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終戰
李巖的大軍正在修整隊形,盾牌兵、弓箭手、長槍兵依次排列……
烏壓壓的陣型真叫個黑雲壓城城欲摧,日頭初上,霞光顯現,映照着關下賊將的盔甲,閃着寒光。
經過近半年時間的修整,流寇大軍再不復之前的散漫,有了山東一地的供養,流寇也不用再爲填飽肚子四處打劫,加上李巖對這一支部隊加緊了訓練,還有從各地州府收繳的裝備器械。
現在這支大軍裝備精良,戰鬥力已經和一般的流寇完全不同。
此刻二十萬人列成一個個方陣,將這處紫荊關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大軍後方,主帥李巖驅馬上前,他的目光冷厲中透着一絲陰狠。
雖然他只是個書生儒將,但這些年血雨腥風的流寇生涯,練就了他的過人膽色與韌性,讓他從一個文弱書生成長爲一個殺伐果斷的大將。
如今他站在這城關之下,並且是以一方統率的姿態,他的身後有他的二十萬大軍。
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權力和力量就在此刻就在他的手中,那隱藏在內心深處瘋狂的野心也似乎在急速膨脹。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以這齊魯之地爲後方,加上身後支大軍,就連那李自城今後對自己也要禮讓三分。
現在只要將礙事的張陽趕出山東,李巖自認爲以他的能力,或許這天下,他李巖也未嘗不可爭上一爭。
而今天這一仗他勢在必得,李巖興奮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劉見元!”李巖倉啷一聲拔出佩劍開始發號施令。中信小說
“屬下在!”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大漢,手持鬼頭單刀下馬跪地。
“着你部在前驅趕流民,爲大軍架設雲梯,不得有誤!”
“得令!”
“袁宗秀!”
“末將在!”一個滿臉橫肉的魁梧大漢單膝跪地。
“令你部在後,以弓箭手壓制城上明軍,不得後退!”
“得令!”衆將應諾,各自打馬去組織部隊。
李巖接着向着身後的大軍鼓舞士氣。
“兄弟們,如今明軍已經被圍,且他們兵力嚴重不足,已經毫無士氣,這是機會!今天第一個登上城牆者,賞千金!等擊敗這股明軍,本帥定不吝賞賜,敢退縮者,殺無赦!擂鼓!攻城!”
“殺——殺——殺!”
霎時間,鼓聲大振,四處呼喝聲不斷,有喊拿盾牌的,有喊着搬梯子的,取弓箭的,吵吵嚷嚷就如同一個超大的菜市場。
而這些義軍將領對此早已司空見慣,畢竟他們雖然號稱正規軍,但本質上還是一夥流寇匪兵。
周圍各個將領開始大聲呵斥約束自己的部隊,各營頭領們又吆喝着自己的手下,命令層層傳遞,過了半刻鐘,竟然神奇般的排好了攻擊陣型。
這次流寇大軍分爲四重,第一重是從各地抓來當炮灰的三萬流民,第二重是山東各地投靠過來的各路土匪響馬,加上原來革左五營的人馬,經過擴編後現有近十萬人馬,第三重是中軍的五萬人,這些是由收編的官軍和李巖本部人馬組成,最後便是趕來助戰的三萬白蓮教衆。
嗚嗚嗚
義軍進攻的號角被吹響,首先被派出衝鋒的是三萬流民炮灰,他們都是被義軍從青州府附近抓來的百姓。
在這些流民身後,是數千名負責督陣的義軍人馬,他們穿着皮甲騎在馬上,揮舞着手中的兵器和皮鞭,大聲鼓動周圍的流民。
“兄弟們,趕緊衝上去,只要打倒那些官兵就會給大夥發饃饃喫,白花花的饃饃管夠!兄弟們,衝啊!”
這些被抓來的人羣神情麻木,眼神之中滿是絕望之色,當他們聽到有白麪饃饃喫後立刻就激動起來。因爲他們這些最底層的炮灰的命運永遠都是最悽慘的,每天喫着發黴發臭的食物,而且就算是這樣的食物還不能喫飽。
按說李巖打下了山東繳獲了不少糧食,可是能喫飽的只有他手下的正兵。
這數萬流民不過是一支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衆,他們沒有信仰沒有希望也沒有未來,如果平日裏就把這些炮灰餵飽了,那麼打起仗來怎麼能指望這些炮灰賣命打仗呢?
因此李巖平日裏只是給他們勉強餬口的糧食,讓他們喫不飽也餓不死,只有這樣在戰時才能用喫飽飯這個幌子引誘他們賣命。
因此想要喫飽飯就得用命來拼,現在這些炮灰一聽到打完這場仗後就能喫到香噴噴的白麪饃饃,所有人的眼珠子就紅了。
這些紅了眼的流民,穿着破衣爛衫,拿着簡陋的鋤頭等武器,絕大多數手中的武器就是一些胡亂砍削出來的尖頭木棍,或者乾脆就是一節樹枝。
上萬人奔跑起來,將連片的野草灌木踩的支離破碎,這些瘋狂人羣就在身後皮鞭的驅使下,口中發出胡亂的怪叫聲,向着護國軍駐守的城牆衝去!
萊州府。
張陽正在調集大軍準備支援前線,就在這時,一個聲音久違的聲音響起。
“叮,宿主。”
“系統?!”張陽驚了。
“由於宿主統一這個時空的進程太慢,已經超出規定時間,現在交由系統進行推動!”
“???”
不由張陽說話,他便感覺他的身體已經不受他控制。
而接下來的一幕幕就像電影一般在他腦中閃過。
時間飛逝。
在中央軍已經裝備了戰車和戰機,在強大的戰力之下,分爲三路大軍出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席捲了整亞洲,滅國無數,同時。大明帝國在日本、南亞、中亞、中東、東部非洲、印度建立了地殖民軍團。
第二年,三十萬已經裝備了戰車和戰機的中央軍在帝國元帥趙雲率領下一路向西遠征歐洲,經羅斯、烏蘭、波蘭、直至英倫三島全都在大明帝國的鐵蹄之下
———
結束語。
由於作者的原因,本書無法再繼續下去了,內心十分的痛惜和遺憾。感謝大家一路陪伴和支持,唯有感謝!謝謝!!
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