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鐵腕
畢竟不管是SATE還是山河集團,一直的打算就是與聖光社進行合作,他們考慮的不過是什麼時候下場而已。也是因此,這兩家企業的內部早就做好了各種預案。
同樣,冬川澈這邊也是如此。他與慄山專務以及寶總也是合作了多年,雖然彼此之間因爲商業競爭,也經常是虛與委蛇,但如果一定要在日本與華夏尋找合作對象,那他還是更願意與這兩家企業合作。
公司與公司之間就是這種關係,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可能存在百分百值得信任的盟友關係。
既然找誰都要防着,那還不如就找這兩個能力很強,而且有過多年合作關係的老朋友。
談判的過程很順利,三人是下午四點多見面,在社長室裏相談甚歡。
隨着時間走到下午五點多,下班時間來到,隨着冬川澈帶着兩人有說有笑的來到公司一樓大廳。
在公司裏無數員工們驕傲又佩服的眼神中,在川口夫婦以及野木大媽等人“社長好”的招呼聲中,冬川澈也是臉上掛着笑意的與大廳裏的山河集團還有SATE的高層點頭示意,然後又與那幾個正在和小夜子她們微笑聊天的太太們微微鞠躬示意。
很明顯,不管是慄山專務還是寶總,他們都知道冬川澈這次還是會選擇與他們合作。
或者說,冬川澈今天在電話裏答應在公司見他們,這個信息釋放出來之時,事情就已經八九不離十了。而隨着掌機聯盟的建立,三家公司的合作必然也會變得更加緊密。
也是因此,今天他們也都不是一個人獨自前來,他們不僅帶上了各自的太太,也帶上了公司的一些高層,等會兒晚上進行聯誼聚餐。
這次聚餐來的其實也都算是大人物。
寶總和慄山專務就不談了,就算是剛剛那個熱情對冬川澈鞠躬,然後看到冬川澈伸手後滿臉榮幸的SATE本部部長,那手下也是管着小几千號人。
這種飯局,含金量很高。
要是能在裏面認識幾個大佬,那對相關行業的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次改變職業生涯命運的轉折點。也是因此,此時大廳裏的不少普通員工,都是又驕傲又嚮往的看向這邊。
嚮往自然是嚮往這種風光的場面,至於驕傲
那就更不用談了。
看着人羣中間衆星捧月的冬川澈,公司的一些女職員的眼睛裏都快冒出崇拜的小星星了。
聖光社算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因此公司裏的大部分職員,其實也算是親眼看着聖光社,看着冬川澈從四年前那個沒什麼社會影響力的小老闆,看着冬川澈從那個其他公司老闆過來談事情,都要親自快步下來接見的小老闆,一步一步爬到如今這個地位。
人本來就或多或少有點慕強心理,而這種親眼見證一個傳奇的誕生,衝擊力還要更強。
這就好像你表哥家裏本來條件一般,結果出去創業個幾年,回來直接變億萬富豪。這帶給人的情緒衝擊力很強,而且
親戚之間,如果有哪個親戚突然發了財,可能其他親戚產生的更多情緒是嫉妒;公司裏面,如果老闆天天開豪車,員工的情緒可能也是會有些感覺到不公平,但聖光社不同。
雖然聖光社內部的競爭很激烈,工作強度也很大,但福利待遇也很好,而且相對比較公平,屬於是作品賺的越多,員工也賺的越多。
再加上冬川澈雖然從來不宣傳什麼【公司就是第二個家】【要把公司當做自己家一般愛護】之類的腦癱言論,但也從來不搞什麼官僚作風。
因此聖光社內部的工作氛圍其實也是非常不錯,大家都在爲做出更好的作品而共同努力。也是因此,聖光社的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與榮譽感,也的確比其他公司要更強烈一些。
這種氛圍的影響下,聖光社的公司員工看到冬川澈在外面很有面,他們不僅沒有產生什麼負面情緒,反而更多是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在周遭這些年輕的小職員羨慕又自豪的眼神中,冬川澈隨意與這次過來幾個重要幹部聊了兩句過後,便帶着一大羣浩浩蕩蕩前往了停車場,而在那裏,等候多時的公司司機班,早就將豪車停成一排。
該說不說,東京雖然是亞洲最大也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但這種十幾二十輛豪車一起出行的場面,還是有些壯觀。
特別是當車輛來到銀座那繁華的街頭之時,每到紅綠燈,總是會有些年輕的男孩女孩掏出手機拍照。不過很明顯,此時正在車內的冬川澈與寶總還有慄山專務也都習慣了這種場面。三人只是聊着業務方面的內容。
不過,其實也沒太多東西可以聊。
