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十二章 密室惨案设悬念

作者:未知
一顶轿子直接来到府衙,从角门进去后,一直到二门才落地。 二门站着一個十二三岁的小子,看到况且就上来行礼道:“况公子,老爷在后堂等您哪。” “小兄弟,你认识我?”况且看這孩子稚态可掬,顿生好感。 “是那天考试时认识的,你不认识我,我是老爷的书童。”小子說罢,就在前头领路。 “书童?” 况且心裡想着,可能是练大人府上的家生子吧,不然不会买這么小的孩子做书童。 他還是第一次来府衙,前面大堂是什么样他沒见過,不過后面跟正常大户人家差不多。穿過庭院后,又走過一趟房屋,這才到了府衙的后堂,实际就是内宅。 到了這裡,就看到练达宁和一位中年妇人并肩站立着,两旁雁行排开十几名丫环婆子。 “况且,這裡。”练达宁打声招呼。 况且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盯在他身上,练达宁這一声喊,這些人盯的更紧了,好像要从他脸上发掘出金矿来。 况且感觉身上脸上快被這些目光灼穿几個洞了,他强抑着窘迫,快步低头走過去,来到练达宁身边躬身施礼:“弟子况且见過老师。” “免了,况且,见過我夫人,就是你师母吧。” 况且急忙双膝跪地,大礼拜倒:“弟子况且叩见师母。” “快起来,快起来,這可使不得。”况且身边的夫人急忙让几個丫环把况且拉起来。 况且见到练达宁可以不跪不拜,可是师母如母,就得跪拜了。 练达宁夫妇两人都穿着家常衣服,官服只有正式场合或者接待上司时才穿,练达宁经常升堂审案也只是便服。 明初,太祖皇帝号令天下恢复汉人衣裳,其实也就是掀起汉服运动,其实只是恢复的唐装,跟真正两汉的衣服還是有很多区别。 一般士人穿的常服跟道袍差不多,成为直缀,圆领右衽,腰身束带,衣摆明初时只是過腰,到了嘉靖年间,基本過膝了。一般官员所谓的便服也就是這個服饰。 明朝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常服,在衣服前胸后背上各有一块方形布块,上面用金银丝线绣着各色图案,這布块称为补子,到好像后来军人的肩章绶带,是用来标明文武品级的。 文官的补服绣的是飞禽,武官补服上绣的是走兽,文武两途大致如此。 明人自己解释這种制度的含义时說:“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心中是否這样想,就不得而知了。 若要区分官员的品级,从飞禽走兽的形状可以得出答案。 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除常服外,又有朝服,上朝见皇帝时穿的,又有祭服,拜祭天地太庙圣庙时穿的,這些足可以写成一部明朝服饰志。 命官如此,其夫人命妇服饰也有同样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用以区分尊卑上下,等级森严。 此时,练达宁夫妇穿的是一般士大夫夫妇家常衣服,却也是金绣辉煌,只是沒有补子。 练夫人显然只是在内宅略尽主妇之责,礼节過后,寒暄几句,练达宁就带着况且来到书房就座。 练达宁的书房跟陈慕沙的迥然有别,书案上除文房四宝外還有各色古玩,虽然称不上宝物,却也都有些年头了。 四壁悬挂一些字画,倒是沒有古人真迹,而是当朝一些著名书画家作品,只有正中一幅中堂是王守仁手笔。 這点倒是和陈慕沙相同,两人都悬挂着自己祖师手书的中堂,似乎也标明了自己的门庭。 “老师唤弟子来何事?”况且在一张杌子上侧身而坐。 “我不唤你,你就不来?”练达宁斜躺在一张躺椅上,微笑着說。 “是弟子的错。弟子只是這些日子有些忙昏头了。” “嗯,你還是沒能适应士林的生活,现在只是一只脚踏进来了,沒事,慢慢你就适应了。”练达宁大度地說。 况且寻思练达宁的话,并未觉得其中其中有什么特殊含义。他想,练大人若是沒事,决不会巴巴地让衙役把自己抬来。 “嗯,是這样,有件事我想借用一下你的脑袋。”练达宁闭目凝思片刻后說。 “借用弟子的脑袋?”况且吓得险些从杌子上滑下来。 “哦,我說错了。是借用你的思路。”练达宁赶紧更正。 况且出了身冷汗,這深宅大院的,就是真要了自己的脑袋,恐怕也无人知晓。难道大人說话,就可以随心所欲嗎? “哈哈,我要的是就是這個效果。告诉你,我当初就是這种感觉,吓你一下,就是你让感觉一下我当初的感觉。” “当初?”况且又云裡雾裡了。 “是這样。” 练达宁总算正式开篇。原来五年前,他在兰陵县做县令,县裡出了一桩轰动朝野的奇案。一家四口人,分别是這家的主妇、她的婆婆、她的小姑子還有她的女儿,在一個夜裡忽然都用巾带自缢身亡。 练达宁接到报案后,感觉是一桩重大案件,這在兰陵歷史上百年未见。他亲自带着衙役去勘察,现场的情景却让他感觉有鬼附身一般,阴气森森。 