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升職記 第64節 作者:未知 被停職的第二日,俞憫嫣來探望她。第三日,李芸環就跑過來了。 正巧迷寺丞這日來蘇府繼續調查,五公主氣勢洶洶的過來,他不得不暫時讓道在府外候着。 “師父!這到底怎麼回事。” 李芸環顯得比她這個當事人還急,“你怎麼可能草菅人命,到底是哪個殺千刀的給你按的罪名?” 蘇芷涵倒是閒在的於書房看書,李芸環進門,她才把書放下。 她將事情經過告訴給李芸環,然後小聲道,“公主殿下,你回去後給三公主帶個話,注意東宮。” 李芸環瞪大眼睛,“你是說太子他……” 蘇芷涵做了個噤聲的收拾,李芸環捂住自己的嘴,點點頭。 五公主沒有在蘇府多留,從蘇芷涵那邊敬了任務便離開了。 緊接着,米寺丞進府,和她說這樁案子刑部將會介入,協助審理。 不用問,都知道這是誰的意思。 蘇芷涵沒有難爲米寺丞,讓他按照流程去做,也讓全府上下都十分配合。 到了晚上,蘇府大門緊閉,沒有任何府外的人進來。蘇芷涵叫來福兒,交代給她幾句話。 “明日你送小蝶去學堂,然後把我的話帶給關姐姐。” 福兒點頭,“放心吧,小姐,我會帶到的。” 該通知的都通知到了,蘇芷涵開始了她的清閒生活。整日裏兩耳不聞窗外事,她只悶在府中,讀書習字,偶爾畫個畫,教小蝶功課,教福兒下棋。 這一過就是七日,轉眼間到了刑部和大理寺會審的日子。 刑部侍郎和大理寺迷寺丞坐在上堂,蘇芷涵進門,坐在下堂,而那幾個男子就在下堂站着。 刑部和大理寺查到的證據對於蘇芷涵很不利,解祈昂首挺胸,一副已經知道結果的模樣,就等着判蘇芷涵喫牢飯。 反觀蘇芷涵氣定神閒的坐着,一點沒有即將有牢獄之災的自覺。 “啓稟大人,我妹妹就是讓她虐待死的,什麼大理寺少卿,爲君爲民蘇大人,都是胡扯。背地裏草菅人命,就是個道貌岸然的主兒。” 蘇芷涵聽他一番慷慨陳詞,不禁稀奇,幾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刑部侍郎轉過來問蘇芷涵,“蘇少卿,你可還有辯駁?” 蘇芷涵搖搖頭,“我沒有。” “既然如此,那只有得罪了。” 刑部侍郎剛要宣讀判決,突然有侍衛來報,說是三公主和太子到了門外。 衆人皆是震驚,緊接着,刑部侍郎和米寺丞趕去迎接,返回時堂上多了兩把椅子。 “皇兄來的太快。”三公主率先言道。 太子笑笑,“我也不知道三皇妹也來。” 三公主也笑,“我是來旁聽的,順便給兩位大人提供個新案子。例如解家是怎麼被滅門的,真正的解祈是如何被頂替的。” “皇妹。”太子突然道,“我也查到了,不如我先說。” 三公主頷首,“自然是皇兄先請。” 其他人茫然的聽着他們你來我往,然後又見太子奪過侍衛手裏的長刀三下兩下就把那幾個人給抹了。 “太子殿下!”刑部侍郎大驚道。 太子丟了長刀,“本宮查到,此人是冒充真的解祈,把解語籌碼到處訛詐。身上有不少命案,今日本宮代行刑,兩位大人儘可結案,還蘇大人清白。” 這場鬧劇在太子揮刀之後落下帷幕。蘇芷涵同三公主共乘時,特意謝道,“多謝公主殿下搭救。” 三公主搖頭,“不必客氣,娉婷剛把證人送出城,不能趕過來。我本想如果皇兄死不認賬,就讓證人出來,大家一起評評理。沒想到他認的倒是快。這件事即使不能教訓他,起碼也能給他添點堵了。” 蘇芷涵低眉淺笑,再擡眸時,問了一句一直都想問的話。 “公主殿下對那個位子可有興趣?” 三公主臉色未變,順着她答,“如果我說有呢?” “那您一定是繼陛下之後的又一代明君。”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蘇芷涵隨即掀開簾子,望向馬車外,眼見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 其實她早就想這麼說了。 作者有話說: 第九十七章 這樁事兒過去後, 以李芸環爲首,幾人聯手爲蘇芷涵準備了豐盛的酒宴。 她們將酒宴定在了鴨寶樓,在七葷八素兩點心一湯的環繞下, 還有樓的特色烤鴨以及美酒佳釀。 李芸環率先舉杯,“慶祝師父黴運遠去, 好運當頭!” 關娉婷跟着附和, “大難過去有後福!” 蘇芷涵笑笑, 和她們碰了酒杯。 “謝謝大家爲我費心。” 