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858節 作者:未知 “宜長啊!好消息,高麗那裏大局已定,咱們把四個京全佔了。 此刻又下雪,他們地方無法動作,咱們可以進行拉攏。 來年如何安排?先跟咱說說,有你們在,日子過得愜意!” 朱元璋找到在廚房監工的里長,今天做的飯菜全是從美洲拿回來的材料。 里長手上拿兩個番茄,他猶豫一下,遞給朱元璋一個:“洗了,咱的手也洗了。” “不洗難道還能毒死咱?”朱元璋拿過來,說完咬一口。 里長同樣咬,兩口喫完,舌頭舔舔嘴邊:“陛下,鈴兒一家原本姓祝,咱要給她家開出去,不允許姓朱了,你回頭再賜他們姓朱唄!” “啊?”朱元璋被繞迷糊了,啥意思,原來姓祝,現在姓朱,再給開除村姓姓祝,咱給個姓姓朱? “憨憨與太子殿下年歲一樣,總該有個歸宿,鈴兒願意跟憨憨在一起,都姓朱不行,不姓朱也不行。 過了年,就給他倆安排一下,陛下幫忙,下丘村的人不姓朱,誰都不安心對吧? 明年就是天下太平,咱是第一個給守村人娶媳婦兒的里長。” 里長與朱元璋說明情況,憨憨得成親了,鈴兒等着呢! 第1301章 入股規則談儲備 “啊?”朱元璋愣住,手不小心一使勁,被咬了一口的番茄汁順着指縫流下來。 里長又咬一口番茄,點點頭,表示此事是認真的。 朱元璋用最快的速度把手上的番茄喫掉,很自然地裏長潔白的圍裙上擦擦手:“倒也對,憨憨人看着……呃……挺好的,憨厚、樸實、有力氣,將來生孩子……” “陛下放心,一準兒聰明,過一些年,到時候再重新找守村人,或者到那時已不需要守村人。 可以把養濟院分出來一部分,凡是能成爲守村人的孩子一律住進去,下丘村出部分錢。 要麼……像水力織布那樣,大家合夥分紅。 下丘村出技術和人,成立一個廠子什麼的,別人可以花錢投入,等賺到利潤,按照比例給大家分紅。” 里長簡單說下往後守村人的安排,他要弄孤兒院,再設立基金,基金就拿來購買國債、股票、期權等金融產品。 拿到了分紅後給用在孩子們的身上,具體規則憨憨會提供。 朱元璋又仔細把手擦擦:“跟咱一樣?村子的買賣咱一律佔八成,你們是想把咱踢到一邊去?” “可能會有幾百個這樣的廠子,陛下總不能哪一個都參一份吧? 有風險的,賺了分紅,賠了連本都賠進去,要挑好的入股。 也允許別人成立同樣的廠子,但必須先通過考覈,考覈比較嚴,監管更嚴。” 里長擺擺手,哪敢踢皇帝呀!這是宮裏有一個買賣就參與一個不行。 朱元璋一臉‘我不信你說話時候的任何一個停頓’的樣子:“下丘村的買賣咱就不信能賠。 不就是錢嘛!咱掏錢,咱還是佔八成,村子一成,剩下的拿出來給別人分。 咱要求不高,只要比存在銀行裏的利息高上個三五倍即可。” “陛下,待把全部的規則整理好,你再看如何? 咱大明發展得好,能夠由實物抵押貨幣向信用貨幣轉換了。 朝廷控制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以生產力爲錨定點。 生產出來多少東西,發行多少貨幣,這裏面涉及到了物資消耗,種的糧食吃了,發行的貨幣還在。 那麼可以採用貨幣回籠的方式,或者是減少貨幣發行比例來讓貨幣不貶值。 只要能夠保證軍事實力足夠強大,生產技術領先,生產力提高速度快,就能讓大明之外的其他地方承認大明的信用貨幣。 故此經濟行爲不能總是由宮裏加入一下,是朝廷的事情,在於國家行政。” 里長把之後的事情,就是餅先畫給朱元璋,強調下宮裏不可以什麼都攙和一下。 “你說是就是吧!啥時候把鈴兒一家給改姓?” 朱元璋聽了個大概,回憶給他的書中的一些內容,發現還是頭疼,那玩意兒太他娘滴難學了。 “不急,怎麼也要過了年,大家一起先祭祖,然後再改,改個幾天,等成親後陛下幫忙。” 里長只是想走下程序,現在不行,眼看着過年,給人家開除,不準祭祖了? “成!好辦!唐朝兒媳婦都能搶,咱這就配合着賜個姓,簡單!” 朱元璋痛快地答應下來,人家願意在一起,自己不操心。 “多謝陛下!”里長道謝。 “甭客氣,說起來咱大明有現在的樣子,多虧了宜長你們,百姓至少不受兵戈之災,哎呀!”朱元璋擺下手,示意無須如此。 “都是旁人的功勞,沒有那人的幫助,咱也不行啊!”里長謙虛。 朱元璋笑着用指頭點點裏長的肩膀:“他是他,你們是你們,功勞不能都放在他一個人身上,他是誰來着?” “是憨憨啊!”