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明日报
应天的街道上,突然多了十多個人,他们手裡捧着一叠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字迹,正是朱炫要发行的那些报纸。
朱松学到了朱炫的营销手段,第一批尝试发行的报纸,不是卖的。
因为沒有谁,愿意花钱买這区区一张纸,那么第一批报纸,印刷的三万份,全部是免費送出去。
送给那些平时也会看故事书的人,或者来到国子监,送给那些监生。
這部分人,才是未来报纸的消费群体,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定位,就很明确了。
看到這种不知道是什么的报纸,正在免費派送,不要钱的东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负责送报纸的人,很快就送出了数十份。
那些拿到报纸的人,饶有兴趣地举起一看。
“大明日报?”
邸报是什么东西,很多人都听說過。
這份大明日报,差不多就是邸报,他们可以理解。
既然是免費的,收到的人還是挺感兴趣,看了看上面的內容,首先看到的是应天府范围内,這几天发生的逸闻趣事,或者民生事件。
“税务、俸禄改革?”
有些人的目光,掠過那些民生事件,落在时政那一栏上面。
报纸上還专门留了一個版面,用来刊登时政方面的內容,比如现在热度最大的两個改革,就在第一批报纸上刊登。
這些正是朱松說的,在国子监裡面,找了好几個兼职的监生,让他们针对现在的改革,写下的一篇评论时政的文章。
当然文章的內容,只能是政治正确,不能乱写。
写完了,還得经過审核,确保沒問題了,才能刊登,不然会很麻烦,一旦出现不恰当的內容,能让很多人,人头落地。
除了這些时政文章,民生新闻方面,也有兼职的国子监生,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写了一遍內容,增加閱讀的轻松感。
“這份大明日报,有点意思。”
“這是谁想出来的?看起来還不错。”
“最上面有一行小字,大明出版社印刷,出版社又是什么?”
有些人拿到了报纸,三五成群地坐在一旁,议论起上面的內容。
“你们快看,這是《天龙八部》。”
有人看完了第一面,把报纸翻转,只见在第二面,满篇都是故事书的內容。
其他人听了,认真一看,果然是目前最热门的《天龙八部》,怎么可能会在這份大明日报上出现?
“为了抵制盗版,从第六册开始,故事的內容,优先在报纸上連載,一册連載完了,再印刷成册,另外出售。”
有人把版面上方,一行小字念了出来。
再看這故事,和第五册接得上。
真的是第六册的內容。
以后要看小說,岂不是只能通過大明日报来看?
“快给我看看。”
几個沒有报纸的人,赶紧去抢其他人的报纸。
他们把第五册看完很久了,终于等到第六册,顿时兴奋了起来。
但是一個版面,能連載的第六册內容,再多也是有限,他们很快便看完了,结尾处還留下悬念,让他们不能一口气看下去,不由得心裡痒痒的。
“這份报纸,很吊人胃口。”
“都是盗版的错,从第六册开始,我們岂不是每天只能看一篇?得多久才能看完一册?”
“我們還是快去打听一下,以后能在哪裡,得到大明日报。”
這几個人,议论纷纷。
虽然无法看下去,会很不爽,但又很期待下一篇会怎么写,赶紧去打听大明日报的来源。
“這裡還有一個版面,大明书屋,重金招收写故事书的作者。”
“一旦過稿,签约成功,每個月可获得五十两的保底稿费。”
“如果月销售额,能超過五十两,還能获得额外奖励……”
還有人注意到,這份招聘广告。
那些会写故事书,或者有這個意向的国子监生们,很快被广告吸引了。
好像找到了,一條赚钱的路子
——
书屋外。
“大明书屋?”
那些等待第六册的读者,已经等了好多天,最近经常来书屋候着,就等上架。
然而今天到来,发现书屋换了名字。
他们正在担心,书屋的人可能换了,甚至连故事书都沒得卖,正当他们考虑着怎么办的时候,书屋的老板尹成文让人搬了两個牌子出来。
第一個牌子,就是關於連載的問題。
第二個牌子,是招收作者的公告。
大部分来等候第六册的读者,目光首先落在第一個牌子上,顿时引起了轰动。
怎么以后的故事內容,不再印刷成册,而是优先在报纸上連載,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特别是那些黄牛。
“报纸在哪裡能得到?”
马上有人问。
這才是真正的读者。
“我們的第一批报纸,暂时免費派送!”
尹成文大手一挥。
那些伙计,把两万份报纸搬出来。
听到是免費的,读者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抢着来要,但是他们看完了整篇內容,结尾的卡点,正好在一处悬念的地方,很迫切想知道后面怎么写。
心裡顿时如猫挠一样。
“就只有這些?”
“掌柜,我們還不够看啊!”
“能不能把后续的部分,都送给我們?”
读者们不乐意了,在书屋外面,声讨起来。
尹成文冷哼道:“你们买前面五册的盗版,买得那么爽,有沒有考虑過我們写书的先生,有多辛苦的付出,最后還得不到回报?以后都是這样,你们要怪,就去怪盗版吧。”
此话一出,在场不少买過盗版的人,羞愧地低下头。
尹成文這一番话,說出了书屋的无奈之举。
甚至還能博得同情。
理亏的人,成了在场的读者。
“想看后面的內容,明天等我們的大明日报。”尹成文說完,直接回去。
让几個伙计,负责派送报纸。
报纸的事情,在城内快速传播。
闻讯来书屋的人,越来越多,這裡的两万份,眨眼间全部送出去了。
另外的一万份,就由那十多個人派送,很快也送光了。
就在读者们在抱怨盗版,抱怨报纸不够多,看得不够爽的时候,终于還有人注意到,招收作者的公告。
一些国子监生,看到每個月保底五十两,登时眼前一亮。
杨士奇也是国子监生,对于那些故事书,本来毫无兴趣,认为消遣的东西,只会玩物丧志,让人丢失理想,不值一提。
但是今天的他,正好在大明书屋外经過。
也正好看到了,那五十两保底的报酬,他不由得摸了摸自己钱袋裡,還剩下的数十枚铜钱,眼眸裡闪過一丝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