俞憫嫣笑道, “應該的。” “是啊,是因爲蘇少卿先真心待人,所以大家纔會同樣傾力相助。” “好,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蘇芷涵又敬其他人一杯, 接着,衆人開始動筷。 “這地方還是關統領推薦的。”李芸環夾了鴨肉放到蘇芷涵碗中, “這的烤鴨可是一絕。” 關娉婷緊跟着夾了雞肉給她,“這的香酥雞也不錯, 還有,這扣肉,牛肉悶罐,烤羊腿, 清蒸碟魚,都不錯。” 蘇芷涵打趣她, “沒想到關姐姐對美食也很有研究。” “五公主對宮宴早就頗深, 而我對洛陽城哪家酒樓面館好喫都非常清楚。”關娉婷繼續給她和三公主佈菜,“以後你想在外頭喫什麼問我就行。” 蘇芷涵去常碗中的雞鴨魚肉, 每一道都很美味, 煎炸的外酥裏嫩, 碳烤的脣齒留香,沒有一樣是砸招牌的,就連酒釀也很醇香甘甜。 禁令解除,蘇芷涵恢復了查案的權利,繼續行使大理寺少卿之責,她在百姓中的口碑不降反升,名聲大噪更勝從前。 半月之後,朝廷突然接到急報,淮南遭受秋天旱,糧食數量大減,需要朝廷播放糧款救濟。 因爲涉及地方廣泛,百姓人數較多,陛下特派皇子親往賑災,以彰顯皇恩。 三公主請命前往,這樁差事便落在了她的頭上。 關娉婷剛好也被委派任務,無法走開,於是三公主找到了蘇芷涵,託她一同前往。蘇芷涵當即答應,三公主才幫過她,現在也是她回報一二的時候了。 七日後,蘇芷涵陪同三公主一起前往淮南,隨行的還有數十名侍衛負責押送糧食。 等抵達淮南州縣,剛入鎮子,便有一羣流民朝着馬車衝過來要喫的。 三公主下令,先發給他們一些乾糧,隨後車隊繼續行進。 來之前已經通知了淮南知府,一經匯合,她們立馬統計人口,按照人頭髮放糧食,順便在知府門前佘粥發乾糧,先救救急。 “大家慢一點,不要搶,都有的。”三公主擦了擦額角,繼續幫着發放乾糧。 蘇芷涵在她旁邊幫忙盛米粥,“要不要到後面歇會兒,我來幫他們就行。” 三公主卻是搖頭,“我既然來了,就不會躲在後面,是要跟你們一起幫忙的。” 來拿乾糧和粥的百姓越來越多,她們的人手不是很夠,不止侍衛們、知府家僕在幫忙,三公主,蘇芷涵,還有知府都親自上陣。 後面幾日,蘇芷涵和三公主這邊繼續發放乾糧,知府那頭帶着人,同時發動所有縣令去準備把糧食送去各家各戶。 經過半月的協作,淮南的秋旱終於得到緩解,流民也少了。 可與此同時,又出了另一檔子事,山上的流寇突然下了山,專門掠奪糧食,如果不給就擄走人家的媳婦兒孩子,要挾交出糧食。 “哪裏來的流寇如此猖獗。”三公主蹙眉道。 蘇芷涵看向知府,“之前可有過此等狀況?沒有考慮剿匪嗎?” 知府嘆聲氣,“有過,也圍剿過,可鎮子以南的烏山易守難攻,從來沒有攻成功過。” 這時候,突然有侍衛前來稟報。 “大人,鎮子東頭老程家的孫女兒被匪寇擄走了,現在要贖金,銀兩和糧食都要。” 淮南知府忙道,“把程家人請過來,再議對策。” 等程家的人都到齊了,蘇芷涵與三公主旁聽知府與這一家人商量對策。 “你們中出一個人,與我們的人一同去山腳下。我們的人會在四處埋伏,而去的那個人只需要帶着銀子和糧食當個障眼法就好。” 知府原本安排的好好的,程家老太太卻突然不同意了。 “大人吶,我家裏沒什麼人可以去了,我一把老骨頭,我兒子還要養家餬口,下邊兩個孫子更不能去。” “老人家,依您看,是想作何安排呢?” 蘇芷涵出聲,所有人都看向她這邊。 放糧的日子裏,鎮子裏的人也都認識她們了,就連消息最不靈通的人都知道她們是從洛陽來的。 程老太欲言又止,但最後還是說了出來,“我們沒有錢去贖人,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更沒有能去冒險的人。我這個孫女命苦啊,也許就是她的命數吧。” 聞言,蘇芷涵已經蹙起眉,“您的意思是放棄這個孫女了嗎?” “不是放棄,她是我孫女,怎麼能放棄呢?”程老太矢口否認,“就是條件不允許。” 放棄已成事實,再多的藉口都是粉飾,但她不能眼睜睜看着一個無辜生命因爲家人的放棄而消亡。 於是她這樣說,“這樣,錢和糧食都由官府出,人也由官府的人假扮,您意下如何?” 程老太立馬就高興了,千恩萬謝,說了不少好話,這才和兒子孫子們回家去。 他們走後,蘇芷涵便交代了知府一些細節,讓他準備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