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勸農書!(第一更)
朱允炆陷入狂喜中,這就是李貫送的禮物?無論是文學還是作用,都太合他的心意了。
他立刻便要出班迎合,卻看朱允熥那邊毫無動靜,覺得還是穩重一點好,故而躊躇了片刻。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一板一眼,根本看不出他此時的喜怒哀樂。
“念!”
“遵旨!”
“蓋聞農爲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豐歉無常,當有儲蓄。吾民生逢聖世,百穀順成;仰事俯育,各遂其性。知府得朝廷恩賜,理當框君輔國。故不可懈怠,應延見高年,問勸課、致誠意,以感衆心。非特應法令爲具文而已。今茲土膏方動,東作維時;汝其語子若孫,無事末作,無好終訟;深畎廣耒,力耕疾耘,安豐年而憂歉歲。”
“簡追胥,戒興作,節燕遊,與吾民共享無事之樂,而爲後日之備,豈不美哉!”
這只是開頭,隨後李貫洋洋灑灑,從三皇五帝開始用四六駢文講述農業的重要性,抑揚頓挫,潑墨揮毫,在場的不少文人都暗自點頭。
一盞茶之後,李貫纔將其唸完,叩首跪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微微頷首,先不發表自己的觀點:“都暢所欲言,你們覺得怎麼樣?”
黃子澄急忙出列:“陛下,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語調驚人,用詞準確,讀之聽之,臣從字裏行間深刻感覺到朝廷對農業的重視,以及那顆愛民的拳拳之心!”
“若天下官員百姓皆能誦讀,定能沐浴皇恩,努力耕作!”
“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
“明文洪武,不外如是!”
背後,翰林院侍讀齊泰說道:“陛下,李貫此文臣以爲當真下了心思。”
“語句華麗,堪比盛唐。可卻不似盛唐那般空洞言之無物。”
‘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愛民之意更是無法遮掩!’
“微臣以爲,朝廷治理百官萬民本就是依靠儒家道德,朝廷專門下發勸民書,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耕種的重要性!”
‘相信天下都會明白朝廷的誠意,並以此踐行。’
此時奉天殿內陡然一片嘲雜。
“確實說的有道理。”
‘這文章也寫得好!’
“這李貫不愧在太學中聲名赫赫,一出手便不凡。”
“之前楊士奇搞倒了戶部主事,工部主事,漕運總督,威風八面!”
“大家都以爲三皇孫選對人了,現在看來,這兩人不分高下,是卯上啦。”
“肅靜!!”宋和請旨後遽然大喊,朱元璋問道:“楊士奇,你覺得這篇勸農書如何?”
衆人都將目光放在楊士奇身上,或者是,看向他背後的朱允熥,
李貫的反擊來了,他該怎麼接招呢?
難道他能未卜先知寫一篇勸農書麼?
楊士奇思忖再三,出班抑揚頓挫的回覆:“臣以爲,這是一篇好文章,字裏行間都已經斟酌再三,就算是當代名儒來此也無法修改一分。”
“足可見,是用了心的。”
大儒劉三吾點點頭:“無論是用典還是用詞,老夫確實無法修改一字。”
“老夫覺得,此文可以和宋濂之送東陽馬生序,范仲淹之岳陽樓記相提並論。”
“乃首屈一指也。”
聽到衆人的吹捧,李貫洋洋得意之色形於臉上。
朱允炆內心感慨,這就是他送給自己的投名狀?
果然貴重啊!
就連楊士奇都點頭認輸。
他急忙出列:“皇爺爺,孫兒願意親自坐鎮,將此書發行天下,務必不會延誤春耕。”
朱元璋並未有任何表示,轉眼看向朱允熥:“熥兒,你是怎麼認爲的呢?”
“還有,咱昨天可給你下了旨,令你今日將昨日的感想說出來!”
“就一併說了吧。”
朱允熥在心中組織了一番語句:“皇爺爺,我和楊士奇是一樣的看法,此文從文學造詣上來看,確實出衆。”
朱允炆登時心花怒放,朱允熥,你也有拱手認輸的一天啊。
不知道你現在有沒有對當時不選李貫後悔!
活該!
誰知朱元璋聽懂了,“老實點給咱說話!少打馬虎眼!咱還不瞭解你麼?”
“說什麼都留有餘地!你說從文學造詣上看毫無瑕疵,可其他方面呢?”
“你以爲咱聽不出來?小滑頭。”
“聖明不過皇爺爺。”
“我以爲,從文學造詣上確實出衆,但也僅限於此,這篇文章能起到的實際作用微乎其微。”
聽到這句話,李貫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苦心思忖的一篇絕世文章就得到這麼個評價!
“三皇孫殿下,你這是何意!”
“難道我的努力在你眼中,就這麼不值一提麼?”
“熥兒,將事情說清楚,爲什麼起不到作用!”
“如果你解釋不清楚,別怪咱大義滅親!”
朱允炆心中暗笑,朱允熥,你也有今天啊。你再小心,不還是惹上麻煩了麼?
他暗示黃子澄齊泰,此時作壁上觀即可,啥都不要管。
李貫,當真送了一份好禮!
朱允熥似乎對朱元璋的生氣並沒有什麼反應,他指着勸農書:“不要着急,聽我給你們說!”
(一萬五鮮花或者一千二評價票)
(八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