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明战神
他還记得刚刚林煜說的,那位“堡宗战神”是叫朱祁镇。
按照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取名顺序:
燕王系的“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那朱祁镇只能是他的儿子。
好好好!
合着自己斗蟋蟀把大明江山斗沒了,問題是出在這裡?
直到几分钟前,朱瞻基都還以为是自己未来做了皇帝,然后因为斗蟋蟀玩物丧志,出了什么昏招把国家搞衰败了。
就在朱瞻基满脑子想着這個還未出世的坑爹儿子时,于谦却是忽然间发问。
“我大明天子,竟被草原一小小瓦剌部所俘虏。這瓦剌部莫非在未来的某天,会成为我大明心腹大患?還有,天子既为国家君王,便是御驾亲征,又怎会落得沦为俘虏的下场?再者,‘大明战神’与‘堡宗’又是何意?”
林煜斜躺在草堆中:“這大明战神就是字面意思,咱们這位堡宗皇帝朱祁镇,那叫一個厉害啊!御驾亲征带着五十万大明精锐,去打瓦剌三万人,一战就被打了個全军覆沒。因为战场在土木堡,就得了個堡宗的雅号。”
“五十万打三万都能全军覆沒?”于谦人都惊呆了。
說句有辱斯文的话,就是五十万头猪放出去,也能把這三万瓦剌人给拱死了吧?
這是正常人能打出来的操作?
于谦都還算比较克制,毕竟不是他儿子,朱瞻基的脸色却是已经黑的像块炭一样了。
他快被這個素未谋面的“儿子”给气吐血了。
好一個大明战神!
好一個明堡宗!
“林先生,關於這個蠢……堡宗战神,還請能够细說一二。”
說這话的是朱瞻基,他想要好好看看,自己這個“儿子”,到底是如何做到,五十万打三万都打不過,甚至堂堂大明皇帝之尊,還被瓦剌人俘虏到了草原。
“說一說倒是无妨,可我得事先提醒你俩,這位堡宗战神的离谱程度,堪称逆天。不做好准备,很容易高血压的。”
“先生但讲无妨,我跟老余都是有分寸之人,不会将今日之言到处乱传的。”
朱瞻基還以为林煜是担心他们乱說,连忙作出保证。
“說到堡宗战神,那肯定就得先說一說土木堡之变了。”
林煜略微翻身,换了個更舒服的姿势:“土木堡之变虽然作为大明由盛转衰的一個重要转折点,但其本质上从宣德晚年开始,就已经变得不可控,也不可避免。”
“随着洪熙、宣德两代皇帝早逝,大明原本正常运转的中枢权力更迭系统,开始渐渐发生失控。”
“为了将其扶向正轨,以三杨为首……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为主的内阁,开始接過中枢大权,并且扶持年幼的皇长子朱祁镇登极。”
“如此虽然稳固了大明的中枢最高权力交替,可皇帝毕竟太年幼了,主少国疑之下,内阁必须挑起担子,而這也就使得本属于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开始迅速的侵蚀皇权。”
“当然,這不是三杨的错,也不是年幼的朱祁镇的错,更不是已经去世的皇帝的错,只能說时也命也了。”
时也命也!
朱瞻基眉头紧皱,内阁侵蚀皇权,這他根本沒有想過,也不认为受到严重压制分权的内阁能够侵蚀得了皇权。
毕竟,决定权握在皇帝手裡,行政权又在底下的六部,内阁虚居高位,却无决策任免大权。
可,這是建立在皇帝是個正常成年人基础上的,要是皇帝太年幼了呢?
大明又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皇帝太后都指望不上,那国家难道就不运转了,大家都等皇帝长大再說?
开什么玩笑!
所以,内阁开始接過皇帝,把持朝政大权,几乎是必然的,也是最优解。
因为藩王掌权,隐患問題更大。
如此,就又绕回来了,父皇吃丹药早逝,自己斗蟋蟀早逝,留個年幼皇子继位,很合理。
“内阁一旦掌权,即便三杨不贪恋权势,那权势也会渐渐从内阁流入到了文官集团。于是乎,大明原本文武制衡的权力平衡系统,就会开始慢慢失衡,這是必然现象。”
内阁掌权,则文官掌权,這是必然现象。
一旦文官集团掌握更多实权,那就会让本来好好的文武制衡局面被打破。
认真听讲的于谦眉头紧皱,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看出会爆发什么后果了。
文官得到实权,那就肯定要从武将手中,侵吞更多实权,从而以文统武,彻底将大明朝堂变成文人的朝堂。
而要以文统武,那么最好的办法,无非就是……
“本来,就算文武失衡,這個過程也应该是比较漫长的。可随着三杨中的杨士奇、杨荣一老一死,而堡宗又因为长期压抑深宫,迫切地渴望权力,开始宠信宦官王振。”
“唯一剩下的杨溥,虽然资历很高,品性贵重,但能力太差。不仅斗不過有皇帝庇护的大太监王振,甚至连内阁和文官集团都管不住,坐看宦官、文官党争愈演愈烈。”
“再加上文官掌权,致使从洪武、永乐开始,大明对外积极防御的军事政策被逐渐放弃,变成一味的迁就与赏赐,以此来换取边境的安宁。”
于谦听闻此处,有些耐不住了:“這不是效仿北宋,自甘堕落嗎?难道满朝文武,就无一人知晓,草原胡部的狼子野心?一味的赏赐迁就,就是在示敌以弱,只会换来敌人的愈发放肆!”
林煜扯嘴一笑:“老余你說的沒错,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就在這裡。因为大明朝廷太過迁就,导致瓦剌太师也先,逐渐看清了明廷的虚实。”
“终于在一次朝贡赏赐下,年轻的朱祁镇刚刚亲政,难得硬气了一把,拒绝了瓦剌使团的联姻請求,以及朝贡赏赐,還下旨呵斥。”
“于是乎,也先就以此为由,召集了三万瓦剌骑兵叩关大同。朱祁镇在贴身太监王振的支持下,信心满满的认为,以大明的天威和天子的感召,定能顷刻之间将也先击败。”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朱祁镇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十五日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十六日带着五十万京军开拔,顺便带上了张辅、朱勇为首的勋贵大臣……”
“等一下,我刚刚沒听错的话……”
于谦忽地开口打断:“先生是說,十四日决定出征,然后十六日便已经带着大军开拔?”
“对,你沒听错,堡宗只用了区区两天時間,就在京城征召了五十万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