且不說SATE與山河集團本就想要與聖光社合作,三家公司之間彼此都非常熟悉。而且,雖然之前SATE與山河集團都沒下場,但他們也一直在派人與聖光社的幹部們聯繫,只不過事情一直沒徹底敲定而已。
在這種條件下,只要三方達成合作意向,那幾乎就是無縫接入。因此,三人聊着聊着,話題就去到了電競那邊。
“電競這邊的事情,問題不大。只要你能兌現你的承諾,未來將那款遊戲在華夏地區的主動權全部給到我們山河集團,那麼華夏這邊的電競行業,你就不需要過多操心了。來,川口兄弟,嚐嚐我們華夏的煙。”
“阿里嘎託,謝謝寶總。”
寶總一邊對冬川澈說着,一邊有些客氣的給正在開車的川口遞過去一根香菸。
川口客氣的接過肩後遞來的香菸,然後又透過後視鏡看了一眼後排的三位大佬,他的眼神中也滿是享受,臉上都快露出《亮劍》裏那個王有勝的小嘚瑟表情了。
如今他川口也是聖光社的一員大將,不過,他的確只有中人之姿,工作能力沒那麼突出,因此手上管理的基本也都是一些非核心的業務。但如今整個東京的上流圈子裏,沒人願意輕易得罪他。
沒什麼別的原因,圈子裏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川口是冬川澈的絕對心腹。也是因此,寶總這種級別的大佬在抽菸時,也會主動分他一根。
川口有些小嘚瑟,叼起煙,然後打開了車內的換氣系統。
而隨着車外的新鮮空氣涌入,這邊剛剛點上一根的冬川澈也是用夾着香菸的右手的大拇指稍微搓了一下耳後的頭髮,然後對寶總說道:“華夏地區電競行業的主動權給到你們,沒問題,但未來如果遇到需要合作的賽事,以及選手培養方面的問題,一切還是要以我們這邊的意見爲主,而且我們這邊還要成立選手工會。”
冬川澈淡淡的說着,但語氣中的意思卻是不容置疑。
電競這個行業,規模太大,他一個人不可能全部喫掉。而且華夏那邊的市場情況,也不可能讓這麼大的一個行業被外國公司掌握。
因此,華夏地區的電競產業,只能交給山河集團去處理。甚至來說,未來《英雄聯盟》這款遊戲在成立《製作委員會》後,還需要給出【《英雄聯盟》遊戲在華夏地區有着百分百自主權,且,如果未來山河集團與聖光社結束合作,山河集團也有權花費XXX金額,買下《英雄聯盟》在華夏地區的獨立運營以及開發的權力】。
這個讓步非常非常大,幾乎等於是,只要山河集團繳納罰金,就能將【《英雄聯盟》華夏版本】完全買下來!但還是那個道理。
華夏的市場比較特殊,不與山河集團合作,不做出如此巨大的讓步,未來《英雄聯盟》在華夏地區就只能喫遊戲賺的錢,電競行業很難徹底發展起來。而做出了這個讓步,冬川澈不僅依舊能喫到遊戲賺的錢,還能喫到華夏電競行業的錢,而且《英雄聯盟》未來在華夏地區的運營管理,再包括比賽費用,都是山河集團承擔。
至於風險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嚷嚷皆爲利往。
山河集團的確可以花天價買斷華夏區的《英雄聯盟》,但協議裏會規定,山河集團不具備在華夏以外的地區開展電競產業的權利,同時也無法將遊戲售往海外。
簡單一些來說,如果山河集團未來要進行切割,那麼他們雖然能獲得《英雄聯盟》在華夏的完全主導權,但他們不僅要賠付一筆天價的罰金,而且也無法再獲得《英雄聯盟》在外海的電競與遊戲市場的分紅。
在這些條件的限制下,除非華夏地區的市場份額能超過50%,否則山河集團就沒有切割的理由,因爲那樣反而是在損害他們自己的利益。
在這種限制下,冬川澈願意答應寶總的條件,畢竟這種條款,其實也就只是寶總給山河集團上的一個保險,同時有了這些條件,寶總才更容易去說服有關部門。
華夏地區的電競主導權,冬川澈可以給到寶總。不過,在沒有出問題之前,他還是希望將整個遊戲的電競聯賽的運營權利,掌握在自己手裏。
沒什麼別的原因,他不是很相信華夏電競行業的運營能力。或者說他相信山河集團在宣發以及服務器、活動運營等賺錢方面的能力,但他不相信華夏有能力可以搞好一個需要運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競技類聯賽。
說起來也是有些弔詭。
華夏的市場大小、資本雄厚程度以及人口數量,都是中日韓裏最強的那一個。但是像電競聯賽還有足球聯賽這種需要長線運營,且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見成效的行業,華夏就是做不起來。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華夏的很多資本.有些不夠遠視。
就好像足球,爲什麼華夏的足球產業差不多是與日韓同時間開始發展,但結果人家日韓現在踢進了世界盃,而且還產出了不少國際一流球星?
