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难题
留下周延儒一人在房间裡,片刻后有巨大的响声传来,似乎是掀翻了桌子,又有瓷器碎裂的清脆声,总之,在外面等候的人都是脸色苍白。
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会儿,之后周延儒有些疲惫的声音传了出来。
“进来收拾一下。”
那些婢女才胆战心惊地走进房间,看见满地的狼藉更是一点多余的声音都不敢发出,只小心捡拾着地上的碎片。
周延儒躺在椅子上,眼中很迷茫,感觉浑身无力。
這是怎么了?
怎么会突然就成了现在這個样子?
他跟闵洪学商量這件事的时候交待地很详细,刘悦是肯定要杀的,但是为何這人沒死?還落到了锦衣卫的手裡?
那王力也是個蠢猪,怎么会被锦衣卫抓到把柄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到底是谁知晓了他们的计划?
记住網址.com
不可能会有人无缘无故就将王力给抓了,他觉得总该是有什么环节出了差错,但是到底是哪裡呢?要說锦衣卫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逮到了王力,那他是不相信的。
但现在這個结果就摆在他面前,如今崇祯很是愤怒,闵洪学也被处死,他的威信一落千丈,已经镇压不住百官,许多人虽然明面上沒有表现出来,但实际心裡怎么想,他都明白。
他也是从今天才真的感觉到,這個崇祯怎么变得這么厉害了?完全沒有曾经的稚嫩感觉,反倒像是一個老谋深算、在皇帝位置上坐了十几年的感觉,此前一直引而不发,现在知晓了自己是幕后主使,却也按捺住了心中冲动,沒有直接干掉他。
不管如何,他這次是真的栽了,崇祯现在肯定還会继续用他,至少短時間之内他不会有什么問題,但之后呢?
在权利的巅峰站過了,就根本不想再落下去,就算只有一丝机会,他也会拼命抓住。
渐渐地,一個疯狂的想法在他脑中凝聚。
……
崇祯并不在乎其他臣子怎么想。
在他眼中,他用锦衣卫救了温体仁,博得了百官的赞赏,锦衣卫的形象已经变得好了起来,接下来他就可以继续为锦衣卫造势。
這是他手上最锋利的一把刀,自然会多加利用。
将锦衣卫重新带回到百官面前,這才是他此举最重要的目的。
至于因为這件事而产生的其他效果,他虽然也欣然接受了,但也只是小惊喜,沒有太放在心上。
不過温体仁這次算是在百官面前好好地露了脸,作为一個被害者,往常的形象也不错,不错所料的话他地位会很快提高。
只是联想到在模拟人生温体仁的那些所作所为,崇祯不禁眯起了眼睛,摇了摇头。
片刻后,他叫着曹化淳,两人再次前来观看那名为土豆的植物,此刻已经开過花,但却并不结果,崇祯很疑惑,這跟他预想的不一样啊。
他也在集市上问過那些老农,都是說着,开花之后,花朵会枯萎,随后从那個地方长出一些小的果实、或者菜蔬,基本上菜农们都是這么說的,但是眼前的這個土豆却令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开花不结果,這是什么情况?
但他還有耐心,反正有多余的時間,等待就是了。
其实他心底有些不安,现在是秋冬季节,天气严寒,若是這植物不耐寒,那可就真的是罪過。
但看样子,既然可以开花,而且开花的时候不似萎靡,那么這植物就应该可以长大,毕竟是仙家赐予,虽然沒有任何理由,但他就是觉得不会有問題。
继续等待吧。
他在這裡停留了一段時間,随后回到乾清宫,将奏折都大致看了一遍,脑中在想很多事情。
现在朝廷的格局终于有了变化,今日很罕见的有人站出来出声,只为心中的那股正气,這种事情许久沒有发生過了。
崇祯一直觉得,想要朝廷清明,他是最关键的,如今他改变了,朝廷有了效果,這是很好的一個迹象。
但是還不够。
太慢了。
一想到陕西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事,又想到如今在东北盘踞、对大明一直虎视眈眈的后金,他心中就绷紧,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
片刻后,他对曹化淳說道:“去将内阁大臣都請過来,朕有要事与他们商量。”
不一会儿的時間,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就来了,崇祯既然說了是要事,那他们定然不会拖沓,温体仁還沒跟自己儿子团聚多久,周延儒也沒有在家裡平息好胸中的怒火,此刻崇祯一句话還是将他们都带了過来。
只是,气氛未免有些不太对劲。
温体仁這次真的不再是什么老好人的模样,刻意地和周延儒站得很远,其他内阁大臣也只是看着,眼中带一抹莫名神色,并不說话。
崇祯就假装沒看见。
“此次叫诸位爱卿前来,是因为明年春科举事宜。”
诸位内阁大臣闻言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马上就是崇祯四年,這個时候自然会开启崇祯年的第二次科举,出题自然就是一件大事情。
但现在時間還是太早了,他们被叫過来的时候也沒想過会是因为科举。
“陛下,恕臣直言,现在出题未免太早,会有泄题的风险。”
以为内阁学士出声,其他内阁大臣也都点头,這句话不无道理,虽說在场的都是朝廷大臣,自然不会做出泄题的事情,但一旦這個消息传了出去,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小漏洞。
泄题不是小事情,在座的都不想背负风险,因此出言請崇祯延缓一下。
但崇祯却摇头了。
“朕觉得科举乃是一国大事,自然是越早越好,若是觉得有不妥了,還可以更改。”
“至于泄题的风险,朕并不担心,在座的都是我朝中大臣,并且這次不会定题,所以无需担心太多,简单来說,此次只是朕在提醒诸位爱卿,要想一個好一点的题目。”
“關於题目怎样才算好,朕心底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到底合不合适,总之,這一次的题目不要太拘泥于形式,务必是可以解决当今国家大事的……比如解决粮食問題、解决北方的战事問題。”
几位内阁大臣互相看了看,怎么也明白不了为何崇祯這般急迫。
但皇帝想要做的事情,他们拦不住,也就不多說了。
只是……這科举的题目,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解决粮食問題?解决北方战事問題?
這些东西就连当今的朝廷都解决不了,就算把這個問題当做了科举试题,那些读书人又能有什么办法?
指望前半辈子只会读书吟诗的家伙解决国家大事,太虚妄了。
崇祯背過手,皱眉,带着试探道:“有关此事,還請诸位爱卿们回去之后再细想,朕会在此等候,若是你们有什么想法,自可以随时与朕商议。”
内阁大臣们相视一番,最后皆行礼告退。
诸臣离开之后,崇祯一個人坐在龙椅上,心中不断在思索。
他总觉得,现如今最紧要的問題是要解决南方各地的农民贼军,但是他已经看過了大明未来的发展轨迹,朝中的官员根本解决不了這個問題。
所以,他這次科举的试题,他力求变化,不想按照此前的科举一般,去考什么论语、孟子,心裡有了初步的思路,但具体该如何施行,他并沒有想好,毕竟他虽然当過一次平民百姓,却不知晓该如何解决农民問題。
如今大明连年天灾,粮食自然是不够的,而且就算是给了粮食,那些贼军也未必会就此停手,总之,問題太多太复杂了。
他仍然很迷茫。
但是,這是摆在眼前不得不去解决的事情。
纵然再怎么困难,他终究不可能退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