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54节 作者:未知 他害怕地看了眼前的诸位大人一眼,道:“我們家巡检使一听說有流民带头闹事冲进了宛平县县衙,就担心這些流民会逼着碧霞寺的僧人开仓抢粮,留了我在巡检司等诸位大人,自己带着巡检司衙的人去了碧霞寺。” 白大人脸阴沉得像那滚滚的乌云,咆哮道:“那他之前怎么不来报我?” 来者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不敢回答。 元允中嘴角泛起一丝冷意,道:“這位是兵部尚书白大人。” 来者闻言脸色微变,磕磕巴巴半晌都說不出一句话来。 元允中见了道:“看你這样子,应该是巡检司的巡护吧?” 巡检司有巡检使和副巡检使。巡检使是正九品,副巡检使是从九品。再就是不入品的文书和巡捕。可就算是不入流的文书和巡捕,那也是朝廷承认的衙役。但那些辅助巡捕的巡护则是由各巡检使或者是副巡检使任命,随时可以任命也随时可以解聘。 来者卑微地低下了头,轻声应“是”。 元允中道:“你等会就随我行事。等救出你们巡检使,你若是想回巡检司,我会跟你们巡检使說一声,升你做巡捕。若是你不想回巡检司,宛平卫、上十二卫任你挑选,我来给你廷推。” 也就是走正规的途径,成为一個小吏。 而且像他们這样沒品的小吏,在巡检司這样的地方是可以接班的。 对于他這個年纪,他這個资历,可谓是鲤鱼跃龙门,一步登天了。 来者喜出望外,连连给元允中磕头,道谢。 自然也不怕白大人了,道:“我們家巡检使之前来求见過白大人,可连白大人的面也沒有见着就被赶出去。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白大人是要剿匪。我們巡检使连叹了几天气,還是带着人去了碧霞寺。不過,他走的时候叮嘱我,說要是朝廷派人来找巡检司的人问宛平县的事,就让我把他的消息告诉诸位大人。要是沒有去问,就让我到时候给巡检司的人收尸,证明他们沒有和那些流民同流合污就行了。” 白大人脸色铁青。 议事厅的其他人俱神色复杂。 元允中却气极而笑,好一会儿才挑了挑眉,高声问陈指挥使:“可能守住宛平县两处粮仓?” 陈指挥使胸一挺,声音洪亮地道:“下官定不负大人之托,人在粮仓在!” 史大人也情绪激动,连声道:“下官定与陈大人共进退!” 元允中点头,陈指挥使和史大人出了议事厅,点兵点将去了。 他则和项大人等开始布署攻打宛平县衙和石景山的事宜。最终决定项大人在此主持大局,宛平县由王指挥使负责,石景山由元允中负责。 白大人很是意外,看了元允中一眼,神色间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倨傲。 项大人却很担心,道:“我看還是我去攻打石景山吧?我从前巡抚過九边,打過几次仗。” 他就算是久攻不下,京城附近這么多的卫所,怎么也不会见死不救。可元允中是元浩然独生儿子,又是皇上的心头宠,要是在他手裡出了事,就算元家会饶他皇上也不会饶了他的。 元允中态度很坚决,道:“那位赵老伍,說不定是熟人。還是我亲自去会会他。他应该還不知道宁王的死讯。” 众人都很诧异。 元允中却已大步朝外走:“這件事就這样决定了。皇上既然让我来处理此事,诸君就应当全力配合才是。” 他心裡暗暗叹气,知道项大人为什么要這么說,也能理解项大人为什么要這么做,只是心裡到底還是有些意难平。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现在有宋积云,也要为小家考虑了,以后应该不会再让别人有這样两难的選擇了。 他骑上马,带着他外祖父送他的几個护卫往石景山去。 眼角的余光一瞥,却看见徐光增鬼鬼祟祟地躲在几個留在這裡的校尉身后,显然是害怕跟着他去了石景山会遇到危险。 元允中冷哼一声,沒有管他,带人去了石景山。 * 石景山是附近一座比较大的山,山势缓迟却密林森森,很少有人会深入其中。這就让去山林裡的碧霞寺的路虽然多却不好走。 元允中想着得尽量劝這些流民去登记造册做良民才好,万一逃进了石景山的密林裡去,风调雨顺的时候在林中开荒自耕,等到年成不好的时候,肯定会出山作乱,到时候宛平县的百姓遭殃,而宛平县离京城又這么近,等同于顺天府也不会安宁。 只是让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接近石景山,石景山裡就冒起了滚滚浓烟,還夹杂着妇孺的哭喊声。 他心裡咯噔一下,忙让斥候去打听。 很快斥候就来回话:“說是碧霞寺的僧人不让流民进寺,僵持了几天之后,流民想强行攻寺,寺裡的僧人将寺院点燃了,說是烧了也不会留给這些流民。” 元允中喊了声“糟糕”,沉着脸下令之前负责去救巡检司之人的校尉:“你们按计划行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准备在這裡围截那些有可能四处流窜的流民。 众人恭敬地应“是”。 有的人进入了密林,有人开始埋伏在要塞,也有人开始扎寨。 元允中觉得這些流民应该会饿几天之后才清楚自己的处境。 第二天,攻打下了宛平县衙的陈指挥使带着墎子等几人的头颅来见元允中:“下官幸不辱命,平定了宛平县民变,剿杀悍匪二十八名。其余人等全都关押了起来。” 這是很大的军功。 他還咧着嘴高兴地对元允中道:“两座粮仓都沒事。” 然后感慨:“真是一群不识字的。