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不愧是算命起家的神棍(来吧月票!!!) 作者:未知 “這有啥?我說好闺女......”边上凑過来一张老脸:“乖乖听你夫君的话,多吃一些好,身子才能早些恢复,知道嗎?” 李叔叔笑得相当的慈祥,李漱很不高兴地撅起了嘴:“爹,女儿撑不下了,都让他灌了一肚子的汤水了,都快满到這儿了。”李漱夸张地拿手指了指自己的喉咙。 李漱依旧很执着地拒绝了,看样子真是饱了,這個时候,娘亲把小孙儿抱在了怀裡边,见我們一群大男人在产房裡边叽叽歪歪了老半天還沒出去的意思,忍不住伸腿踢了我一下。我只好又嘱咐了李漱一番,這才請陛下移驾出去,免得干挠到稳婆她们完成后面的收尾工作。 李叔叔决定提前吃酒宴,或许是方才在外边就抿了几口酒尚未過瘾头,四個老头蹲一块,本公子和李治两個晚辈作陪,担当起了侍候人的角色。或许是高兴過了头,李叔叔和老爷子打着酒呃开始讨论起孩子的名字来。 李叔叔的摇头晃脑地接過了我恭敬地递上来的《說文解字》翻找起来,边上,老爷子有些悻悻然地灌着酒。李叔叔很厚脸皮地把起名的事儿抢在了手裡边,老爷子争不過,沒办法,谁让李叔叔是皇帝陛下,只得由他,不過,老爷子在選擇哪個字上也有很大的发言权。 李叔叔拿了两個字来让大伙讨论比较,一個是“慧”字;另一個则是“安”字。一個是代表聪明伶俐,而另一個却代表着好和不争,稳中取胜。 包括二位神棍道长也加入了讨论,孙神邈甚至忽悠出一句:“《贾子道术》有云:‘亟见窕察谓之慧’;《周书.谥法》有云:‘柔质受谏曰慧。’贫道以为,慧比安略胜一筹。”老爷子拿着那张写上了“慧”字的纸张,一脸的欣喜,看得出来,老爷子认为這個“慧”字最是适应咱房府的子孙。 ------------------------------------------------ 老爷子喜歡的东西,我同样也喜歡,废话,我不站我家老爷子這一边难道還站李叔叔這老流氓這一边不成?可李叔叔還在犹豫,瞅他的样子,他似乎更中意“安”字,怎么办?在起名字方面,我沒有发言权的,自然不能抢着說话,怎么办? 我的目光最终落到了袁神棍的脸上,只有靠這位算命出身的老神棍了,我借着饮茶的动作,凑到袁神棍的边上:“道长,慧!”我說得很轻,除了袁神棍之外,再沒人能听到。 袁天罡哪裡還不明白我的意思,這位老神棍跟我相交多年,而且,咱们俩的关系也铁,這家伙又是最擅长于察颜观色的人,见我家老爷子的表情,還有李叔叔的样子,再加上我這句很明显的提点,這位神棍立即了解了目前的局势。 果然,袁天罡给了我一個心领神会的眼神之后,开始了一场令我感到震惊外加崇拜的忽悠表演。 “道友之见,与贫道不谋而合, 如今大唐在陛下之引令之下,天下安泰,百姓安居乐业,以安字为用,不過是行那锦上添花之举罢了,而以慧而用之,却又别有一番妙处。贫道一生测字无数,依贫道之见,這個“慧”字......” 袁神棍首先点点明了自個整天给别人测字算命的身份,在這一方面的能力要远远比我家老爷子和李叔叔强上百倍,只這一句话,就把這我們這些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都想看看這位能胡扯出啥子花样来。 李叔叔原本正捧着那张写了“安”字的纸张正欲开口,听了袁神棍来上這么一句话,也不由得兴趣大增起来,放下了手裡的纸张,抿了一口酒之后笑道:“哦,道长既然如此說,朕倒也想好好听一听,道长对這個“慧”字之解。” 袁神棍一本正经,很严肃的表情,提起了笔,又在一张干将的白纸上写下了一個飘逸的“慧”字。“陛下請看,這慧字上面的两個‘丰’字,自然是取意于丰收之意,丰收者,天下及黎民也,所以,它们又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而中间的‘彐’字寓意家事。从字面上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 “好!”我用力地拍起了巴掌大声叫好,先人你個板板的,不愧是测字算命起家的神棍,在這一方面忽悠人的本事本公子就算是拍马也追之不及 。 袁神棍在大家伙崇拜的眼神中很是得意地谦虚了两句,又接着忽悠道:“......這‘慧’字以心为底,說明什么呢,說明聪明人心系于事,心裡要装得下這些事,能把這些事都放在心裡的人,就有了慧的基础。