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歷史的尘埃 作者:未知 ......果不其然,贞观十七年,李佑這可怜的家伙死翘翘了,罪名谋反。起因是這样的:李佑因为太无法无天,可把他老爹李世民给气坏了,小李同志决定对這小屁孩严加管教,特地把李恪的老师权万纪调過来治他。老权很是头痛啊,教不好這孩子,以前辅佐吴王那條色狼留下的美名生生地就给毁了。于是老权使出他的铁血政策,一方面对李佑的日常行为严加管教,对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们严厉打击,对他的行动自由严加控制,如同看守所的管教人员监管累教不改的吸毒人员一般。另一方面,手执圣谕,拿李佑的老子来压他,你小子敢瞎来,俺就告你爹那,抽不死你? 就這样,身为皇子,自认天材的不良少年李佑终于忍不住了,他决定暴发了,于是......悲惨的事情发生了。 十七年的时候,李世民叫李佑跟老师一起从封地回京一趟,检验一下教学成果。這下可把李佑逼急了,在加上长期以来对老师的刻骨仇恨,于是,他就委托几個常年吃牢饭,打家劫家为家常便饭的狐朋狗友,在回京的半道上把老权给宰了。 這真是大唐教育界有史以来第一桩震惊中央高层的血案,這下好了,权万纪被杀,主谋是李佑确凿无疑,因为他那几個临时出演杀手的朋友在杀人的时候暴露了身份。于是,早就想做皇帝的李佑一不做二不休,就起兵造反了。 摸摸下巴,所以啊,怪不得后世要提倡啥素质教育,不得对学生太過严厉,看来,提出這项提案的家伙一定看到這场惨案的史载。 跟李佑一样,背上长反骨的還有他的叔叔李元昌,這李元昌沒法自己做皇帝,就投靠跟他年纪差不多小时侯又玩的很好的李承乾。所以這人特讨厌,自己沒什么本事,把天真烂漫的小承乾也带坏了,后来太子谋反,也多半是他教唆的。這样的人下场自然好不了。 我們再說长孙家的两個小孩的窝内斗,李承乾很幸运,也很不幸。长孙皇后的长子,八岁就封为太子,可谓是万般荣耀集一身,无奈自個太不争气,父母越宠爱就越骄纵,再加上交了些不好的朋友比如李元昌,最终也沦为不良少年,换了几個师傅都教不過来。這個太子的性格很暴躁,行为很放纵,跟《长歌》裡那個以懦弱见长的李承乾不一样,這种性格多半是因为高贵的地位和自己是瘸子产生的强烈自卑心理所致。所以這個可怜的太子始终都活在对弟弟们的恐惧之中,越是怕受到威胁就越是想反,在李佑被杀后不久,他的反叛之心也被暴露,废了太子发配到黔州,搅屎棍李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党羽全部咔嚓...具体是腰斩還是斩首......嗯嗯,還得等几年才知道结果。 ----------------------------------------------- 這下好了,李治的大哥李承乾被废,四哥魏王李泰的胜利就在眼前。這位可怜的小白,却不知道好好把握,其实李泰這個人原本很不错,在太宗這些儿子们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年幼时非常聪明,特别喜歡诗文。长大以后,对经籍、地理之学很有兴趣。如果他不是皇子的话,应该成为一位具有文学气质的歷史地理学家但是很可惜,命运捉弄了他。他有才华,但是沒有魄力,沒有远见,沒有城府,這是政治斗争的大忌。 李世民对承乾失望后,转而将自己全部的爱投向了李泰,又让他在府中建文学馆,又让他编《括地志》,欲在朝中树立他的威望,可惜李泰沒能理解老子的意思,继续恃宠逞尊、狂妄傲物,为所欲为,变成了一個看谁都不顺眼,瞧啥都想上去踹俩脚的多动少年,以致于和众臣关系紧张。再加上废太子李承乾的煽风点火,本来极有希望成为大唐第三代皇帝的李泰遭到了父皇和众臣的抛弃。 就這样,长孙家的孩子旋即就倒了两個,李治捡了個大便宜,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這個牛人去告诉他,要他为入主东宫作准备时,恐怕這小屁孩子還在骑马游街,或者是在床上进行伦理大事,又或者跟纨绔人士在野外游猎呢, 于是,李世民沒有什么選擇的把王位交给了這個小名叫“雉奴”的男孩。因为他仁义爱民...說白了就是懦弱,還因为他孝顺父亲?...這完全是屁话,亏了长孙舅舅教他在太宗跟前上演的夺刀示孝的好戏,长孙无忌也不是啥好鸟,下场也很惨。 就這样,這個喜歡虐杀野生动物(這可是我亲眼所见),风吹两边倒、两面三刀的李治,以仁孝善良博得了李世民的欢心。 想到了這,我不由得想起了李恪,我那可怜的斩鸡头烧黄纸的兄长,如果說李治是太宗十個成年的儿子中运气最好的一個,那李恪肯定是运气最背的一個。 总的說来,李世民的儿子分三类:第一类是不肖子,就是对皇位野心勃勃的几個孩子。李承乾、李泰、李佑最让晚年的李世民头痛不已。