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049 双赢之局

作者:七七家d猫猫
超過万名书友共聚,与您共享读书的乐趣! 马丁把相机放到了一旁,凑過去看了一眼哈维尔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忍不住就感叹起来,“一百万閱讀量?真是太疯狂了!”即使是眼睛看到了,出身于传统媒体的马丁也還是不敢相信,所谓的“博客”這样的新媒体居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哈维尔敲下了最后一個句号,保存在电脑裡,准备等回到家裡,连接了網络之后再把今天的日记发送上去,脸上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個笑容,“如果一個月前你告诉我,我的博客日记能够有十万人閱讀,我会告诉你,你疯了。但……網络的世界是如此神奇,不是嗎?也许,千年虫沒有毁灭世界,其实是有原因的。” 一個月前,哈维尔和马丁决定改变报道方向,对“上帝之城”进行跟踪报道,呈现出一個真实的贫民窟。 一如所料,“巴西环球报”十分爽快地就点头答应了這個提案,但是哈维尔的提案却直接就被“纽约时报”拒绝了。 一沒有发生肢体冲突,二沒有出现真正绑架,三剧组沒有任何噱头看点,這几乎只能算是“一個美国剧组在片场与当地居民发成摩擦”的小事件,不要說“纽约时报”了,就连一些普通报纸都不愿意刊登。 哈维尔的直属編輯干脆利落地說到,“沒有流血事件发生之前,就不要妄想了。” 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哈维尔又提出了通過博客进行报道的提案,可惜的是還是被枪毙了,直属編輯给出的回答是,“你自己写着玩可以,挂‘纽约时报’外派记者的名号也是允许的,想要报纸帮你宣传或者是刊登之类的,那是不可能的。” 哈维尔一度已经决定要放弃了——這是一個注定无法刊登的专题,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收入的自主行为,這是一個看不到结果的死胡同。哈维尔不是刚刚出社会的愣头青,他不喜歡做白日梦。 可是,哈维尔脑海裡又再一次浮现起兰斯那双摄人心魄的眸子,他有种奇怪的直觉,类似于记者的新闻直觉,又类似于神秘的第六感,他觉得自己应该撰写這個专题。因为即使他不写這個专题,他手头上目前也沒有其他工作。 踌躇犹豫的最后,哈维尔做出了改变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個决定:开通博客,无偿撰写“上帝之城”的拍摄日记。 不過,伴随着時間的推进,哈维尔和马丁的报道方向却发生了改变。 马丁還是按照原计划,逐渐深入剧组、深入贫民窟,通過剧组的拍摄,一点一点展露上帝之城的真实面貌,让人们可以有机会去了解這裡的真实生活。“巴西环球报”为马丁开了一個专栏,不仅仅局限于上帝之城,裡约热内卢附近几個大型贫民窟,马丁的脚步都开始逐渐探访。這個专栏大受欢迎,引发了巴西国内的热烈讨论,這让“巴西环球报”的销量节节攀升,最近两周時間以来,长時間占据了巴西国内报纸销量冠军的宝座。 哈维尔却发现,巴西贫民窟的生活对于北美来說沒有吸引力,因为這是两個世界,他的报道开始逐渐朝“上帝之城”剧组的拍摄进程发展,着重体现出剧组在這裡拍摄的情况和過程。一开始,哈维尔更多是以记者的视角去报道、去阐述;但很快,哈维尔就改变了角度,他更多是以一個普通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去体验、去记录。 這是哈维尔多年以来,第一次离开了“记者”的身份,真正去享受报道真实、记录事实的快乐,這让他恍惚之间又回到了大学时光。 哈维尔的這一举动意外地为博客吸引了目光,不仅因为哈维尔逐渐揭开了电影剧组的神秘面纱,還因为哈维尔彻底融入了“上帝之城”剧组,与這個独立剧组深入到贫民窟、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处理危机,展现出了“上帝之城”剧组内外的所有风采,還有巴西的异域风情。出人意料的是,巴西贫民窟的生活也逐渐赢得了更多人瞩目的视线。 在最开始的三天時間裡,哈维尔的博客是沒有任何访客的;在前十天,也仅仅只有数百人而已,冷清地几乎像是真正的日记——只有哈维尔自己和自己对话。但伴随着時間的推进,博客的浏览人数开始增多,在最近五天時間内迎来了大爆发,目前浏览量已经超過了一百万,這就是互联網时代的奇迹。 特别是三天前,为了纪念九一一事件,哈维尔专门撰稿表示了纪念,那篇日志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這也是哈维尔第一次真正深入“上帝之城”這部作品的灵魂,去探讨這片贫民窟存在的問題,以及世界贫穷落后所导致的犯罪。