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官商勾結?
自己的兒子什麼樣,自己最是清楚的,朱棣的性子,讓他去騎馬打仗,成年之後一定是個得力幫手,讓他下馬治國?他還差了太多。
事實也是如此。
永樂大帝二十年間,太子監國的時間高達十數年,直逼朱棣在位的時間。
回過身,朱元璋看了眼劉伯溫,開口道:“伯溫啊,剛纔咱就有話要和你說,跟咱出去看看,標兒也一起來吧。”
朱標和劉伯溫邁步上前,跟在朱元璋身後,向着府衙外走去。
府衙後身,荒涼的田野中,四處生滿了雜草,荊棘,雜亂不堪,朱元璋一步步走在前邊,嘆息道:“伯溫吶,你說,治天下就一定要用孔家嗎?”
“陛下何出此言?孔家只是一個噱頭罷了,歷代君主,功臣名將,又有幾人是出自孔家,陛下說治國一定要用孔家,言過其實。”
“至於孔家上表,請求新朝冊封爵位一事,臣也有所耳聞,若是陛下不想在繼續提高孔家,置之不理便是。”
劉基面無表情,神色平淡道。
朱元璋望了一眼劉基,疑惑道:“那你是說,咱可以不封孔家?難道你學的不是儒學?作爲儒生,你不想讓孔家獲得更高的地位,以保證自己所學,乃是聖人之學?”
劉基笑了笑道:“諸子百家,皆有所長,秦以法家治國,此真爲二世而亡的原因?十數年前,尚可認同,但如今走到今天,已經不可認同了。”
“史書皆爲勝者所撰,季漢想要穩定天下,自然要宣揚前朝殘暴,太祖不堪重負,揭竿而起,乃至後漢書中,魏文帝曹丕所言,堯舜之事,朕終知之。”
“古往今來,具是如此,無可更易,一切決定,皆取決於陛下心之所想,孔家傳承千多年,吹噓甚重。”
劉基暢所欲言,近乎沒有半點隱晦,將自己的理解說出。
朱標在一旁聽着,暗自給劉基點了個贊,心中調侃道:“劉師,你幫我這麼大忙,以後可得讓你真正隱退啊。”
朱元璋看見了朱標的神情變化,開口詢問道:“標兒,你打算怎麼治理揚州?”話鋒一轉,朱元璋心中似乎已經有了抉擇。
對於是否繼續冊封孔家,依然有了明確目標。
朱標聞言頓了頓道:“治理揚州?這個就要從最基本的說起來了,就倆字,錢,糧!兒臣認爲,想要治理揚州,大量的錢糧投入,配合政策的引導,三年,應該足夠了。”
朱元璋笑了笑道:“伯溫吶,你看咱這太子,說的比唱的都好聽,錢糧那麼重要,你又要怎麼去弄來錢糧?”
“朝廷可是不會給你撥款一分錢,一粒米。”
話音剛落,劉基頷首道:“怕是太子要和江南富戶溝通了。”
朱標嘆息一聲道:“招商引資,讓富人在揚州投入錢糧,召集逃難百姓返回鄉里,開墾耕田,如今還是三月開春,如果動作快的話,雖然已經錯過了播種的季節,但四方返鄉的百姓,可以快速投入到農田翻耕的勞作中去。”
“這裏的田畝荒廢多年,一年打理,一年恢復,一年穩定,三年足夠了。只是讓富戶來這裏花錢,怕是有點困難,不過兒臣都還有解決的辦法。”
朱元璋面色平靜,聽到朱標的說辭,止不住的點了點頭道:“你想讓沈萬三來揚州?”
“父皇神機妙算,洞若觀火。沈萬三有那麼多錢,而且這個人會用錢生錢,如此人才不用,豈不是荒廢了。”
“前期的大量投入,父皇不給撥款,兒臣自然只能自己去拉贊助了。”朱標聳了聳肩,朝廷不給撥款也好。
而且按照朱元璋在揚州府的那番說辭,朱標在揚州府任職期間,揚州府就是一個獨立的國中國,京外州府脫離了中書省,不歸中書省管轄,那不是國中國是什麼?
當然,這隻限於朱標的任期,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在揚州府開荒,還要被中書省掣肘。
朱元璋道:“商人逐利,無情無義,唯利是圖的本性,你和他們糾集在一起,唉。”朱元璋有心斥責,卻又不願在旁人的面前,和自己的兒子去爭吵。
自從洪武元年大明建國後,朱元璋越發覺得,朱標的心思越來越多,見解也是讓人摸不着頭腦。
劉基含笑道:“士農工商,雖說商人末等,但依臣之淺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皆有他存在的道理。”
“農民負責耕田勞作,幾片大平原,養活全國百姓,商人將物資運送買賣,將士駐守關牆,保證家國百姓的安全。”
“士人高居廟堂,制定國家發展策略,工匠打造先進武器,農具,陛下切不能以商人逐利,便將商人如此下貶。”
劉基是絲毫不畏懼朱元璋的,準確的說,劉基這個人,他不畏懼所謂的禮樂教化,他敢順着朱元璋的意思,諫言不封孔家,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元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兵圍安豐,朱元璋要去救小明王,劉基就是第一個站出來阻止的,他說的也很簡單,你把小明王救回來了,上頭供奉一個皇帝,你是腦子被驢踢了?
就是劉基千撓萬阻的情況下,朱元璋還是去救了小明王,救了之後,麻煩事就來了,如何安置龍鳳皇帝小明王?
放在自己的大本營應天府,天天面對着自己遙尊的皇帝,你不難受嘛?殺了?那你何苦廢力救他出來,讓張士誠殺了他難道不好?
小明王最終的結局,早已經註定了,無論是陳友諒,朱元璋,誰打敗了對方,小明王不過都是多活幾年,少活幾年。
而朱元璋如果不去救他,他至少要早死四五年。
朱元璋聞言,面色不善道:“商人逐利,這本就是天性,咱當然不會去做那滅人性,存天理的事情,但伯溫吶,你不知道什麼叫官商勾結嗎?”
“哦,你是大族出身,早年你在故里就召集訓練民兵防範海寇,官商勾結在你看是平常的事,但在咱看,官商勾結遺禍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