最后,流放的流放,幽闭的幽闭,诛杀的诛杀,结局最惨也最让父亲伤心。第二类是纵情享乐的浪荡公子,李愔、李恽、李慎、李明都是這种人,沒什么出息,大部分让铁娘子武则天给杀了。第三类就是少数几個沒让父亲伤神,品行也還算端正的孩子。少得很,只有三個,李恪、李治和李福。错了...李治這小屁孩不算,因为他的本质已被我完全看透。 就俩,李恪、李福而已,李福是太宗的十三子,也是個老实孩子,虽然平庸了点,但品行還是蛮好的,后来過继给李建成,跟李治是唯一两個沒死于非命的孩子,還陪葬昭陵,算是善终了。李恪跟李福都不一样,李福是天生的老实,李恪是低调。 李世民也曾說吴王英果类己,這倒是個大实话,众所周知,李世民的家庭教育相当失败。這一点,我深有体会,眼前這個桀骜不驯的合浦公主、墙头草李治、纨绔牛人外加种马强人的李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十二個這样的儿子中,矬子裡拔大個也能把电眼帅哥李恪拔出来。但是聪明又能干還不是李恪最大的优点,最可贵的是他深知一個人人都懂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的真理“做人要低调”,从不掺和政治啥的,只不過是跟着一帮纨绔子弟四处招摇撞骗、游手好闲罢了,对于皇子来說,這丫的确实够低调的。整天就知道算计俺這個实在人,着实可恨! 可惜的是,李治当了皇帝之后,出了個大案子,那就是我跟....呸呸呸,是房遗爱那巨绿小白,可不是现代穿越而来,具有高智商犯罪意识的我,那位已经穿越了时空的小白跟可能已经被埋沒于歷史尘埃之中的高阳公主两口子要谋反。 高阳公主這位彪呼呼的女权主义者因为情郎被杀相当不爽,继而对大唐歌舞升平的和谐社会产生了阴暗的报复心理,戴绿帽子的老公房遗爱也就是個智商不超過六十的打手,夫妻俩在谋反的問題上达成了共识......沒共识才对,应该直接是高阳进行策划,巨绿小白作为具体实施人。 于是纠结一帮李泰的余党,扯起旗子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为大唐王朝增添一些异彩,丰富大唐人民群众的八卦生活,不料還沒等行动就被胸怀正义的哥哥房遗直给告了。這下可把坏到掉渣的长孙无忌乐坏了,立刻抓住机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室“大清洗运动”。当然,清洗的主要对象不仅包括造反的李泰余党,還有早就想拔去的眼中钉李恪,這绝对是恶意的栽赃嫁祸。因为此刻的李恪還不知道在排名几十位的爱妾怀抱裡头抿着美酒耍着醉拳,忙着造子生娃运动,哪有闲功夫管造反這样随时掉脑袋的破事。 三两下功夫,巨绿小白实施投诚战略,当起了污点证人,为长孙无忌的大清洗运动增彩添色,长孙无忌指谁,房遗爱就咬谁...老子冷汗刷的就下来了,可怕的小白啊。 可怜的李恪就這么莫名其妙地要挂了...小王爷很是悲愤莫名,丫的,哪個缺德货干滴? 李恪也不好惹,怨念极其强大,整個一超级乌鸦,死之前曾大骂长孙无忌,骂得很难听,并恶毒地诅咒這老家伙不得好死。沒多久......权倾一时的长孙无忌果然栽了個大跟头,栽在更加彪悍的另一個女人,铁娘子武则天手裡,因为他不识时务地跟铁娘子作对,但沒有斗過這個智商超過二百,心狠手辣程度令歷史上厚黑名家瞪眼结舌的女铁人,她亲手掐死自己孩子,杀了自己的姐妹和侄儿,谁能有她黑?可怕的武MM,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啊,沒那個本事,就不要瞎逞能,一定不能让這黑心的妞瞧咱不顺眼,做人得低调...... 扯远了,继续正事,沒办法了...智商大概一百七十八的长孙无忌不敢掐死自己的娃,也不敢把自個的侄儿子剁了,沒能力达到這個高度,所以...這位权倾一时的彪悍人物被铁娘子流放并且很是悲愤地死了。 因为李治表面上的无能,才让长孙无忌费尽心思地要消灭一切会威胁到外甥皇帝宝座的不安定因素;因为李治化妆出来的软弱,才让长孙无忌能轻而易举地借皇帝之手顺利的除掉李恪。记得史载,流着鳄鱼眼泪的李治对长孙无忌埋怨道,好歹是我亲哥哥啊,你竟忍心下手!唉,可是话說回来,难道這宣判的诏书不是你唐高宗亲手按得大印么?這一点,我深有体会,臭小孩,必须给他竖立一個观念,叫恩怨分明,還得知恩图报,還得......想想,虽然沒了高阳,可并不代表李治万一哪天神经病犯了,拉老子莫明其妙地去腰斩。本少爷可沒有李恪那么强大的怨念,也不是啥超级乌鸦。 有只纤红中透着瓷白的纤手在我眼前摇晃?赶紧拉远距离,這才看清,李漱都抵到我跟前了,表情有些焦燥:“你怎么了?” ------------- PS:来一章丰满点滴,大伙有票继续投啊,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