县衙的文书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明了两座粮仓在哪裡,甚至粮仓的钥匙就挂在户房的墙上,他们却是看也沒看那些文书不說,還把衙役几乎都杀光了,在大户人家抢粮吃,根本不知道有那两座粮仓。” 第373章 這对元允中是一個好消息。 那些粮食至少可以给流民设几天粥棚了。 他问陈指挥使:“史大人怎么沒有和你一起過来?” 陈指挥使笑道:“史大人去给那些流民登记造册去了。說是朝廷若是要招抚,也能事半功倍,省点力气。” 元允中颔首。 沒想到史大人還是位能吏。 他正想让人去问问史大人具体的履历,石景山那边突然传来喧嚣声、叫喊声和辱骂声。 元允中皱眉,有校尉远远地跑了過来。 “元大人!”校尉匆匆给元允中行礼,急声道,“石景山那边流民骚动。說是那些流民已经断炊好几天了,原指望着能攻下碧霞寺,取了碧霞寺的藏粮。可宛平巡检使带碧霞寺的僧人烧了藏粮,如今那些流民沒有了指望,要下山投诚,被赵老伍杀了祭刀,虽然吓唬住了很多的流民,可有也些流民不满,双方起了争执,打了起来。王指挥使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已带人過去劝降。” 元允中点头,道:“可知道碧霞寺的情景?” 校尉道:“已差斥候打听了。” 元允中换了软甲,由家中的私卫护着,在陈指挥使陪同下,去了石景山脚。 上十二卫出身的指挥使,可沒那么好的脾气。 所谓的劝降,也不過是先把人打一顿,不死即可,武力威胁罢了。 等到元允中過去,地上已躺了很多的青壮年流民。 在他们的痛苦的呻、吟声中,其他的流民都怯生生地望着陈指挥使等人,不敢越雷池半步。陈指挥使還在那裡凶悍地道:“皇上圣明,不杀你们。只要你们投降,往前的事既往不咎。否则,”他拔出半截腰刀,刀锋在阳光下泛着寒光,令人畏惧,“刀下无情。就算你们去了黄泉路上,也别想转世投胎。” 话虽糙,却镇住了黑压压一片的流民。 元允中觉得這位陈指挥使既然已经立威,他就不要去凑和了。 他安静地看着陈指挥使和那些流民拉扯着。 史大人扶着個神色狼狈的二十来岁男子蹒跚着走了過来。 “大人!大人!”他压低了声音焦急地道。 元允中迎上前去。 二十来岁的男子忙向他行礼。 元允中這才发现這男子的头发、身上都有多处焚烧的痕迹。 他心中一动。 二十来岁的男子已道:“下官仍宛平巡检司巡检使孙严,您赶紧派人往西边追,赵老伍趁乱带着几個心腹已经悄悄地离开了石景山,在石景山的西麓還有一万五千流民。我已经让一個属下跟了過去,可赵老伍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很是警觉,不知道会不会被发现。” 元允中神色微变,吩咐孙严:“你先下去休息,其他的事交给我。” 孙严应诺,由着史大人扶着退了下去。 元允中亲自带人追了過去。 * 深山密林裡,水急滩险,合抱粗的大树遮天蔽日,一行人手拿竹杖,不时地扫過面前的齐膝高的野草杂树,艰难地朝前走着。 “伍爷!”有人喘着粗气道,“我們真的要去石景山西麓嗎?王爷那边会不会出了什么事?說好了我們怂恿着這些流民闹事,王爷趁机出城,我們在碧霞寺汇合,之后转道保定府回赣。可如今已经過去七、八天了,也沒有看见王爷他们的人影。我們要是再去了石景山的西麓,岂不是更等不到王爷了嗎?” 走在队伍中间的赵老伍冷哼一声,道:“谁說我們要去石景山的西麓?我們去碧霞寺!這個时候大家肯定都觉得碧霞寺是断壁残坦,沒有什么人了。却不知道王爷之所以要和我們在碧霞寺汇合,是因为碧霞寺裡王爷藏了些金银财宝。不管王爷出沒出事,如今朝廷派了大军来剿灭流民,我們正好趁着這机会‘死’在這裡,取了那些金银财宝远走高飞,重新开始。何必要把脑袋吊在裤腰带上一辈子都给他卖命呢!” “伍爷!”队伍停了下来,众人惊愕地齐齐望向赵老伍。 赵老伍的几個心腹立刻上前护在赵老伍的身边,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架势。赵老伍也目光凶悍地望着他们,道:“你们要是不想跟我走的,趁早出声,我也不为难你们。等到了碧霞寺,自然会放了你们。” 其余的人面面相觑,都知道赵老伍为了掩饰這件事也不会放過他们。 几個人心一横,齐齐道:“我們跟着伍爷走,以伍爷马首是瞻!” 赵老伍满意地笑,眼底却冰冷一片,指了不远处的一株仿若直耸云端的大树,道:“看见沒有,走過那颗树,我們就转道往北,很快就能看到碧霞寺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应着。 突然有箭矢像雨点般朝他们射了過去。 有几個人连声都沒有吭一声就直接倒下,气绝身亡。更多的则是大喊着开始挥舞着手中大刀一边惊叫,一边躲进大树或者是草木林裡。 赵老伍躲在一棵合抱粗的古树后面,几次想离开都被密集的箭雨给挡了回去。 他目光直直地盯着落在草丛中的白羽箭。 闪着幽光的箭头,大鹅的箭羽。 這是朝廷正规卫所用的箭。 而且只有上十二卫才敢這么奢侈地不把它当贵重的武器使用,一口气射這么多箭。 但他们是怎么知道自己行踪的?又是怎么追上他的? 他甚至隐隐有种感觉,他不是被追上的,而是有人早就算准了他的必经之路,在這裡设了個圈套,守株待兔地等着他上套呢! 那碧霞寺的东西就不能去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