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徵兵宣傳始於足下,大明的青年們熱血沸騰!

作者:山海虞神
132:徵兵宣傳始於足下,大明的青年們熱血沸騰!

  將烈士陵園建在破逆軍旁邊,的確是最合適的選擇。

  朱櫟對這個想法十分滿意,當即就讓劉奇帶着一批還清醒着的破逆軍戰士去附近勘察合適的地點。

  一旦確定了陵園的位置,自然是立馬動工。

  陣亡的將士們,也是時候入土爲安了。

  “剩下的第三件事,便是關於新兵源的補充。”

  “昨晚上本王也跟父皇討論過這個問題,破逆軍擴充是肯定的,但不能盲目招收新兵,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擴充辦法。”

  “本王決定把破逆軍分爲主力軍和後備軍連個部分。”

  “新招收回來的人,先進入後備軍,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考覈。只有達到成績,心性過關的才能留下。而留下來的這幫人,想要進入主力軍,同樣要通過每年一次的考覈,達到了破逆軍的基本要求之後才能進入主力軍隊。”

  “本王想要破逆軍壯大起來,但絕不要濫竽充數的人,品行不端的人,所以在考覈方面,品行纔是重點,能力還是其次。”

  朱櫟隨即就把最後那件事情也一併說了出來。

  “末將覺得這個想法可以,破逆軍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必須要設立考覈門檻。咱們這幫破逆軍的老兵,都可以去後備軍那邊當教官,至少要親自負責考覈,防止品行不端、濫竽充數的人進入。”

  陳勇聽完也是雙眼一亮,很是贊同地點了點頭。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這三件事情,就按照我們剛剛商量好的來執行吧。尤其是陵園的事情,今天就把地點確定下來,三天之內咱要讓這幫陣亡將士入土爲安!”

  朱櫟最後給烈士陵園定下了工期。

  三天內,時間雖然緊迫,但破逆軍這麼多人,要搞一個陵園出來還是很容易的,大不了先搞出個樣子,後續再繼續修繕。

  解決了軍營的事情之後,朱櫟也沒有停留,直接騎着馬趕往了禮部。

  他剛到禮部衙門口,剛好就看到早朝回來的老丈人楊啓。

  “岳父大人,早上好啊!”

  朱櫟笑着打了個招呼。

  “王爺怎麼一早上到禮部來了?”

  楊啓對於朱櫟突然出16現在禮部衙門口也有些意外,他自然不會以爲朱櫟是來看他的,要看他也應該抽時間直接去楊府纔對。

  “咱們還是進去說吧?”

  朱櫟笑着提醒道。

  “也好,王爺隨我來。”

  楊啓笑着答應,就領着朱櫟直接進了禮部衙門。

  進了楊啓的公房,還在裏面忙碌的幾個官員挺有眼力,見到漢王來了,趕忙打了個招呼,就全部退了出去。

  “說說吧,來找我應該是有事情對吧?”

  楊啓開門見山地笑問道。

  “不錯,本王有一個想法,但可行性還有待考證,希望岳父大人能夠幫忙拿個主意。”

  對於楊啓,朱櫟還是挺尊敬的,畢竟是自己的岳父,也沒有在他面前端自己的王爺架子。

  “說來聽聽,下官說不定也能給王爺出出意見。”

  楊啓點頭,他倒是巴不得朱櫟能有事情求到自己身上,至少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啊!

  “本王想擴大軍人在大明朝的影響力,讓百姓們都熱愛軍隊,讓年輕人都能夠主動的報名參軍。不知道岳父大人以爲有可行性麼?”

  朱櫟直接就將自己的問題給拋了出來。

  其實這個問題,在他北征之前就已經跟朱元璋討論過了。

  朱元璋當時給出的結論是很難。

  而朱櫟也知道很難,但因爲難就不去做了麼?

  他總要爲此做點什麼,只要常年累月的堅持,他相信總有一天能夠改變大部分老百姓對於軍隊和軍人的看法,也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自願參軍。

  “你想要讓百姓改變對軍隊的看法?”

  楊啓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

  他總不能把這條直接寫到禮制當中去吧?

  “岳父大人覺得有困難?”

  朱櫟挑着眉毛問道。

  “如果別人這樣說,的確很困難。但如果是你,或許也就是時間問題,未必就做不到。你不是說你已經有想法了麼?”

