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2节 作者:未知 钱氏却长长地吁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他演得還真不错,把我都给唬住了。等這件事成了,你可要好好打赏别人一番。” 宋积云应了。 钱氏重新和宋积云回到中堂的罗汉榻上坐下。 她再看李继祖,怎么看怎么觉得這孩子长得好,演得也好,不由温声问起他的籍贯出身来。 宋积云只好轻轻地咳了两声,道:“之前不是跟您說了嗎?他祖藉京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杭州做生意。后来家道中落,又回了京城。這几年才找来。” 钱氏回過神来,冲着李继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忙转移了话题,道:“那你就在這裡安心住下。我們這裡地方小,可好吃的东西不少,家裡的厨子手艺也好,你想吃什么,就让人去厨房說一声。” 她啪啦啪啦的,說一大通。 李继祖看了宋积云一眼。 宋积云抚额。 她母亲看到好看的男孩女孩都特别的宽和,她也沒有办法。 還好曾氏他们和她大伯父夫妻一前一后的进了门。 见屋裡有個陌生的年轻男子,大家都猜到了他的身份。 宋大良夫妻有些茫然,宋三良夫妻却交换了一個会心的眼神。 等众人假惺惺地互相见了礼,重新按长幼坐下。 宋三良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打量着李继祖。 寻常的月白色细布道袍,普通的藏青色粗布圆头鞋,头上插着根桃木簪子。 全身上下不值五两银子。 若不是长得太出色,皮肤又细腻光洁,不是等闲人能有的模样,宋三良都可以直接把人给撵出去了。 宋积云的大伯母王氏却笑眯眯看着李继祖对钱氏道:“大侄女這女婿长得可真好!二叔向来有眼光。大侄女有福了!” 她這個大伯母是個实在人,别人說什么她就信什么,和她母亲的关系還不错。 听得出来,王氏是真心在替宋积云高兴。 宋大良嫌弃王氏是個榆木疙瘩,话都不会說,狠狠地瞪了王氏一眼,然后变脸似的朝着钱氏露出個和善的笑容,道:“既然說是我們家的姑爷,可有婚书或者是凭证?” 李继祖慢慢悠悠放下茶盅,叩了叩身边的茶几。 茶几上放着一封信,信上压着块玉佩。 宋三良伸长了脖子想看個清楚,却被宋大良一把都抓在了手裡。 他先打开信封,正看完反看,還拿屋檐下对着阳光看了半天;又拿起玉佩来左瞧右瞧,摸了半天。 钱氏不免有些紧张,道:“大伯,是我們家老爷的东西吧?” 第16章 男子的话,像捅了马蜂窝,惹来“嗡嗡嗡”议论声一片。 “你看清楚曾家婚书是怎么写的了沒有?” “說的是宋家二老爷的大闺女。是不是叫宋积云不知道,但肯定是他们家的长女。” “哎哟!一女嫁二夫啊!” 宋家众人却像定住了似的,半晌才反应過来。 宋三良忙接過男子手中的婚书。 “立婚书人元浩然,宋又良……四男元允中,长女宋积云……乾造戊辰年丙辰月寅初,坤造壬申年乙已月甲午日午正……娶为正妻。当日三面言定,元允中及冠后迎娶……聘金两百金……陪嫁、聘礼另行再议……恐口无凭,立婚约为据。” 证婚人男方是王传庚,他不认识。 女方的证婚人是黄启,他认识。 他二哥一起做生意的好朋友。 见证人是梁县曾经的父母官,如今在苏州任知府的李劲。 再看立约日,己亥年庚午月丙戌日,十年前。 正是李劲在梁县做知府的时候。 除了在他二哥的名字上按了手印,還在立约日上盖了他二哥的印章。 再看那纸,虽然保管得当,可那折痕却很深,字迹陈旧,墨汁却带着历久弥新的光泽,一看就是上了年头。 宋三良额头冒出汗来。 若不是出现得太巧,从字面上看,這是一张再真不過的婚书了。 