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6节 作者:未知 第34章 灵堂外响起了三声云板。 這是告诉大家快到吉时了。 可宋家摔盆的人還沒有定下来。 灵堂裡的人窃窃私语,倒不敢像之前那样指手画脚了。 宋积云站在灵堂中间,厉声道:“抬棺的人呢?” 众人猝不及防,失语地望着宋积云,灵堂裡落针可闻。 “来了!来了!”吴管事擦着汗道,声音显得特别的洪亮。 立刻有八個人高马大的抬棺人拿着棍子、麻绳走了进来,還有十六人护在棺材旁。 原本就不宽敞的灵堂一下子拥挤起来。 宋大良大吃一惊。 這几個人,不就是前两天宋积云从田庄裡带回来,塞到他那裡說是来帮忙做粗活的嗎? 什么时候他安排的抬棺人变成了這些泥腿子、大老粗? 宋三良和宋九太爷却已经明白過来。 特别是宋三良,他怒声道:“宋积云,你一個姑娘家,就不怕让你爹死后不能转世投胎嗎?” 宋积云冷笑数声,端起孝盆“啪”地一声摔了個四分五裂,转身端起了宋又良的画像。 “我爹沒有兄弟,沒有侄儿,沒有族人,女儿不出来摔盆端像,难道指望你们嗎?” 她杏目圆瞪,一一扫過在场的人,高声道:“起棺!” 抬棺的人齐齐一声喝,宋积云面向棺材跪了下去。 她身后,传来钱氏嘶声裂肺的哭声。 * 宋府门前的大街被挤得水泄不通。 炮竹的硝烟呛得人直咳嗽。 元允中站在宋家大门的台阶上,看着那披麻戴孝的身影端着父亲的画像,在两個嬷嬷的搀扶下,退后九步停棺叩拜,起身再走九步,停棺叩拜……一步步,离宋家越来越远。 只是那高挑的身姿挺拔如松,举手投足间干净利落,有着男子都少见的洒脱随意,在人群裡让人一眼就首先看到。 自己摔盆,還真是這样的女子才能干出来的事。 元允中暗暗感慨,转身进了宋家的大门。 他身后,炮竹四起,白茫茫的冥钱从天而降,落满了半條街。 送葬的队伍在细乐声中渐行渐远。 宋家的管事、小厮们跑来跑去,忙着拆孝棚、换灯笼、扯孝布,要赶在送灵的人回来之前把家裡的事务都安排好。 元允中带着六子,慢慢回了荫余堂。 太阳升了起来,阳光還是很炙热。 六子向吴管事又要了些冰,元允中就窝在醉翁椅上看传记。 邵青翻窗进来,恭敬地向他行礼,道:“公子,车马已经准备好了。” 元允中放下手中的传记,道:“你留下来伺候,其他的照之前的计划去南昌府。” 邵青愕然。 元允中想起灵堂裡宋积云那掷地有声的一声“起棺”,他不由笑道:“我還有十万两的报酬還沒有拿到手,暂时就不走了。” 公子還稀罕十万两银子? 邵青脑子发懵,却并不影响他尽忠职守。 他恭声应诺,又悄无声响地走了。 元允中望着窗外浓绿的树荫,笑了笑,目光又重新落在了那本新的传记上。 * 送葬的人从珠山回来,已是夕阳西下。 宋积云抱神主魂幡,宋积玉捧着画像,宋积雪扶着灵床,跨過火盆,去了钱氏屋裡安置牌位神龛。 左邻右舍回城时就各自散了,亲戚朋友则在水榭和敞厅各设了几桌。 几位族老都沒有来,本应该招待亲戚朋友的宋大良也不知道了去向,宋三良和曾氏等人干脆就沒去送葬。 家裡沒有男子主事,宋积云便一桌桌地去敬了酒。 其中不少人委婉地问她,她家是不是真的准备招上门女婿。 宋积云道:“要等母亲生产之后才能决定。” 众人若有所思。 這一顿饭十之五、六的人都沒吃好。 倒是钱氏,人困神倦,从坟头回来,什么也沒有吃,在宋又良的画像前狠狠地哭了一场,用冷水洗了脸,這才想起灵堂的事,问郑嬷嬷:“我记得在灵堂的时候,好像是元公子扶了我一把。” 郑嬷嬷端了碗安胎药给钱氏先喝了,又端了碗加了鸡蛋揉的龙须面进来,道:“正是元公子。” 钱氏欣慰道:“這孩子真是不错!” 郑嬷嬷也觉得他今天很好,悄声道:“沒有乱說话,也沒有和大老爷、三老爷他们搅和到一起,大小姐教训那些人的时候,更沒有横加指责,觉得大小姐不好。是個不错的人。” 