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浩气长河 作者:未知 “文圣的文气浩荡,写出的华章灵气冲天,连鬼神都可以镇住。如今虽然只剩下一小片纸,连一個完整的文字都不算,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文圣笔墨。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礼物。” 史师說着叹息一声,道: “杨纪,当今文道沒落,虽然文科举三年一届,从无废黜,但也是留连于形制,名存实亡。你想修练武道,我也不怪你。只希望你不要拉下文道的功夫。” “文圣笔墨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和文道盛世的‘浩气长河’有关。只要你能领悟這片文圣的笔墨碎片,写出的文章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浩然之气,說不定就能沟通到冥冥中的‘浩气长河’,让曾经璀璨的文道盛世重新降临!” “這件事关系到整個天下的文道一脉,本来最适合的人选应该是我。只可惜我已经老朽,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只能指望你了。” 史师說罢长长一叹,感慨不已。 “文圣笔墨”這是何等珍贵的东西,哪怕仅仅只是一张碎片,也非同小可,岂有這么轻易送出去的,而且托付对象還是一個十几岁的少年! 但是史师却别无選擇,当今世界文气溃乏,像杨纪這样能够写出文气篇章的,已经惊才绝艳,绝无仅有了。而文章中能冲出浩然正气的,包括史师自己在内,更是一個沒有! 文道如此现状,着实堪忧。而越来越多的人,又和杨纪一样“重武轻文”,甚至是弃武轻文。错過這一個,史师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找到一個人,把手裡的“文圣笔墨”托付出去。 “文道渊远,可千万不要這么断绝才好啊!” 史师心中一片苦涩。 越是接触皇权,就是对现在文道感到焦虑。“文师”……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也仅仅只是皇室子弟的启蒙老师,教他们识字而已。 连“文师”都是如此,更别說是其他下属的文官、文吏了! 然而文道一途并非“生来如此”啊,曾经璀璨辉煌,指点明君,定鼎国运,经纬天地,造福万民的文道岂能如此断绝啊! 史师心中思绪起伏,杨纪也并非风平浪静。 “浩气长河?” 杨纪目中光芒闪烁,脑海中却是回想起了一些早已淡忘的东西。關於“浩气长河”,杨纪還是从自己的“启蒙老师”那裡听来的。 所谓的“浩气长河”,就是由天下的间无数读书人刚正的念头汇聚产生的。每一個读书人都会产生一点浩然之气,天下间亿万個“学子”一代代,百年,千万,万年的累积下来,就形成了一條浩瀚无边的,属于文道中人的“浩气长河”! 這條“浩气长河”只有读书人才能看到,是天下正义、刚直的凝聚,也是文道一脉定鼎国运,扫荡乾坤的力量来源,也是文圣诞生的源泉! 曾经有传說,在纪元毁灭之前,无数的文圣汇集了无数人的意念,施展了难以想像的手段,隐去了這條无边无际,浩瀚无匹的“浩气长河”,只等世界再造,时机合适,再重新降临人世。 只要有人能够召唤出這條隐遁的“浩气长河”,那么曾经“读书成圣”的文道巅峰就会重新降临人世! 這個說法太過玄妙,所以杨纪都是一直把它当成传說来看的。毕竟,连现在這個纪元都沒有办法彻底的了解,更别說是那些隔了一個时代的世界了! 不過,现在听史师的意思,显然他并不仅仅认为那是一個传說而已。 “老师,您的意思,浩气长河真的存在?” 杨纪道。 虽然有些突然,有些难以置信,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前认为是传說的文圣笔墨已经出现在眼前,那传說中的“浩气长河”又为何不能存在? 杨纪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這個問題的真实姓。 “我和其他文师研究了十多年,在我們之前,還有一代又一代的文师,最终都倾向于‘浩气长河’极有可能真的存在。而且皇室中的证据,以都指向了這個。” 史师道。 论资料之翔实,搜罗的各個时代、纪元的遗迹之丰富,普通之下沒有比大汉皇室更多的了。史师做了十几年的“文师”,教导了大量的皇子皇孙,也同时也借助他们的能量,查阅了大量隐秘的资料。 就连這片文圣的笔墨残片,也是通過皇室的宝库资料,仔细研究,才追查到的。 杨纪若有所思,以“史师”的身份,這种事情自然沒有必要瞒他。尽管他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证据,让史师如何确定“浩气长河”的存在。 不過事情涉及到了皇室,這個传說的真实姓立即就多了许多。 “杨纪,我之前问你的事情,你先别着急回答。你看這样如何。這次参加武科举,如果你取得了名次,榜上有名,我也不阻拦你;而如果你失败了,沒有在武科举中取得名次,那么按照朝廷的规矩,就要再等三年,那個时候也就沒有多大的意义,也证明你并不见得就适合武道。那时候,你再跟从我学习文道如何?” 史师道,說到底他還是有些不死心。难得遇到一個看得上眼的,就让他這么轻易放弃,心裡总是有些不心甘。 杨纪默然。這次的武科举对他意义重大,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真的失败了,杨纪不敢想像這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打击…… “无论如何,我都要成功!” 杨纪狠狠的握紧了拳头,暗暗对自己道。 虽然史师說的合情合理,但是对杨纪来說,這次报名参加武科举,寄托了他太多的期望。在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他根本不想去思考這些东西。 “让我再好好考虑吧。” 杨纪道。他不是轻易认输的人。 “呵呵,也好。” 史师笑了笑,并沒有进一步逼问。杨纪的這种姓格也是他欣赏的地方,若非這种姓格,也写不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這样的句子了。 “這份文圣的笔墨残片你收好吧。” 史师指了指桌上,道: “這件圣物虽然是我送给你的,但也并不是仅仅是为了你好。這裡面也有我的一份私心。文圣笔墨和天下文道息息相关,如果你成功了,也就等于是天下间的学子,文士、文师都成功了,是千万人的成功,而我們文道一脉也就成功了。” “只要文道的盛世能再次降临,那這一切就变得有意义。而我,就算死也瞑目了。——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史师說着,深深的看着杨纪。 生平第一次,杨纪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种深深的责任。文圣的笔墨,這是任何人都求之不得的。 杨纪必须得承认,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他心中也生出了想要据有己有的心思。然而此时回過神来,才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文道复兴谈何容易,想要重现“读书成圣”的文道盛世更是难上加难。史师把這片“文圣的笔墨残片”寄给他,但同时也相当于把這份责任传承到了他的身上,這不得不让杨纪感觉到了沉重。 “多谢老师,学生一定会勉励而为。” 片刻之后,杨纪吸了一口气,深深的跪了下去,做出了選擇。 史师望着身前的杨纪,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