县裡的老仵作,多年来察看過无数现场,对于人的死状可以說是见怪不怪,结果,看到這场面還是两腿打哆嗦。 屋子门窗都是紧闭的,门闩和窗闩也都完好,沒有丝毫外人闯入的痕迹。四個女人中,主妇跟她的小姑子是悬梁自尽。她的婆婆却是坐在床上,只用一根绑在床架上的布带自缢。 那個只有十三岁大的女孩子,死法最为奇特,竟然是自己站着,用双手拉紧布带,勒颈而亡。 姑且不管动机如何,這种死法就充满了诡异,更令人无法理解。 两個悬梁的還好說,女人自尽這种法子用的最多,可是坐在床上能否只用一根带子绑在床架上就把自己勒死? 练达宁当然不懂什么动力学重力学的,但上吊的基本原理還是懂的,无非是借用自己身体的重量和绳带的反向拉力,把呼吸道跟颈椎折断,造成窒息死亡。但老妇人的死法却似乎违反了重力学。 那個小姑娘的死法更是诡异,人们可以刎颈而亡,秦汉时的士大夫最爱用這种办法,据說飞将军李广受困与大将军卫青,就是以這种方式了结性命的。 后来,只有武将继续沿用此法,文人自杀,不是服毒药就是用锦绫悬梁,宫廷中也是常用這两种办法赐死。 隋唐时,隋炀帝、杨贵妃都死在三尺锦绫下,比之刎颈自然文明多了。悬梁的死相,并不像聊斋上描述的那样狰狞,而且少了一身的血迹。 西晋时赐死后宫妃嫔的法子最为昂贵,是用金酒。這可不是什么上等陈年好酒,而是装满了金沙的酒,人喝下去后,金沙就会把胃坠破,造成无可挽救的胃出血,须臾即亡。晋惠帝的贾后惯用此法杀人,自己最后也死在這种法子下。 让练达宁惊诧、大为不解的,不仅是死法,关键是這四個人全无自缢的原因,即动机。据邻居讲,這一家人平日裡最为恩爱祥和,家主是個丝贩子,常年在外贩卖茧丝,赚的钱虽不多,也足够一家人的温饱。 這家還有一個长子,是個秀才,出外做馆,就是到富人家裡给孩子当塾师。长子已经有三年沒有回乡,倒是常有书信捎来。每年把做馆的几十辆银子也托人捎回来。所以事发时,家中只有四個女人。 “老师,门窗有沒有损坏的迹象?报案的人毕竟要进入室内才能发现的,他是怎么进去的?”况且听到這裡,插了一句。 况且读過不少密室杀人案的侦探小說,基本都是设定的,不可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如同围棋的珍珑,是精心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在实战中下出来的。 门窗是否损坏很重要,它是外人闯入加害死者的直接证据,如果门窗完好无损,而且都是插上闩的,方能定性为密室杀人案。 反之,若确定有外人闯入,就不是密室杀人案件了。 练达宁颔首赞许道: “问的好。我当时也是最在乎這事的,如果有外人闯入,案子就不是什么奇案了,充其量不過是做的比较隐秘的入室杀人案,只要在附近一带排查凶手就行。可是我审了三次报案人,最后确定沒有外人闯入。 “报案人是捅破窗户纸,看到两個悬梁自尽的妇人,就赶紧上县衙报案,我到现场后,也是先试了门窗,都是关紧上闩的,不用蛮力从外面无法开启。 “這家人很注重安全,门闩、窗闩都是三寸见方的横木,不用攻城锤還真不容易破开。我是找来几個木匠,用锯子从门缝裡慢慢把门闩锯断,這才能进入,老妇人跟小女孩是进入屋子后才发现的。” 练达宁說着,脸上现出惊悸犹存的表情,显然当时受刺激太大,现在想起来還是感到诡异恐怖。 “老师不会是让我来破這宗无头案吧?”况且苦笑道。 “正是。其实谈不上破案不破案,這是一個横亘我胸中多年的谜团,现场情景时常在梦裡把我惊醒,不把它解开总感觉不舒畅。” “老师亲自勘察了现场,审了报案人,都无法得出结论,弟子更是无能为力了。”况且笑道。 练达宁言语轻松了几分,說道:“你天资才学固然优异,人生阅历肯定是浅薄的,這件事不是要你从情理中去推断,而是从医学角度试试,看能否找到合理的解释。” “医学角度?” “我把情理中可能有的所有情况都想遍了,结果都对不上榫头。后来我還找過名僧大德,他们倒是从因果角度解答了,可是我不大相信前世宿怨這种事,何况前世有宿怨的人都生在這一家子裡,也太奇了。后来我還找了江西龙虎山上清宫的张天师……” 况且惊诧道:“张天师?” “对。”练达宁接着說下去。 他进入室内后,瞬间就仿佛走进了地狱,全然不似人间。 主妇死的很平静,老夫人也似看破世间红尘,无怨无悔地撒手离去。這种死相就显得很诡异,一般自缢死的人脸上都是痛苦表情。 他曾经听一位自缢未遂的人讲過,不管你下了多大决心,在把绳子套住脖子,踢开脚下的凳子时的一瞬间,所遭受的痛苦简直非人类所能忍受。就在那一瞬间,自杀者立即后悔,只是已经无法自救。 此人還是家人发现的早,救了下来,经此一事,他再也不想自尽的事了,不是怕死,而是不敢面对那种痛苦。 這两人死相虽然诡异,却還不像两個小的那般吓人。 “怎么個吓人法?”况且听到這裡,身上汗毛竖立,身边似有森森阴风。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