钱氏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问郑嬷嬷:“那孩子是谁在服侍呢?今天中午都吃了些什么?晚上的席面安排他坐在了哪裡?” 郑嬷嬷忙得脚不沾地,還真沒有注意。就叫了香簪去问。 很快香簪就跑了回来,一一回了钱氏。 钱氏听說晚上元允中沒有坐席,而是就在荫余堂吃了碗素面,忙吩咐郑嬷嬷:“去跟厨房說一声,元公子還不是我們家的人,不用守我們家的规矩。平时给他炖点鸡汤肉羹之类的送過去,不用茹素。” 郑嬷嬷笑着应了。 钱氏一個人在宋又良的画像前站了良久。 直到宋积云把外面的事都处理妥当了,過来看她,她這才拉着宋积云的手在桌边坐下,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脸,含泪說了一声“为难你了”。 宋积云却觉得最难的都已经過去了。 她起身给母亲按捏着肩膀,道:“外面的事有我,您啊,当务之急就是好好的保重身体,给我們添個弟弟或者是妹妹。” 钱氏知道事情沒這么简单。 今天但凡元公子插上一、两句话,就不可能是如今這個局面。 她和宋积云說起灵堂的事,并感慨道:“我們得好好谢谢元公子才是。他虽出身不显,人品却很好。我們能认识,也算是缘分了。他有什么困难,你一定要尽其所能地帮帮他才是。可别再让他落到那腌脏地了。” 宋积云该做的事已经做了,原本也要安排元允中离开了。 她连声应下,并道:“您放心,我就說我這边要守三年的孝,他得回去和家裡的长辈商量婚事怎么办。保证让他安安稳稳的离开。” 钱氏道:“钱财上也别短了他的。我們家不差這点银子。” 宋积云很想告诉她,元允中的出场费是十万两银子。 他们家再有钱,也還是差這点银子的。 不過,有些实情就不必和她母亲明說,說了只会让她母亲担忧罢了。 第35章 宋积云一口答应了,還道,“我会问他還有沒有什么要我們帮忙的。苏州那边,父亲還有些老关系,我到时候也会跟别人打声招呼,他找不到我們,可以去找他们。” 钱氏觉得這样挺好。 宋积云则和母亲商量起其他的事来:“通往大伯父和三叔父那边的甬道我准备封起来。 “祖母若是還愿意和我們住,我們就继续住在一起。若是不愿意,就随她想跟着谁。 “宋九太爷在宋家颇有威望,這次我們和他撕破了脸,就算怕坏了名声愿意忍下這口气,却再也不可能帮衬我們了,父亲的小祭,我准备去问问报恩寺的师傅,看有沒有其他的办法。 “還有王主簿那裡,关系就更不能断了……” 她林林总总地和钱氏說了快一個时辰的话,钱氏见女儿处处都想到了,安排好了,一直悬着的心這才落了下来。 “你父亲要是知道你這样,肯定会又伤心又骄傲的。”钱氏含泪催她快回去休息,“明天一早就去封通往你大伯父和三叔父那边的甬道。” 宋大良和宋三良如果還有一点点良心,就不会把送葬這么大一摊事就這样丢给她女儿了。 钱氏准备不和這两家人来往了。 宋积云点头,回去时看见荫余堂還亮着灯,她不由问香簪:“元公子在干嘛呢?” 香簪道:“元公子看见老爷留下来的高岭土,說要捏個杯子。” 宋积云想到明天還有一堆的事,干脆转了個弯,去了荫余堂。 元允中坐在父亲的小作坊裡,正在捏着個压手杯。 六子指着旁边的拉坯机急得直“啊啊”,他却不为所动。 看着還挺有想法的。 宋积云莞尔,脚步轻盈地走了過去,道:“這样也能行。不過有点可惜。高岭土還是做瓷器更好。你這個用一般的黏土就行了。” 她前世资助過很多艺术家,其中就有做陶艺的。 宋积云想到他扶自己母亲的那一下,对他和善了不少,道:“你想带走嗎?我可以帮你把它烧出来。” 元允中放下了手中的泥杯,道:“這么說来,我可以走了?” 宋积云含蓄地道:“這些日子委屈您了。走的时候,我会把酬劳给您带上。” 元允中“哦”了一声,低头继续捏着他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