另外,事与事之间是想互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放在心上,就是用心去想,去思考,思考各事的规律,思考各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当這些道理都弄懂了,慧就产生了。有慧之人,进而从容处事,潇洒为人。” 這下,连李叔叔也沒话說了,或者应该說让這位老神棍给忽悠晕了才对,老爷子更是一脸沉醉,恨不得把這個“慧”字亲上几下以示喜歡之意。 最后,咱家的老五终于领取了自己的名字:房慧。在家中陪着李漱呆了两天之后,咱也得公干了,必竟不能因私而忘公,咱好歹也是大唐优秀工作者,年年都能拿全勤奖的人,這时候,也该出山忙忙正事了。 武研院的火器局裡,零号仓库裡边堆上了整整一百個油桶,每個能装一百斤左右的火油,现如今,每個油桶都盛得满满当当的,仓库裡边那股子浓重的异味让人有些受不了,咱也有些受不了,所以,大伙全戴上了口罩,包括前来搬动的匠人。小心翼翼地将一個油桶推到了两轮车上,推出了零号仓库, 推到了距离零号仓库百多米远的试验场地内,這裡,业已经摆到了一座全钢构件蒸酒?嗯,现在应该叫蒸馏炼油装置。咱家的酒产量是月月增加,现在,蒸酒早已经不是咱房府的独门生意了,因为以李叔叔为首,李恪、李治、苏定芳、程处亮、李业诩等人的加入。形成了一個股份制的大唐酒业集团。 原本酒业是咱房家的独资产业,可是到了后来,由于白酒贸易的暴利性,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于白酒的偏爱,使得白酒贸易的量日益增大,要知道,這白酒当时只有咱房家有,那些北方的国际友人们就好這一口,使得白酒换马匹這项贸易已占到了大唐对游牧民族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 ------------------------------------------------ 于是乎,朝庭上還开始有人对于房家這门独资企业用上了心思,很多人或明或暗的都开始窥探起来,虽然這项贸易上,是由政府牵头,李叔叔授意,而且我采用的是平价售酒给政府,可即使這样,仍旧有很多人心裡边不舒服得紧,有事沒事总要在李叔叔的耳根子边哼叽两声。 這不禁让老爷子,也让我开始头疼起来,不過,就在這时候,李叔叔跳出来了,嗯,当然是以李治当出头鸟来跟咱谈判,能不答应嗎?咱赚钱而已,用不着跟别人置气,所以,咱相当痛快地答应了合资的要求。 似乎在我這位优秀年青到了大唐之后,合资办企业這种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股子横扫大唐整個商界的风气。 由于江南全面推广占城稻的种植,大力地开垦耕作面积,使用江南稻米的产量成倍的增长,产量的增长過度,也同样使得南方的粮价略显下跌,为此,在李叔叔的授意下,還有朝庭方面的一路绿灯,咱们皇家酒业集团于去年就开始在江南地区筹建大型蒸酒作坊。 光是在杨州、苏州、杭州,咱们這個酒业集团就在這三地建造了三個月均产酒达一万七八千斤的作坊,在這個年代来說,可以算得上是了不得的大企业了,可放到后世,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光是咱们贵州仁怀市茅台镇的年产酒量就能达到八万吨,我后世呆曾经生活過的那個小县城裡边,有個小酒厂,也就几十号人,可人家的年产酒量也就是近千吨。 咱们這儿一個地方性大型酒作坊不過年产酒二十来万斤,换算下来年产量不過五十多吨,可怜得很,不過,在這個年代来讲已经算是了不得的了。至少目前而言,酒這玩意蒸多了也不好,毕竟物以稀为贵,咱们還想多赚個十来年的暴利再說。 -------------------- PS:以下不算G:今天的第一更新赶到了哈,诸位兄弟姐妹们,這一刻,双票时刻来了,不限制一個VIP号砸一本书超過三张月票的机会来了,用尽全力砸吧,房二全家老少都端着盆盆罐罐蹲下边接呢。 初唐還魂群68212827,加入前請三思而后行,允许装死、潜水等另类行为艺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陆,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