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狄塞爾和拖拉機
不過此君和成功創下偌大家業的本茨、戴勒姆、邁巴赫這些同胞不同,狄賽爾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其實要說他的研究條件遠比此時悲催的本茨好得多。和本茨開了公司就面臨破產不同,在法國巴黎的林德冷藏公司擔任熱機工程師的狄賽爾擁有着相當不錯的經濟基礎。1885年他辭去了自己收入頗豐的工程師職務,在巴黎建立了自己的發動機實驗室。
當尼古拉斯·奧托發明點火式四衝程內燃機時,石油產品並不普及,而奧托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煤氣,儲存、攜帶均不方便,效率也受到影響。於是狄賽爾決定選用植物油來解決機器的燃料問題。但植物油點火性能不佳,無法套用奧托內燃機的結構。與致力於改造奧托發動機的本茨和戴姆勒不同,狄賽爾的想法更爲超前,他決定另起爐竈,完全捨去發動機中的點火系統,提高內燃機的壓縮比,利用壓縮產生的高溫高壓點燃油料,這種方式完全區別於吸入燃氣混合氣點燃做功的方式。後來,這種壓燃式發動機循環便被稱爲狄塞爾循環。當然狄賽爾產生這樣的設想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爲當時並沒有發明分電器和高壓點火線圈,點火裝置非常簡陋和不穩定,狄賽爾想跳過這個技術障礙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然而實驗證明,植物油燃燒不穩定,成本也太高,難以擔當重任。隨着石油製品的逐漸普及,更爲廉價的燃料,本來用於取暖的重餾分燃油——柴油,被狄賽爾選中。然而壓燃式發動機在壓燃空氣時,壓力可達40-50個大氣壓,溫度達到500-700攝氏度,如此大的壓力讓汽缸的結構強度成了一個難題。一次試驗中,壓力達到了80個大氣壓,爲當時人類第一次記錄下來的最高壓力,但是立刻發生了爆炸。汽缸上的零件象炮彈碎片一樣四處飛散,差點兒造成人員傷亡。創業失敗,資金捉襟見肘的他不得不回到製冷機工廠謀生。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利用業餘時間完善自己的設計。
1892年,狄塞爾經過多年潛心研究,提出了壓燃式柴油機的理論並申請了專利。爲了實現他的想法,他找到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作爲合夥者。在奧格斯堡機械製造廠的支持下,狄賽爾於1893年製造出第一輛試驗樣機。狄塞爾繼續改進機器並在1894年繼續試驗。這次試驗運轉了一分鐘,證明這種原動機有強大的發展潛力。1896年柴油機試驗成功。1897年狄塞爾完善了他的發明。而狄賽爾當時的年薪是3萬馬克。因此狄賽爾的生活研究的條件都相當優越。
然而這位只懂技術不懂經營的發明家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設計投入了商業生產,因爲他的競爭對手早在1886年就把汽油機安裝車輛上,結果他急於推向市場的柴油機技術不過關,紛紛遭到了退貨,而且儘管相比同級別汽油機,柴油機擁有更大扭矩和更高的燃料利用率,但壓燃的工作原理使其缸體比較厚重,整體相對汽油機要笨重許多,正因如此,在普通汽車級別的載具上,柴油機的競爭遭到了失敗。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隨後的幾年裏幾乎沒有人願意使用柴油機。沒有了資金來源又負債累累,這就使得狄賽爾的晚年陷入了極端貧困。1913年10月29日,55歲的狄賽爾獨自一人呆站在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輪船甲板上,被巨浪捲入了大海(多數歷史學家認爲狄賽爾是跳海自盡的)。
相比於本茨的苦盡甘來,狄賽爾則算的上是功敗垂成了。而且此時的狄賽爾的情況雖然比本茨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現在又重新回到了林德冷藏公司打工,而自己的研發也顯得較爲緩慢。因此約亨通過狄賽爾在奧格斯堡的叔叔聯繫上了他,並表示願意資助他的研究。在柏林約亨見到了從巴黎趕來的狄賽爾。在稍微交流了一番後,狄賽爾發現眼前的德國皇太孫並不是心血來潮的想投資自己的發明,對於壓燃式原理顯然有着相當的瞭解。而約亨則很坦誠的表示,作爲帝國皇太孫,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