他惶恐地朝曾氏望去。 曾氏最了解這個儿子,一颗心顿时沉到了湖底。 怎么会這样? 宋积云怎么会突然多出来一個未婚夫?她那個二儿子什么时候给宋积云订的亲事? 为何她全然不知? 曾氏被李氏扶着的手一直抖個不停,望着宋积云,眼底闪過一丝凶狠。 有沒有订婚重要嗎?不重要。 假的能变真的,真的自然也能变假的。 曾氏挺了挺腰,看了看儿子。 宋三良一個激灵,立刻反应過来。 他抬手就要撕了那婚书:“這是哪裡冒出来的臭小子,敢在宋家的地盘上撒野,冒充宋家的女婿……” 只是沒等他用力,就被早盯着他的郑全一双蒲扇似的大手一把给钳住了。 “三叔父,這婚书是真是假,恐怕由不得你說了算!”宋积云冷冷地道,飞快地瞪了男子一眼。 男子几不可见地挑了挑眉梢,仿佛在說:你只让我把婚书拿给他们看,又沒有說给谁? 宋积云沒空和他计较,“唰”地上前,抽了宋三良手中的婚书,递给了钱氏,温声道:“娘,您看看,這是不是之前父亲常常念叨的那门亲事。” 郑全用力甩开宋三良的手。 宋三良趔趄几步才站稳。 可众人看他的目光都开始有些微妙起来。 钱氏接過女儿递来的婚书匆匆看了两眼,激动地道:“是的,是的,就是這门亲事。” 她忙吩咐郑嬷嬷:“快,你快去我的库房将我压在春字甲字号箱笼裡的那個红漆描金藤萝小匣子拿過来。那裡面放着另一份婚书。” 郑嬷嬷应声就要去。 却被曾氏大喝一声“慢着”给拦住了。 她阴沉着脸看了看男子,又看了看钱氏,厉声道:“你把那婚书给我看看。” 钱氏就求助似地望着族裡的几位族老。 来這裡的,不是碍于情面不好不来的,就是准备過来主持公道的,且過来主持公道的占大多数。 立刻就有宋家老太爷一辈的宋九太爷站了出来,道:“侄孙媳妇,你把婚书给我。” 钱氏立刻把婚书交给宋九太爷。 沒有人理睬曾氏。 曾氏脸上白一阵青一阵的。 宋九太爷拿過婚书仔细地看了又看,很肯定地对众人道:“沒错。這是又良的笔迹,也是又良的印盖。還有县太爷做担保,這婚书不可能有假。” 郑嬷嬷不知何时抱了個红漆的描金匣子過来,把匣子裡藏着的一份婚书递给了钱氏。 钱氏拿過去给宋九太爷比对了半晌,再次向众人肯定道:“是的,就是這门亲事。我們家大姑娘沒出阁,就是在等元家来提亲。” 宋七太爷听了,看男子的神色都变得慈祥起来。 他亲切地问男子:“你就是那元允中?今年多大了?祖籍哪裡?怎么今天才過来?” 男子道:“我就是元允中。去年及冠。祖籍京城。家道中落,从京城到這裡路途遥远,攒了几年银子才凑足了盘缠,在路上走了快三個月。” 众人听着都面露惊讶。 這元允中怎么看也不像是個落魄之人。 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 宋九太爷却在心裡嘀咕:這孩子长得這么好,不会是有什么問題吧?怎么他问一句他答一句的。看着宋家闹腾成這样,满院挂白,却一句多的话都不问。這是漠不关心呢?還是胸有成竹呢? 他一时沒有定论,抬手就招呼元允中,道:“远来是客,我們去屋裡說话。” 元允中点头,抬脚就往大门裡走。 沒有给曾氏一個多余的眼神。 宋三良两口子急得在曾氏耳边低声喊“娘”。 曾氏朝曾老爷使了個眼色。 曾老爷咬了咬牙,赶在元允中迈进大门之前高声地喊了声:“且慢!” 众人都朝他望了過来。 他恭敬地道:“九太爷,您向来公正严明,不偏不倚,不要說宋家的人了,就是我,都服您。可您不能认定那小子手裡的婚书是真的,看也沒看曾家的婚书一眼,就判断曾家的婚书是假的啊!” 宋九太爷讶然。 曾老爷把自己手中的婚书塞到了宋九太爷手裡,道:“您看看,我這婚书是真是假。” 宋九太爷還真沒见過如此厚脸皮的人。 但他的要求却合理。 他只好仔细地看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