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自幼被弃黯然伤
他說着,从怀裡掏出一個布囊,解开后,从裡面抓了一把大钱,数了数,足有一百六七十個,直接就给了刘裕。
刘裕微微一笑,收下了钱袋子,說道:“檀兄弟看起来从北方南下,也是有些积蓄的啊。祝你们在京口以后能安居乐业,一切顺利。”
檀凭之看着刘裕,說道:“今天我是特地来找刘大哥你的,刚才去了你家,结果你兄弟說你来渡口卖草鞋了,我這才一路赶来,就是邀請刘大哥你去参加我們的社戏。”
刘裕睁大了眼睛,奇道:“社戏?”
檀凭之点了点头:“是啊,现在這京口集中了几百家北方流民,大家都被集中安置到了侨置的费县了。”
“虽然耕地现在還沒有分,但是州裡的官吏们,哦,就是那天见過的那個刘毅刘从事,他带着我們去了一個侨置村安顿了下来,說是耕地的事情等刁刺史上任后再說,先住下。”
“然后就是今天有贵人前来,說我們北方流民南下不易,今天正好是黄道吉时,就出资让我們欢庆一把,還有各种杂耍表演呢!”
“老实說,我們這些北方人南下一路艰苦,哪還管得上這些家乡的欢庆仪式,可是今天,连俺老家的皮影戏都看到了。”
“刘大哥,昨天是你帮了我們,這個社戏,你說什么也要参加的。”
刘裕勾了勾嘴角:“贵人?是昨天在你们那船之后的那一船的两個士人嗎?”刘裕的眼前开始浮现起那两個贵人飘飘欲仙的模样。
檀凭之摇了摇头:“不,不是他们,這回我們可是走了大运了,居然碰到了教主活神仙前来,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呢。”
刘裕的神色一变:“教主活神仙?你說的是天师道?”
天师道乃是中国传统中最古老的宗教,也是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相传是由东汉时的真人张道陵所创,這個道教流派供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崇信,在战胜了中原地区原始的巫教之后,成为了中原的主流宗教形式。
张道陵死后,其孙张鲁继任为天师道的教主,這时候的天师道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入教的信徒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入会费用,此后就是教中兄弟一律平等,会有各种宗教仪式,由道官和祭酒们为其祈福,从此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
东汉末年,信奉道教另一個流派太平道的黄巾军发动了大起义,而张鲁则趁机在汉中一带起事,攻占了整個梁州地区,自任“师君”,为天师道道最高首领,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建立起了一個****的政权。
初入道者称“道民“;入道已久,并信道入精深则任“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祭酒则为一治道民之本师,并要定期聚会参访。
张鲁的好景不长,北方枭雄曹操最后向汉中出兵,张鲁无法抵挡,主动請降,于是从他到几万户信徒,都被迁入了关中,由于张鲁早早归降,天师道的力量和信众基本得以保留,从此在魏晋时代大肆地向着全天下扩散。
而随着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北方的天师道徒众很难立足,开始大量地南下,由于东晋的上层士族们喜歡清谈,老庄之道的玄学,与天师道的教义有相合之处,因此天师道,或者說五斗米道,在江南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說是国教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在這京口之地,由于某种原因,刘裕对天师道并无好感,信奉天师道的信徒们,多半会在名字后加一個之字,以示与其他非信徒的区别,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他们家族就是天师道的信众。
刘裕看着檀凭之,喃喃地說道:“檀兄弟的名字也带了之字,這就是了。只不過,這回你见到的真的是天师道的教主孙泰?”
檀凭之的脸色微微一变,讶道:“刘大哥并非是教中兄弟,怎么会知道我家教主的名讳呢?”
刘裕叹了口气:“贵教在南方太有名了,孙大教主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想不知道也难啊。”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檀凭之,“檀兄弟是北方人,怎么也会信這天师道呢?”
檀凭之微微一笑:“我們家在北方世代信奉神教,父祖辈受神教的恩惠颇多,不瞒你說,這回我們举家南下,也是得了游方祭酒的法旨,要我們南下大晋,抵抗胡虏呢!”
刘裕睁大了眼睛:“天师道還会做這种事情?让你们道民南下投晋?”
檀凭之点了点头:“是啊,祭酒大人說了,胡虏凶残好杀,信的也是那番邦异教,天师道乃是我华夏祖传的神教,只有在汉人正溯的南方大晋,才是我們真正的故乡,现在胡人即将南下犯我大晋,天下各地的道民,都应该赴难来援,保卫大晋,也保我天师道。”
刘裕叹了口气:“這么說来,天师道這回還是做了不少好事了。”
檀凭之的眉头一挑:“听刘大哥的意思,神教莫非在江南沒有做什么好事嗎?小弟久居北方,并不清楚這些,還請刘大哥见教。”
一边久未开口的徐羡之恨恨地說道:“岂止沒做好事啊,咱们這京口可给這天师道妖人害惨了!”
檀凭之的脸色一变:“小兄弟,這是怎么回事?”
刘裕勾了勾嘴角,說道:“那還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們京口這裡,也是天师道香火鼎盛,就跟你檀兄弟一样,二十年前,北方大批流民南下,在此定居,而天师道当时的大祭酒卢悚,也是在京口一代广结善缘,招收了许多信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