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成化犁庭”
又看了看皇太极蠢蠢欲动的神情。
旁边的多尔衮、孔有德、巴达礼等人立刻回過神来。
纷纷站出,齐声向皇太极請愿:“臣等恳請大汗,即刻登基,正尊号!”
皇太极站在大政殿中。
沉默不语。
既未赞同也未反对!
但有时沉默,便是他最明确的态度。
翌日一早。
满洲贝勒、蒙古八固山额真、文臣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以及范文程等齐聚宫门外。
多尔衮、孔有德、巴达礼分别手持满、汉、蒙三文表文。
率领满汉蒙三族大臣入宫劝进。
经過三辞三让的礼节后。
皇太极身穿龙袍,在群臣的朝贺声中,率百官出城祭天。
宣布国号为大清!
改年号崇德。
正式登基为天子!
至此。
朱由检与皇太极两人如同红了眼的赌徒。
携带着各自所有筹码。
直奔大凌河!
与此同时。
大凌河的后金守军,接到首都盛京旨意后,便立即将“清”字大纛,和八旗旗帜高挂城头。
身为蓟辽总督洪承畴知道這一消息。
洪承畴和大明八位总兵官。
立即召开了军中会议。
在中军帐中,洪承畴紧盯着大凌河的地圖,突然开口问道:“水师船队现在何处?”
“大帅,水师战舰两百艘已抵达大凌河口。”
一魁梧的武将立刻回道。
听此洪承畴果断取下了令旗,猛地摔在沙盘上,下令道:“杨国柱、吴三桂、李辅明听令!”
“在!”
三人齐声应道。
“你们各自领兵围困大凌河,围而不攻!”
“沒我命令,不得擅自出战!”
“遵命!”
接着,他又看向了王朴、唐通、曹变蛟、白广恩沉声道:“你们四人立即领兵前往河口,三日之内,必须全部渡過凌河!”
“诺!”
四人同声回应。
這一次。
洪承畴直接采用了皇太极常用的围点打援战术。
先围困大凌河,诱使清军主力来援,然后在野外与之决战。
這种战术明军平时之所以不常用。
是因为一旦围点打援。
近战和野战就会成为明军的软肋。
但此次不同。
洪承畴指挥的是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九边精锐。
光是甲胄兵刃。
就砸了几百万的银子。
如此多的银子,就是全用来买狗,去跟那些建奴比划。
也能把建奴拆层皮出来!
当然。
他之所以使用這個战术。
主要還是因为而出城城外野战,效益最高。
一旦部署完成。
军队行动也将变得更为有序。
此役胜败结果,半年左右也将知道了。
朱由检承诺战后還钱。
這一战省下来一分,以后自己就能早收回来一分。
而在另一端。
新继位的皇太极在得知明军出关的消息后。
立刻便意识到了其中异常。
這些明军本来一個個都是衣衫褴褛的,现在却一個個穿上了光亮如镜的铠甲,用的火器是也新的。
如今又对大凌河围而不攻。
這种战术,对于皇太极這個老狐狸来說,再熟悉不過的了。
可就算得知了這些情报。
他仍旧犹豫了。
他怀疑洪承畴明知自己的计谋,骗不過他。
却依然這样做。
表明洪承畴是有信心在野战中与他一较高下的。
站在一旁的范文程,也看出了皇太极的迟疑,立即便提醒道:“陛下,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必须要认真考究的!”
皇太极眉头紧锁,轻叹道:“正是因为如此,朕才会犹豫。”
“這十万明军,与我們在辽东遇到的有所不同。”
“大明实力终究不能小觑啊!”
听此,范文程却嗤之以鼻的說道:“陛下過虑了。”
“作为统帅,要的就是斗志。”
“我八旗子弟若败,不過是再次经历成化犁庭的惨痛。”
“大明兵器再锋利,也不過是因为最近发了军饷,换了些新装备而已。”
“明军仍然是明军,现在装备再精良,几月前還不也是跟那些穿着破衣烂衫的士兵沒有两样?”
“陛下不必畏惧!”
范文程在军事上可能不如皇太极精通。
但他对大明的了解远超皇太极。
所谓的新军、精锐。
本质上仍是那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明军。
說到這裡。
范文程看了看面前的大凌河,脸上杀气愈发浓重。
随即看向了身后的皇太极,厉声道:“請陛下立即命人抄写七大恨,准备十万份,确保每個八旗子弟都能拿到一份。”
“明确告知各旗,战败意味着什么!”
“汉八旗若败,不過是丢弃兵器,返回田间;蒙古八旗若败,草原就在北方,有马即可返回。”
“但我們八旗子弟无路可退,败则家破人亡。”
听到這番话。
皇太极似乎有所听懂的看向范文程,“先生是想让朕效仿项羽,破釜沉舟?”
“正是!”
范文程不置可否点头,道:“只是我大清所背之水,不再是项羽背靠的黄河。”
“而是八旗子弟的生命与血脉。”
当血脉成为原罪,无论贵贱,都将奋力一战。
人类最为惨烈的战争。
往往就是不同种族间的战争。
明太祖时期之所以沒有出现极端的残酷,那是因为那是一场单方面的民族战争。
当时的元朝人并沒有太深的感触。
对他们而言。
不過是汉人起义,暂失去中原而已。
元朝打下的地方那么多。
沒了中原。
他们還可以回到草原。
找個地方继续放牧。
因此。
元朝和明朝的更迭并沒有什么血腥事件。
范文程正是看穿了這一点。
所以提出利用七大恨,激发八旗子弟的死战意志。
每個建州女真的人,在幼年时都听過祖辈讲述“成化犁庭”的故事。
成化犁庭又名丁亥之役。
這是一场由明宪宗朱见深发起的战争,在此役中,建州女真部损失惨重。
至今影响巨深。
如今他们之所以嗜杀!
本质上源自于害怕。
害怕其他的族群将来会,夺走他们辛苦得来的一切。
“好!”
“就按先生所說的做!”
听到這裡,皇太极不再犹豫。
立即起草新的诏令。
而接下来的发展。
也不出范文程所料。
在皇太极的诏书下达后,清军营地内寂静了三天三夜。
所有士兵脸上都写满了恐惧。
這恐惧并非是对面的明军。
而是源自他们自幼听闻的故事。
此刻他们深刻认识到。
想要避免成化犁庭故事再次发生,那便是击败面前明军,入主中原。
然后。
把天下汉人的子子孙孙永远踩在脚下!
看着一众垂头丧气的清军。
自幼在军中成长的皇太极,十分明白士气的重要性。
他深知只要能持续激发士兵的斗志。
就不愁他们上战场不拼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