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飘扬龙旗的舰队
由于之前1872年的10年计划变更和调整,海军的造舰计划进度被滞后,因此现在提出的新舰建造计划可以算是对原计划的补充,加上之前海军也算是帮帝国议会省钱了,因此帝国议会并沒有丝毫阻拦,新计划顺利通過,批准于1883~1885年实施。而海军则兴高采烈的开始准备造舰。
不過此时也和约亨沒什么关系了,该說的都說了,新舰设计也用不着自己操心,有定镇济三舰在前,新舰设计也不過是依葫芦画瓢,倒也沒什么好多說的。
而此时,约亨更关注的是,定镇二舰终于要回国了。1883年5月2日和5月10日,定远、镇远相继通過航试。虽然清政府很希望能够同时把新式巡洋舰也一起带回去,但是此时开工不到3個月的巡洋舰连個雏形都沒有,所以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而定镇二舰回国,对伏尔铿船厂来說也极其重要,第一、這代表了德国造船工业建造的主力舰首次以外贸形式踏出国门,以前都只有德国问别人买船,现在有人问自己买船,纪念意义非凡。第二、拥有了這两艘铁甲舰的北洋水师一举成为远东第一海军,這种自己建造的军舰能改变一個地区的实力对比和国际形式的殊荣可是让伏尔铿船厂大为长脸。第三、随着定镇二舰回国,沿途停靠补给以及日后航行访问,所到之处可是7000吨的大广告啊。
为此为送两舰回国,伏尔铿船厂以及海军部都大张旗鼓的准备为其送行。而约亨自然也要跑去凑個热闹。
1883年6月1日,伏尔铿船厂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好吧,我在扯淡。虽然约亨有想過要不要按照中国的方式来放放鞭炮,舞龙舞狮,喇叭唢呐,锣鼓齐鸣。但是转念一想,让一帮古板的德国人看到這個,自己還不得被骂死。不過由于伏尔铿船厂的工人们也都聚集起来,准备给自己亲手建造的巨舰送行,所以场面還是相当热闹的。海军部高层和伏尔铿船厂管理层齐聚一堂,而在约亨打着要给清国人留下好印象,以后必定财源滚滚的借口的鼓动下,腓特烈皇储也亲自前往。
而在船厂码头,约亨见到了刘步蟾和林泰曾。
刘步蟾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至孝。母亲死后又被人收养,可以說少年时代历尽坎坷。
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与同学十八人上建威舰实习,南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上渤海湾、辽东等地,途中测量日度、星度,操练驾驶,见识大为增进。事后,船政大臣沈葆桢称赞說:“其精于算法量天尺之子者,则闽童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为之冠”。
1872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1875年,年仅23岁的刘步蟾担任福建船政建威号管带。
1876年,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第三年,上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马那杜号实习,担任见习大副。实习期间,因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受到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将军的好评。回国后任镇北舰管带。期间,与同学林泰曾合撰《西洋兵船炮台操练大略》。
虽然刘步蟾1882年时已抵达德国督造定镇二舰。不過约亨并沒有试图与其接触。刘步蟾其人的确能力出众英勇果敢,歷史对其评价颇高。但是约亨对他的印象却并不是很好
一来是1890年3月6日的撤旗事件,且不管琅威理是出于英国人试图争夺北洋水师控制权的目的担任北洋水师顾问,也不管琅威理是否因为脾气暴躁要求苛刻让北洋水师官兵心生不满。但是他授二等第三宝星,挂北洋水师提督衔的事实不可辩驳,哪怕這只是荣誉军衔而非实职。按照军队的规矩,就算只是虚衔,作为下级的刘步蟾也沒有资格去扫琅威理的面子,何况琅威理還管着组织、操练、演习和教育。北洋水师内部流传的“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军门”的话也证明了琅威理在北洋水师所拥有的权力。而无论是犹如后人所分析的领导权之争這种“大义”還是刘步蟾对琅威理的不满這种“私仇”,很显然刘步蟾的所作所为对约亨這种从前世开始就接受的绝对上下级关系,以及今生深受普鲁士军队体系影响的信奉“服从,坚决服从,绝对服从”理念的人来說显然沒有什么好感观。
而且琅威理去职之后,指挥权問題是沒有了,但是北洋水师的训练也变得一塌糊涂,训练日益松弛,军纪每况愈下。演习流于形式,只打定靶,不打动靶;舰艇老旧,火炮落伍,机器生锈,无人问津;炮管满是油污。军官们破坏禁令,偕眷上岸居住,夜宿舰上的不满半数;丁汝昌带头违纪,在岸上建房出租,赚取租金,自蓄家伶,夜夜笙歌;军舰被用来跑运输,搞走私,日常维护经费也被克扣贪污;每当北洋封冻,舰队例行南巡之际,上海、香港的赌场、妓.院裡,北洋官兵逍遥买醉的影子随处可见。对此,李鸿章却不以为意,觉得“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贪慕功名,自然就我绳尺”,全然忽视了官兵爱国信念和军队纪律的塑造。
而以约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琅威理去职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弊大于利。丁汝昌陆军出身不通海战,虽然此人也兢兢业业勤奋好学,但是不是专业的就是不是专业的,继续事后诸葛亮一下,就算指挥权真的落到琅威理手上就一定是坏事嗎,别的不敢下结论,甲午海战如果琅威理来指挥,搞不好就是另外一個结果。
二来就是刘步蟾心高气傲,当然這也和他的确能力出众,履历漂亮有关,但是除了同样出色的同学林泰曾,刘步蟾几乎对任何人都看不上眼。而且刘林二人作为北洋水师最出色的人,两人皆是福建人,而自然而然成党,整個北洋内部闽籍管带众多,以刘步蟾、林泰曾为代表,形成帮派,桀骜不驯,排挤外人。虽然军队内部拉帮结派各占山头自古至今皆是如此。前世约亨亦是出身共和国海军家庭,自幼也见到皖籍军官联系紧密,互相照拂,各种叔叔伯伯来往不断,而现如今德意志内部军官团打压平民也屡见不鲜。但是整個北洋内部皆为闽党,這就有些骇人听闻了。琅威理曾上书李鸿章,提出“兵船管带,不应专用闽人”倒也不是无理取闹。而這個也被看成琅威理和刘步蟾私人结仇的开端。
所以相比于刘步蟾,本来不应该出现在這裡的林泰曾到是让约亨更加感兴趣。
1867年,林泰曾和刘步蟾一样作为首批福州船政学堂学员进后学堂学习驾驶。在堂学习期间,“历考优等”
1871年5月,堂课卒业,作为刘步蟾的那“同学十八人”之一上建威舰实习。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