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違抗聖旨,陽奉陰違?!
三晉之地已經崩了,大量災民涌入齊地,至今爲止,還沒有停歇的跡象。
這導致,青州這個原本非常不起眼的小州縣,成爲大明王朝最受矚目的地方。
而齊地之王,朱榑的封地中心,就是青州!
七皇子,朱榑,這個幾乎被朝臣們淡忘的名字,這段時間,在朝堂無比活躍。
那離開京城時,連身板都還沒長開的齊王殿下,他的形象,似乎都高大了許多。
爲國爲君,齊王殿下硬生生將30萬災民,留在青州城,不讓災民繼續東進,更沒讓災民一路南下,奔往應天府。
朱元璋眼睛都溼潤了:“老七,難爲你了。”
他還是個孩子啊!!
剛到封地就藩,就碰到這麼大的事情。
他甚至,連個王府都沒有啊!
朱元璋果斷下令,濟南府七成賑災糧食,運往青州城,鐵鉉前往青州,配合齊王殿下,全力賑災!
一個半月後,青州城聚集了40萬災民!!
朝堂轟然,青州城,居然還在撐!
40萬災民啊,這可是40萬災民啊!
青州城,居然容納了40萬災民!!
馬皇后無比心疼的說道:“這孩子,怕是也撐不了太久吧,20萬大明寶鈔,能撐到現在已經很難得了。”
朱元璋點點頭:“老七這次立功了,給咱爭取了很多時間。”
“嗯?”朱元璋眉頭一挑:“大明寶鈔?”
馬皇后點頭:“不是你讓戶部送去20萬大明寶鈔嗎?”
朱元璋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確實讓戶部給青州送去20萬兩銀子,但他的意思,是20萬兩銀子!而不是大明寶鈔!
第一次,他讓戶部送去的一萬兩銀子,雖然也是大明寶鈔,但卻是超額的,換算下來,可當一萬兩銀子用。
怎麼這一次,會是20萬大明寶鈔呢?!
“胡惟庸···!”
青州,又傳來消息。
前後抵達青州的災民,已經達到50萬之衆!
朝堂,再次炸鍋。
這是什麼朝堂,這是大明建國之初的朝堂,朝堂都是什麼人,朝堂很多都是開國功勳!
不論文臣、武將,都是見識過大場面的。
他們見過數十萬大軍廝殺,是怎樣的鋪天蓋地,是怎樣的漫山遍野!
50萬人啊!擠在青州城那彈丸之地!
即便遙在應天府,似乎也能感受到那壓得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磅礴壓力!
每天一睜眼,50萬人嗷嗷待哺,這是怎樣的場景和畫面?!
朱元璋望着下方的羣臣,目光掃過太子朱標,掃過四皇子朱棣,他在想,如果是其他人坐鎮青州,有哪個大臣,有哪個皇子,能做到此等地步?
恐怕沒有!
即便是自己親臨青州,也未必能讓這麼多災民,止步青州城!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一位言官忽然跳出來,讓正在出神的朱元璋,頓時收攏心神,望向此人。
朱元璋忍不住去揉腦袋。
言官是最令人頭疼的,偏偏還是他自己給搞出來的,專門監察百官。
說白了,官不大,權力不小,沒啥實時性業務,整天就是瞎轉悠,陳年錯案冤案,謀逆造反,就沒有他們管不了的事情。
但有時候,朱元璋也頭疼,這幫孫子特麼的罵人不但不帶髒字,還引經據典呢,朱元璋手底下的一幫子猛將就沒少捱罵,乍聽還以爲誇自己呢,回去一查典故,才知道怎麼回事,草,整半天自己捱罵了,還美了一路呢!
“講!”
朱元璋揉着腦袋說道。
“據查,青州城所賑災所用糧食,大部分爲朝廷嚴令銷燬並禁止播種的土豆,青州知府陽奉陰違···”
朝堂之,一片譁然!
幾個月之後,土豆這個詞,再次出現在朝堂之。
而刀鋒所指,根本不是青州知府,而是齊王殿下!
言官乍看,是想治罪青州知府,但這件事情只要一查,就能知道,所有土豆,都被齊王府偷偷買去了!
明面,言官提議嚴辦青州知府,可朝堂的羣臣都清楚,他們真正想要對付的,是七皇子朱榑!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炸鍋的朝堂,望向胡惟庸。
老東西,真是不消停!
朱元璋早就後悔了,就不應該銷燬土豆,這玩意利用的好,說不定就可以應對這次三晉之地的旱情。
但命令早就已經發出,無法更改,何況,過去的時間已經不短。
但隨着青州奇蹟般容納數十萬災民,朱元璋也驚呆了,自然也派人前往查看。這些人,都是直接隸屬於他,相當於後來的錦衣衛。
他自然已經知道,青州城在用土豆賑災。
他歡喜還來不及,又怎麼可能重罰青州知府,甚至自己的兒子!
朱元璋靠在龍椅,目光悠長,他有些看不懂胡惟庸了。
這個老東西,對付老七,能有什麼好處啊?!
PS:感謝彥祖的鮮花、評價、票票^_^
端午看書天天樂,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6月3日到6月5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