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對賈寶玉的明褒暗貶
“雨村罕然厲色忙止”,冷子興請教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餘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賈雨村列舉了一堆歷史名人,讀者一看,大多以爲賈雨村是在爲賈寶玉說話,直到冷子興說“依你說,‘成則王侯敗則賊’了”。賈雨村說“正是這意”。賈寶玉一出生就在王侯家裏,世襲爵位是逐漸向下的,賈寶玉命裏註定走的就是下坡路。外人清清楚楚,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罷了。秦可卿死後入夢王熙鳳,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第十三回)
冷子興先嘲諷賈府一干人等,是擺在明面上的,賈雨村告訴他:我們讀書人不這樣說話,我告訴你怎麼說,聽懂了嗎?冷子興說:說那麼多,不就是“日衰”的意思嗎?賈雨村表示贊同。
不管是對賈寶玉還是對賈府,亦或是對甄府、甄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等,曹雪芹的態度還不明白嗎?他真的贊成並希望養育一堆“寶玉”嗎?時局之中的賈雨村是冷嘲熱諷,世外執筆的曹雪芹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哀其不幸,嘆其難爭。《紅樓夢》的總基調就是無路可走,這一羣人怎麼看過去都是沒有希望的,是下行的——曹雪芹並沒有塑造一個“可人兒”,秦可卿被稱爲“兼美”,是故事開始最早死的人。
整個封建社會,處於賈寶玉位置的“成功者”,就是隋文帝楊堅。《隋書》記載,當時有比丘尼智仙對呂氏說,楊堅此人不可與常人一樣撫養,所以她將楊堅帶到別館,親自撫養。實際上從其他書籍佐證來看,是一出生就下放到民間,脫離富貴生活,從底層起步。(貧養兒)這也對應着賈寶玉、林黛玉出生之時都有和尚要化他們出家,實際上並不是妙玉那樣的在賈府裏建個庵堂,而是“出外行走”的意思——87版電視劇裏,惜春在外面化緣,比較接近。
不願的表面原因就是賈府一衆人等對待劉姥姥的態度——嫌棄貧和髒。實際原因是需要冒很大的風險,捲入其中就無法脫離環境。齡官死遁,賈薔後邊沒再出來,寫賈芸要差事就是寫賈薔要官,被認爲帶着齡官出外做小官去了——離開賈府被認爲是被賈府遺棄的,能否“重生”要看運氣。曹雪芹後邊沒再提起賈薔,是說“上升通道”掌握在賈府手裏,固化的情況下,最高處就是賈府,人往上走,很難有人下行的。
葬花時,林黛玉說:“撂在水裏不好。你看這裏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林黛玉以花自比,說的世俗現代點,她的態度就是:寧可坐在寶馬裏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後面笑——寧可埋在賈府,也不離開。大多認爲林黛玉確實也死在了賈府,連電視劇林黛玉的扮演者(模仿者)陳曉旭也早早死亡了——無事傷春悲秋害死人。巧姐只有到了真正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纔會跟着劉姥姥去鄉下。
賈雨村站在賈府外邊看賈府,與冷子興說的那麼長一篇漂亮話背後的暗貶,藉助秦可卿死後說的那番話進行了解釋——“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若目今以爲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着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爲後慮,臨期只恐後悔無益了。”(第十三回)王熙鳳不過是“聾子聽炮仗”,根本沒放在心上。以內寫外,不管是林如海還是賈雨村,不管是對冷子興還是賈政,這些話也說了,但是沒用。
賈雨村是怎麼知道賈府結局的呢?“這賈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第一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都是一樣的興衰,除了眼睜睜看着,沒有辦法——賈雨村對賈寶玉的嘲諷,只有一個意思:現在看着只是荒唐,很快就要倒黴到哭不出來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