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黄宗羲定律
现在的大明肯定是查无此人,而且林煜也已经先提出了“黄宗羲定律”,那未来的大明估摸着也不会再有這個人了,就算有,也不太可能是那個歷史原装的黄宗羲。
不過,出于对其人的尊敬,林煜還是沒有把他的观点套在自己身上。
嗯,前面抄太多了,這個算了。
“先說什么是黄宗羲定律。”
“它的核心论点就在于封建专制国家的管理,会随着時間的推移,盲目追求财富的底层小吏、士绅阶级,会一步一步带着這個封建专制的王朝,自下而上的走向失控和崩溃。”
“黄宗羲将這個過程总结为了一种特殊的歷史循环规律,即歷史上的税制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制改革過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的负担在下降一段時間后又会涨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程度。”
把话說到這裡,于谦就已经差不多都懂了,他点点头說道:“林先生,我明白了,這便是您为何在此前讲课說到摊赋入亩,以及本朝的两税双册制,還說到本朝的正税实际比之唐宋额外加派的赋税還要更高。”
“为何?”
朱高炽一时有些沒听明白,疑惑问道。
实在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就算有林煜的讲课笔记天天在送,但笔记內容都是取其精华,而不可能把每句讲的话全都记下。
于谦、朱瞻基他们俩也沒那么好的记忆力,所以难免会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给删去,只保留核心的讲课內容。
如此,朱高炽听不懂也就不奇怪了。
不仅朱高炽沒听懂,其他几位同样也是有些发懵。
怎么就本朝正税比前朝摊派還高了?
“……”
杨荣眼神闪烁,心裡似乎有了些许猜测,但還不敢确定。
郑和完全沒听懂,也不能理解,当下开口问道:“林先生,我虽是一名粗人,但也有听過那些大头巾說過史书,不說其他各朝,便說蒙元就是因为横征暴敛,才被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扫平驱灭。为何您会說本朝的正税,反而高于前朝的摊派杂税?”
林煜听罢,也知道有些人可能一时无法理解,這几個学生裡除了于谦是“全日制”,其他几位或多或少都算是“插班生”,课程进度落下了很正常。
林煜清了清嗓子,干脆引用了《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的原篇:“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历代的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会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
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怕這几個学生還不能理解,林煜又接着說道:“积累莫返之害,便是黄宗羲定律的核心,也是王朝税制改革的根本弊病。”
“何谓积累莫返之害?”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這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记载,意思便是在說夏、商、周三朝,分别以贡、助、彻法,来对百姓实行税赋的征收。而這三种不同类目的税法,都被西周完全继承,西周主行彻法,同样也有助有贡。
而到了春秋时期,贡、助、彻又被统一整合进了田税,但实际上的贡税、助税、彻税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止税田土而已。”
才听开头,朱高炽仿佛已经明白了什么。
林煜却沒管他们,继续解释道:“到了魏晋南北朝,税法再度发生改革,出现了户、调之名,有田者出租赋,有户者出布帛,田之外复有户矣。”
朱高炽微微愣了愣,說道:“這是在說,魏晋南北朝于田赋之外,又额外征收了新的户赋。”
端倪初现!
但林煜也不回答朱高炽,只是微笑着說道:“南北朝百年乱世终结,隋唐立国统一,唐初则立租、庸、调之法,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纩布麻,户之外复有丁矣。”
“……”
林煜說:“到了這裡,实际已经有人发现了問題的严重性,所以杨炎改革了原本的租庸调制度,将其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是,這次的改革看似是把租、庸、调去掉了,但实际上却是把庸、调的税赋并入了租赋裡面……”
“确实如此。”郑和也似乎回過味来,下意识点点头。
林煜又說:“后来延续到了宋朝开国,北宋朝廷并沒有尝试把庸、调的税赋从租赋裡面减去,反而重新开始征收唐初的丁身钱米。”
“绕了一圈下来,唐宋的税制改革结果便是:两税,租也,丁身,庸、调也,岂知其为重出之赋乎?使庸、调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杨炎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林煜当下做出总结道:“上面說的這些税制改革规律,实际也可以套用到我們刚才說的宋朝小故事裡,反贼大当家占了县城以后,为了安抚百姓、抚慰民心,那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必然就是将原来的‘剿贼饷’以及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全部归并统一征收,以图减少加派之弊!”
杨荣点头:“這是自然。”
问为什么不直接把“剿贼饷”和苛捐杂税全部减掉?
很简单,因为税收名目虽然又多又杂,但实际征税操作裡都是统一去征税的,而不是說今天我来征“剿贼饷”,明天来征“辽饷”,后天征印花税什么的……
所谓的加征摊派,本身只是在原有的税目上,多立一個名目来多收一笔钱,而不是說真的把税收分开来征。
故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总是将旧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以图减少加派之弊。
但是改税后,随着王朝统治阶级的需求变化,又会生出新的加派名目,每次赋役改革,就会成为加征加派事实上的承认,简化征收,成为此后加征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