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天佑大明朝啊!(第四更)
“嗯~”
“簡單來說,就是從八個方面來促進農業的發展。”
“土深耕,改良土壤,朝廷還應進行土地普查,知曉全天下的土地情況。”
朱元璋欣喜說道:“咱的皇冊和魚鱗圖冊就是幹這個的!”
“現在就貯藏在玄武湖當中,那可是大明統治的根基。”
“肥合理運用農家肥!”
“水,興修水利,同時還應該合理用水!不能得過且過,今年放肆明年餓死的情況絕不應該發生。”
‘種朝廷應該培育和推廣良種。’
“等等。前面說的咱還能聽懂,但這個培育和推廣良種是何意?”
“宋仁宗慶曆年間,大將軍郭逵與交趾一戰,從涼山地區帶回一種高產良種,雖說產下稻米口感不太好,但卻勝在量大。”
“南宋淳祐年間,一人將宋朝原有的種子和涼山的高產種合併一起種植培育,留下良種第二年再種時,發現產出的稻穀又好喫產量又大。”
“如今,這些稻穀還被敝掃自珍,並沒有完全推行到大明朝!”
朱元璋微微皺眉:“大明朝有這樣好的種子,咱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可能是皇爺爺不夠穩重,覺得農業從古到今都是如此的可能?”
“從漢到如今,種地也是在不斷進化的!”
“傳旨蔣瓛,讓其速速將良種給咱拿回應天,咱要親眼看看!”
朱元璋之前因爲戶部貪污事件的陰霾此時終於全部散去。
若真有這種稻種,那天下不知可多活多少人!
而黃子澄等人自詡飽讀詩書,卻從未聽說過郭逵和交趾作戰還拿回來這東西了
畢竟在他們眼中,郭逵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朱允熥連犄角旮旯裏的歷史都知道,他到底查了多少資料啊。
朱元璋眉宇中的欣賞越發濃厚:“熥兒,繼續~”
“密合理密植!”
“關於這個就是我說的種植的間距是幾尺才最合適,也就是那個還沒完成畫圖的部分。”
“得得得,咱知道啊,別和我說畫圖的事情。”
“保一定要防止蝗蟲等災害!”
李貫聞言譏笑說道:“殿下,蝗蟲乃上天給予當今皇帝的懲罰,乃是對皇帝懶惰懈怠的警告!”
“天災豈能防治?”
此言一出,劉三吾周觀政頓時對他的形象大變。
能說出這種話必定是腐儒!
當時三皇孫選擇了楊士奇而沒有選擇他,確實是慧眼識珠!
他們被盛名所累,反而喪失了基本的判斷。
皇孫卻並非如此,當真穩重。
“殿下,怎麼不說話了?”
朱允熥淡淡看着他:“此言,不值一駁!”
‘大殿中還有誰是這麼認爲的?’
齊泰急忙拉住黃子澄,可還是慢了一步,黃子澄出班承認:“我!”
“我就猜到了~”
朱允熥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朱元璋也玩味的看着兩人,“關於蝗蟲的事情讓其他同僚給你解釋,咱就說一句話~”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若真是咱犯了錯誤,上天懲罰咱朱元璋就是,何必牽連那些無辜的百姓呢!”
“你們不是老說什麼上天有好生之德麼?”
“這”一句話便說的黃子澄啞口無言。
朱元璋拿起一根筆在桌子上翻找起來,半天都沒有找到一張紙,最後只能將蘇州知府的奏摺翻過來,興致沖沖說道:“熥兒,你繼續說,每句話都說咱心坎裏了,咱記一下~”
“管便是需要田間管理,除草施肥,都有着嚴格的時間把控!”
“若早,則根扎的不夠深,若晚,則雜草已成,土壤中的肥料都被雜草吸收了。”
“兩種都會影響收成。”
“故而需謹慎!”
“最後一個,工!”
‘便是工具改革,從直轅犁到曲轅犁,再到現在大明的多爪犁,總體來說耕田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省力。’
‘工具合格,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話之後,奉天殿中之有朱元璋落筆的沙沙聲,最後,他興奮的將毛筆一扔,捧着奏摺笑道:“哈哈~”
‘這八個字雖簡單,但卻全面!’
“諸位,你們說說,熥兒這八個字如何?”
劉三吾出班說道:“微臣以爲,能提出這八個字,三皇孫定然做了極其充分的調查。”
“簡單明瞭,也卻異常全面。”
“雖說沒一句直接說對農民的關切,但字裏行間流露的,皆是真摯之情!”
周觀政點點頭:“陛下,那農政全書,可以印發交給布政使和知府看,讓他們懂得農業的重要性,體察天心之隆,擁有憐憫農民的同理之心。”
‘而簡單的司農八法,便可下發給全國農民,讓其耕種時有嚴格的技術指導~’
‘如此上下兩全,今年定然豐收!’
“有道理!有道理!周觀政你說的真是好啊!”
“就憑這司農八法,熥兒即使不是皇孫,那將來也是個合格的地主!”
“元庭當國,蒙主無道!若是當年他有這司農八法,咱爹孃何至於餓死啊!”
朱元璋突然坐在龍椅上,將司農八法和農政全書恭敬的放在面前。
“天佑我大明朝啊。”
(一萬五鮮花,一千二評價票)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