不是因爲什麼黃種人踢不好球,而是因爲足球這個行業,需要時間沉澱。
足球產業的核心在於球員,而培養一個球員需要的時間那都是五年起步。
也就是說,搞足球行業,可能要先默默的持續投資個五年十年,然後纔有可能出成果。但很多華夏的資本家,更看重眼前的利益。
說句難聽點的,誰不知道三十年的XX貸款雖然在當下能聚集大量資本,但也會嚴重透支未來的市場消費能力,最後導致經濟出大問題,但那些鋼筋混泥土做成的玩意兒,不是一樣被炒上了天?
這一切都說明了,華夏的很多資本,的確是不那麼重視長線。而電競行業其實和足球行業一樣,核心都是人,有厲害的選手,聯賽纔有人看,而培養電競選手與培養足球運動員一樣,也是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
也是因此,冬川澈需要完全將未來聯賽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未來《英雄聯盟》如果爆火,那麼他歡迎資本進來搞戰隊賺錢,但那些戰隊必須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培養青訓,培養年輕的選手。而且除了人才培養計劃之外,有過前世經驗的他,其實也有些看不上國內競技行業對選手的態度。
是的,華夏的競技行業,而不單單是電競行業。
其實華夏的足球籃球包括電競,都有些畸形。而畸形的原因之一,就是選手在面對俱樂部時,地位有些過於弱勢。
比如足球,其實在2005年之前,華夏的足球水平不算太差,而且還是涌現出了不少人才。但爲什麼最終足球垮了?
因爲球員在面對俱樂部時,地位過於弱勢。
當年國內的不少球員可都是有留洋歐洲聯賽的機會,但國內俱樂部不放人。
是的,不放人。
有歐美的俱樂部來買人,但國內的俱樂部竟然不放人。這聽上去有些黑色幽默,但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情。
原因也很簡單。
當年國內俱樂部給球員的工資非常低,很多球員,一個月也就大幾千,小几萬。雖然這個數字在當年比起普通上班族,也不是個小數字。但問題是,當年在國內最頂級聯賽踢球的球員,一個月給俱樂部帶去的各種廣告代言、直播分紅等收入,那都是幾十萬幾百萬起步。
簡單一些形容,你每個月給公司賺五十萬,但公司就給你發兩萬塊錢的工資。這個工資對於普通人來說,的確不低了,但合理嗎?
而且當時國內的球員是沒有肖像權的。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國內俱樂部的球員,不管是出去代言做廣告還是什麼,賺的錢全部都歸俱樂部。而且俱樂部安排的代言廣告,球員不能拒絕,而球員唯一的收入就只有工資。
當時的足球環境就是這樣。
一方面是當時國內俱樂部給球員的工資很低,按照球員的收入與貢獻比例,俱樂部基本就是白嫖了一羣人擱那踢比賽,給他們賺錢;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國內球員的身價也的確不高,最高也就幾十萬歐元的身價。
在這種情況下,俱樂部自然是不願意放人。
事情到這裏其實也還算正常,雙方有合同契約,俱樂部算了賬,發現強行留下球員更賺錢,那肯定是不想放人,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問題在後面。
合同是有到期的那一天,如果俱樂部強行留下球員,那麼如果球員生氣了,完全可以不與俱樂部續約,等合同到期後以自由身免費走人,最後讓俱樂部承受損失。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歐洲俱樂部如果球員選手真的想要離開球隊,那麼球隊也會選擇放人。但在華夏不同,球員合同到期,要麼續約,要麼直接封殺。
是的,直接封殺。
簡單一些形容,只要想喫足球這碗飯,就要挨【刀子】,辭職跳槽想都別想。
這種事情聽上去很誇張,但其實一點也不誇張,2024年了不是一樣有公司嚷嚷着【員工離職要給公司賠償“培養費”】?
打工人本就是弱勢羣體,而當沒有爲弱勢羣體發聲的機構時,弱勢羣體就會被喫幹抹淨。
這一點,電競行業也差不多。
雖然因爲時代不同,電競行業選手的遭遇要比當年職業球員待遇好上不少。但什麼卡合同,逼迫正值當打之年的選手要麼留隊,要麼退役這類的問題,還是時有發生。
這些事情看上去,對於冬川澈而言都是小事。但還是那個問題,競技行業,選手是一切的核心,沒了厲害的人氣選手,那聯賽還有誰會去看?而聯賽的熱度下降,最後還是他這個老闆少賺錢。
基於以上種種,冬川澈必須要親自去抓選手待遇這方面的事情。或者直白一點來說,他要成立一個選手工會去保護選手的利益,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這個行業,最終讓整個比賽更加好看,人氣度更高,最後最後,他也能賺的盆滿鉢滿。
想讓一個行業有良性發展,想讓一個行業能存活更長的時間,那麼資本與打工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就必須要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但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很容易會影響到一些俱樂部的短期收入。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他冬川澈的鐵腕統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