  楊啓搖頭反問道。

  “本王的確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本王想着出一本自傳,或者發行一些有關於軍隊的刊物,比如詳細的介紹破逆軍北征的全過程。不過本王也知道光是文字宣傳,頂多也就是一些讀書人能夠看得懂。”

  “咱大明更多的還是目不識丁的普通老百姓。”

  朱櫟苦笑着點了點頭。

  “你這個想法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北征的經過也的確能夠勾起百姓們的好奇心。但你剛纔說得對,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他們能認識幾個生活中能用到的常見字都不容易。”

  楊啓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所以本王就在想,能不能出自傳,或者把破逆軍北征的世紀編成話本,到時候由那些街頭巷尾的說書人或者唱曲人直接說出來、唱出來。如此更能達到廣而告之的效果,也覺得了老百姓目不識丁的問題。”

  朱櫟就把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給提了出來。

  “這倒是一個辦法,但治標不治本。”

  “你如果想宣傳有效,最好的辦法還是從教育入手。如果咱們的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字,讀的懂書,這些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教育可是長遠的國策,心急不得,只能循序漸進。”

  “短時間內倒是能夠先出幾本話本,然後用你說的方法試試看。”

  “不過這件事情你不應該找下官,應該去國子監,讓他們幫忙纔對!”

  楊啓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同時給朱櫟點明瞭一個方向。

  禮部是掌管禮制,負責外交的部門,大明真正的教育部應該是國子監,那個地方纔是大明讀書人的搖籃。

  “國子監?難道翰林院不行麼?”

  朱櫟挑着眉毛反問道。

  “你能這麼問,想必來之前心裏已經有了答案吧?”

  楊啓哈哈笑道。

  這個漢王,還跟自己耍滑頭呢。

  “讓岳父大人見笑了。本王和國子監的人也沒什麼接觸,不過聽聞國子監的祭酒嚴大人關係莫逆,這不是打算走個人情麼?”

  朱櫟苦笑着點了點頭。

  “以後這種事情,漢王大可直接跟下官說,下官這點面子還是有的。至於翰林院,下官不說你也應該明白。那幫文臣跟國子監可不一樣,對武將還是心存顧忌的。”

  “你想讓他們幫你宣傳大軍軍隊,讓老百姓都能重視軍隊,那不等於在扎他們心窩子麼?”

  楊啓一臉正色地提醒道。

  “本王也就是想到了那幫老儒生對於軍隊的態度,所以纔想到了國子監。”

  “都是讓那幫淮西勳貴給鬧的,想要消除文武敵對的狀態,怕還是要一段時間纔行啊!”

  朱櫟也是一臉無奈地嘆了口氣。

  “那幫淮西勳貴現在倒也學乖了。”

  “你北征之後,就連藍玉和常升都去了你弄的那個皇家軍校給皇孫們上課去了。”

  楊啓一聽朱櫟提到了淮西勳貴,就不由提到了藍玉等人去軍校任教的事情。

  在他看來,這應該是一件好事,藍玉等人給皇孫們當教官,還是有那個資格的,既然留着有用,總比直接殺了強啊。

  留着他們,反而對朱櫟最爲有利。

  畢竟大明朝現在的軍隊,能打仗的人還是太少了,讓藍玉這幫人多培養點出來,也算是爲大明的軍隊做出了貢獻。

  而且以他們現在的實力和威望,對朱櫟也完全構不成威脅了。

  他就是怕朱櫟回來之後,會跟這幫淮西勳貴算舊賬,第一個拿他們開刀啊。

  “岳父大人放心,本王還沒小心眼到眼裏就容不下他們的地步。只要他們懂得收斂,本王也懶得跟他們一般見識。”

  朱櫟自然看出了楊啓的想法,不以爲然地笑道。

  “那就好!”

  “下官這就修書一封,漢王一會可以拿着我的親筆信去找國子監的嚴祭酒,他看了之後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楊啓滿意地點了點頭,心裏卻琢磨着抽空去軍校一趟,到時候提醒一下藍玉等人,讓他們切莫再有不該有的小心思。

  不多時,朱櫟就拿着楊啓的那封親筆信,直接離開了禮部衙門。

  其實朱櫟也不是沒想過直接找史官,先把自己北征這段時間發生的一切都記錄下來。

  但後來一想,史官也是掌控在翰林院的。

  那幫老儒生,你指望他們實事求是的記錄歷史都困難,更別說還要對軍人歌功頌德了。

  史官這一邊,他暫時根本指望不上。

  更可行的還是出一些話本和軍隊刊物,能夠讓老百姓短時間內就對大明軍人有一個全方面的印象纔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這事情,也只有國子監那幫還在一心辦教育的人能夠幫忙實施了。

