却天地之外,自己便是最大的,符合皇权价值观。

  毕竟皇权大過一切,這是一种思想上的统治,沒有這個基础,那儒道也别想昌盛,甚至很有可能会被打压。

  第三阶段就是国家之礼,也就是制定规则,制止大规模的战争和杀戮,即便是两国交战也必须要有礼,双方递交战书,也要有一個名正言顺的理由,并且不可屠戮百姓。

  這一点符合天理,得上苍恩泽,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就是儒道三個阶段的变化。

  而圣人史记,让顾锦年充满着好奇,因为目前儒道只有四位圣人。

  第一代圣人,为万世之圣,称之为儒圣,万世师表,著书《人礼》。

  第二代圣人,为千秋圣人,称之为亚圣,君子思想,著书《君礼》。

  第三代圣人,为百世圣人,称之为复圣,国之礼道,著书《国礼》

  第四代圣人,为天命圣人,称之为宗圣,儒道治国,著书《儒学》

  這四位圣人,横跨時間极其长,儒圣于万年前成圣,亚圣五千年前,复圣三千年前,宗圣一千五百年前,两者几乎都相隔一千五百年。

  而且只有第一代圣人,得到天命认可,所以可用万世来表彰。

  后面的圣人,都是半步圣人,差的就是天命,可影响力丝毫不弱于第一位圣人。

  前三個圣人顾锦年知道就好,人礼之道是开启,教化万民,君礼之道是师徒之道,让人读书修身成为君子,国礼之道是止战之道,让天下百姓安稳。

  可真正吸引到顾锦年的是第四位圣人。

  号称天命圣人,但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天命未曾選擇儒道,只不過读书人认为他打破了天命桎梏,强行抵达圣人境,弘扬儒学,也因此遭到天地反噬。

  這個观点是天下读书人认可的,可其他体系并不认可,所以存在疑问。

  只不過终究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事情,很难去求证。

  但宗圣的思想,十分的独特。

  开创出君子治国平天下之說,宗圣认为君子不可空谈天下,需读书明道,进入官场,以权谋苍生。

  意思就是不要张口天下苍生,闭口天下苍生,好好读书,参加科举,一個人的力量很难改变這個世界,但如果你能身居高位,成为朝堂当中的大人物,你的一句话,便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百姓。

  鼓励读书人去争权去当官,越大的官越好,而不是读了书以后,整天就之乎者也。

  相当是给读书人找了一個完美的借口去当官,结合当时的歷史,顾锦年发现那個时候的读书人虽然也当官,但一般都是朝廷請求他来当官。

  即便是当官了,沒事就喜歡找麻烦,彰显自己对抗皇权,光明正大,两袖清风。

  不然就是贪官,一丘之貉。

  导致当时情况极其的复杂。

  因为主动去当官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更何况同流合污,再者即便你不同流合污,可你拿不出证据啊,人心都是嫉妒的,你官越来越大,质疑声辱骂声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那個时代极其的古怪。

  宗圣的出现,让所有读书人找到了一個极其合理的思维方向。

  故此现在的读书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即便是被皇帝辱骂,他们也愿意忍。

  反正来一句我为天下苍生隐忍。

  至于是不是,等我死后你就知道了。

  而目前的读书人,大部分的主流就是這個。

  這明显有問題,而且有极大的問題。

  “第四代圣人,看来背大锅了。”

  琢磨一晚上,顾锦年莫名感觉這第四代圣人,完全是被推起来的。

  不是說不行,相反第四代圣人也有很多丰功伟绩,但這個理论是核心。

  儒学被当代无数读书人奉为圣人经典。

  這裡面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顾锦年也只能察觉一二,不敢细想也细想不到什么。

  至于第三本书,圣人启蒙书,顾锦年大致看完。

  围绕的是仁义礼智信。

  讲述何为礼何为君子,而随着顾锦年将书本放下后。

  一缕缕才气沒入了古树之中。

  附属在第五根树枝上。

  但连枣核都沒有,只有一点点苗头。

  果然,儒道也算一個。

  “世子,该上课了。”

  此时,管家的声音在外响起,让顾锦年从思考中醒来。

  。何以笙箫默小說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