里長回答得十分自然。 朱元璋:“……” “哈哈哈哈……宜長你行,厲害!嘿嘿嘿嘿……”朱元璋大笑後又嘿。 “嘿嘿嘿嘿……”里長跟着嘿。 又過了片刻,菜開始上,主料都是從美洲帶回來的東西。 光是土豆就一大堆做法,還有地瓜,地瓜最經典的自然是拔絲。 南瓜更是最適合一個大的家庭喫,西葫蘆按照葫蘆的做法就行。 玉米根據種的時間不同,就有了煮着喫的和磨成面喫的,還打成碴子,或者做酸湯子…… 拿玉米粒和松子仁、豌豆粒一起炒,又好看又好喫。 最好的其實是玉米麪窩頭,下丘村按照不同的比例做出來很多,甚至弄了個代食餅乾,餅乾把玉米秧子都給打碎了混合進去,嚐嚐就行,別喫太多,上廁所費勁。 摻了蜂蜜和麥芯粉的細玉米麪窩頭好喫,什麼都不摻的喫着剌(lá)嗓子 芸豆正常喫法有燒芸豆、炒芸豆絲、燉芸豆、乾煸芸豆、燜芸豆,當然也能做醬、做餡、做湯,焯水涼拌的火候不好掌握,不熟透中毒,太熟了又不脆。 大家喫的時候,烤得流糖的烤地瓜和黑糊糊的土豆送上來。 地瓜在專門的烤桶裏烤的,就是裝油的大桶,裏面用鋼筋穿好了,抹上耐火泥,屬於廢物利用。 土豆放在土竈裏面用闇火烤,外面一層黑,需要剝下去一層才能喫。 長不大的小土豆給鹽焗了,表面一層鹽霜,慢慢剝皮喫,不然太鹹。 朱元璋直接上手拿烤土豆剝,喫一口蹭一嘴黑:“好喫,讓咱想起了小時候給劉仁當放牛娃時候偷他家大豆燒着喫的時候。 直接在豆地裏,把已經幹了的豆秧點着火,裏面的豆粒就烤着,扒拉開灰,用嘴拱着喫,就跟豬喫食似的。 那時喫得真香,捱打捱得也疼。一桌子新來的東西,百姓很快就能喫到嘍!” 朱元璋不在乎提起小時候的事情,都是窮惹得禍,眼下大明的百姓眼看着有更多的糧食和菜。 按照下丘村的說法叫營養能相對均衡,有利於身體健康,使人少生病,多幹活,增加社會生產總值。 還能多生娃兒,讓人口數量提升上去,有利於大明統治。 關鍵這些菜真的挺好喫,等百姓拿到手種了後,各自按照他們自己的烹飪口味和習慣做吧! 估計會有人不愛喫某一種東西的某一種做法,就跟有人不喫芫荽一樣,也有不喫蔥薑蒜的。 “這餅乾確定是下丘村做的?”老五看到了放了苞米秧子的代食餅乾,拿起來喫,一大口喫半個,然後就懵了。 他也顧不上浪費不浪費了,拿起桌子上的抽紙,把嘴裏的東西吐上去。 “這是爲災荒的時候所準備,如果咱大明的儲備糧不夠,能喫到這個還算好的,總比喫土和樹皮強。” 馬皇后看一眼兒子,沒說不該吐,而是告訴大家一個情況。 第1302章 丞相辭位無風波 “咱嚐嚐!”朱元璋拿起一塊代食餅乾,小口咬,一皺眉頭:“確實不怎麼好喫,根本沒放油是吧?” 里長面前同樣擺一塊餅乾,他沒動呢! 此刻點頭:“玉米秧子其實還好一些,正常來說應該用玉米的棒子,就是中間的芯來做。 還有稻殼、麥麩、地瓜藤蔓、花生殼、高粱、大豆、棉花籽榨完油後的渣子…… 把這些東西磨碎了,壓實後烤出來,如果太鬆散不好凝實,就放點榆樹皮粉。 觀音土,就是咱們拿來做東西和脫色劑的白土,其實也能喫一點,裏面含有微量元素,對身體有益,但喫多了就死。” 里長說完,拿起面前的餅乾開始咬,慢慢咀嚼,用唾沫幫着送下去,太難吞嚥了。 下丘村除了太小的孩子,其他人都拿起餅乾喫,包括出生在好時候的五六歲的孩子,他們也能喫。 凡是正常下丘村以前喫過的苦,都會讓孩子每個月感受那麼一下,一般爲三天。 並非讓孩子通過喫苦來知道甜,而是教生存能力。 帶小孩子上山,找各種能喫的東西,順便採山菜和蘑菇,再弄點幹樹枝揹回家燒火。 將來有一天真遇到突發情況,小時候學習過的孩子,至少知道怎麼應對,給扔山裏,他們可以活下來。 游泳自然同樣學,而且還是專業教,江南人不會游泳顯得不正宗。 所以宮中的孩子們跟着一起,原本朱元璋就讓孩子們在趕路的時候必須步行走大概三分之一的距離。 故此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個兄弟在跟隊伍趕路的時候才那麼頑強,沒有一個喊累,哭着不走的。 等着帶禮物回家的大臣們一看,得,咱也喫吧!實在咽不下去,那不是有湯嘛! “確實不好喫。”格格哈吉喫完一塊餅乾,表明看法。 “還有這法子?早知道就給奴隸們吃了,省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