  國子監,主要分爲兩部分。

  一部分是主管全國的教育機構,另一部分則是全國的最高學府。

  這是明代國子監的主要職責。

  實際上在國子監剛剛從秦漢冒頭的時候,還有監管百官的職責,只不過這部分職責現在被都察院給取代了。

  單純的最高學府,針對普通的讀書人。

  翰林院,那是培養內閣和文臣的儲備單位,相當於考了公務員,才能進入翰林院。

  而國子監最高負責人的職位便是祭酒。

  所謂祭酒,只有從四品的官職,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並不高,掌儒學訓導之政。

  也就是掌管大明全國的讀書學子。

  楊啓的這位好友嚴文禮,便是曾經有名的大儒宋濂的弟子,算起來和後來的大儒方孝孺還是同門師兄。

  這是個踏實的實幹派,和方孝孺名滿天下不同,這位嚴文禮只一心搞他的教育事業。

  朱櫟把自己的來意以及楊啓的書信遞給他之後,他立馬就把底下人找來,開始根據朱櫟的口述,開始爲他寫自傳和話本了。

  就相當於朱櫟提供一個大綱,這幫文人只要能夠把故事潤色,寫出一個精彩可讀的故事就行了。

  至於刊印發行之類的,國子監這邊就有配套機構,根本用不着朱櫟去操心。

  等朱櫟搞定這件事情,已經是下午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了。

  畢竟兩年北征發生的事情,朱櫟細說的話要說幾天,這還僅僅是把大概的經過講述了一遍而已。

  至於細節,本就是話本,就讓這幫文人看着弄就行了。

  就好像是後世根據歷史編撰的小說一般,本就是虛構爲多嘛。

  不過他講述的一些經典名言,還是讓那幫在記錄的官員聽得一愣一愣的。

  比如什麼‘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啊!

  又比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聽得哪些文人都有種熱血沸騰,也想試一下當兵究竟是什麼感覺了。

  其實在不參雜派系利益,不站在對立面的情況下,讀書人對當兵的也沒有那麼排斥。

  只要當兵的自己不作,不學淮西勳貴那一套,根本不至於搞到文武對立的程度。

  要知道更早之前,軍隊也是離不開讀書人輔助的。

  787比如諸葛亮,比如軍隊的參軍,比如以前的那幫謀士。

  讀書人,曾經在古代戰場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藍玉等人這般瞧不起讀書人,對讀書人非打即罵的存在,基本上也就是腦殘行爲。

  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不就是藍玉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做出選擇麼?

  那時候朱元璋爲了平定外患,不得不依着藍玉,一直打壓劉伯溫。

  藍玉也因爲這件事情,逐漸成爲了朱元璋一直都想拔除的心病啊!

  要不是還指望藍玉打仗,他纔不會留着這廝活到現在。

  要不然怎麼說藍玉就是個無腦武夫呢!

  估計在歷史上,連自己怎麼死的都還不清楚呢。

  解決完這件事情之後,朱櫟就直接離開了國子監,回到了皇宮當中。

  中午的時候朱元璋知道他去了國子監,大概也猜到了他想要做什麼,所以也就沒有讓人去喊他來奉天殿用膳。

  不過晚上一聽說他回來了,就馬上讓王琛派人去喊了,順帶着楊詩雨也一併給喊了過去。

  小兩口好不容易纔團聚,朱元璋也不好意思總叫朱櫟一個人來喫飯。

  “咱決定後天晚上在奉天殿擺一個慶功宴,慶賀這次北征大捷。”

  “等明天,你通知一下陳勇那些將領,也都過來參加。”

  朱元璋在飯桌上就對着朱櫟說起了慶功宴的事情。

  如同朱櫟所料,這一個步驟是肯定跳不過去的,慶功宴肯定搖擺,如此才能鼓舞大明士氣。

  “父皇,慶功宴之前,咱打算先做一件事情,還希望父皇能恩准。”

  朱櫟沉吟了片刻,這才緩緩地把自己修建了烈士陵園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他打算在慶功宴那一天,祭拜一下那些陣亡的將士。

  同時他也會把軍校裏的那幫皇孫全部帶過去。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

  “咱以前的確忽略了這方面的事情,頂多也就是給那些戰死的將士們弄個靈堂供奉一下,有些人甚至連排位都沒有。”

  “等後天一早,咱早朝結束之後,也帶着文武百官都去你弄的陵園!”

  “也得讓這幫官員都知道這太平江山都是誰給他們打下來的!”

  朱元璋聽完僅僅是沉默了片刻,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多謝父皇!”

  朱櫟聞言咧嘴笑了起來。

  他之所以告訴朱元璋這件事情,爲的就是這一點。

  他要讓這幫高高在上的官員,也必須去現場祭奠這幫死去的將士!

  而且朱元璋都親自去了,文武百官還有誰敢不去的麼?

  分割線

  ps:!!!求月票!!!求評價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