他将自己一個月以来的见闻,自己对原著小說和改编电影的看法,以及和兰斯接触過程中的感触,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仅仅是這一篇博文,在三天時間内就赢得了二十万的閱讀量。着实惊人! 更为夸张的是,伴随着哈维尔博客的强势崛起,“上帝之城”這部還在拍摄之中的作品就已经成为了热议话题。“神之城”原著小說在短短两周之内销量就上升了十三万本,成功地跻身到各大书店销量榜单的前十名行列;而“上帝之城”的讨论热度、期待热度都已经远远超出预期,“旧金山纪事报”的报道已经算是落伍了,有一些电台节目在直播過程中,早就对這部作品展开了讨论。 這在互联網出现以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结果! “今天上午出发之前,我的編輯来电话了。”哈维尔把笔记本电脑放好,转头看向了马丁。马丁愣了愣,似乎已经预料到哈维尔接下来的话语,眉宇之间的喜悦就迫不及待地涌现了出来,“他說,我三天前那篇报道,将会刊登在今天這一期的‘纽约时报’上,整個版面!稿费已经打到我账户裡了。” “耶!太棒了,這真是太棒了!”马丁开心地握紧了拳头,差一点就要失声,但在哈维尔提醒的视线之下,他還是控制住了情绪。马丁可不会忘记,這裡是剧组,如果他们破坏了剧组的拍摄,兰斯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把他们赶出剧组——他们亲身体验過一次如此待遇。 比起马丁来說,哈维尔倒显得十分镇定,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就這样到来了,可是却沒有想象中的亢奋和激动,“他還說,如果接下来我的稿子都能保持如此质量,报纸会考虑继续不定时刊登,算是一個非正式的专栏。”即使是這样天大的好消息,哈维尔還是十分淡定。 马丁也意识到了哈维尔的冷静,他拍了拍哈维尔的肩膀,“怎么了?這是好消息,你为什么看起来一点都不开心,是不是還有什么附加條件?” “不,沒有。”哈维尔摇了摇头,长长吐出一口气,“我只是在想,当初我决定开启這個博客时,似乎就已经知道了這一天的到来,我似乎一直都有這样的信心。” 马丁发现了哈维尔的视线,一起转头看了過去,然后就看到了那個正在忙碌之中的男人。马丁扯嘴笑了笑,“也许你是对的,我們从来都不是真正的胜利者,他才是。” “他就是有這样的魅力和魄力,不是嗎?”哈维尔轻笑了起来,眼底却漾着一丝别样的想法:也许,他应该从社会新闻转战娱乐新闻,跟随在那個男人的身边,一起前进,那么,他看到的风景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哈维尔的视线重新聚焦,再次凝聚在了兰斯身上。他注意到,兰斯站在原地摇了摇头,朝周围的演员们挥了挥手,几名演员都纷纷聚集到了兰斯周围。哈维尔立刻站了起来,“走,兰斯要和演员沟通了。” 哈维尔和马丁立刻快步走了過去,他可以隐约猜测得到,应该是拍摄過程出問題了,现在兰斯就需要着手解决問題。 靠近的时候,哈维尔就感受到了周围气氛的紧绷,那些孩子演员们团团围在兰斯的周围,但一個個却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只是微微低着下巴,抬起视线,窘迫而害怕地看着兰斯,那种略带着一些嘈杂的沉默让空气变得闷热起来。 哈维尔意识到,問題似乎有些严重。 問題的确很严重!兰斯正在思考应该如何与這些非专业演员进行沟通。一方面,兰斯希望能够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甚至演技有些刻意或者做作也是可以接受的,反而能够勾勒出那种纪录片的真实感——毕竟许多参与纪录片拍摄的都是普通人,在镜头面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但一方面,兰斯又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一些情境,电影剧本和现实生活、纪录片還是有所区别的,而且故事主线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节奏。 這是一個矛盾的情况,而兰斯的任务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帮助這些沒有专业素养的孩子演员们,进入状态,达到目的。但,這太困难了。 刚才這场戏已经前后拍摄了四次,但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兰斯不得不中断拍摄——因为不弄清楚問題,就這样不明不白地一直拍摄下去,只是浪费胶卷,“上帝之城”剧组承受不起這样的浪费。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