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八百耕牛
朱標剛一擡頭,猛地起身道:“英哥兒?”
“卑職朱英,拜見太子殿下。”朱英趕忙躬身作揖,一身甲冑,卻也不耽誤朱英行禮。
朱標道:“這裏也沒有外人,英哥這話是折煞我了,快過來,過來坐。”朱標上前拉着朱英臉上亦是洋溢着笑容。
在朱標的記憶中,他自從出生就在馬皇后身邊,而從小到大,都是朱英帶着他玩,只是朱英早早就進了軍營,踏上了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歷程。
朱英道:“君臣之禮,還是不能免俗的。”笑着說話,朱英還是很喜歡朱標,並且他也認爲,朱標作爲嫡長子,就是應該做大明的儲君,當然,自從朱標出生開始。
朱英就自我降低存在感,畢竟他的姓氏,出身還是有些複雜。
朱元璋義子也很多,但真正被朱元璋給改姓朱並且了青史留名的,只有朱英一個人。
朱標對朱棡揮手示意道;“快去準備些酒菜,一會給英哥洗塵,另外,把小四也叫過來。”
朱棡頓了頓,連忙點頭應諾道;“我這就去。。”
朱棡離開府衙,整個揚州府衙,只剩下朱標和朱英二人,朱英率先開口詢問道:“不對啊,你不跟父皇返京,怎的留在揚州?我看到你派人送來的信,還以爲是假的呢,快說說,什麼情況。”
朱標笑道:“其實吧,也沒什麼情況,就是揚州府太破敗了,需要重建,小弟只好主動請纓,留在揚州。”
“爭取能快而有效的解決揚州的困局吧。”
話音剛落,朱英開口道:“有什麼思路嗎?我這一路北去南歸,中原地區已經沒有多少百姓了,遍地白骨,可謂是死傷慘重了。”朱英唉聲說着,這一路上的經歷,讓朱英看到了很多,非常多。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弱者孤苦無依,居無定所,甚至連生存的權利,都會被隨時剝奪。
朱標嘆息道;“揚州要恢復,中原百姓不夠,而且各地都缺人,不過我聽說英哥這次北伐,繳獲了不少耕牛,到底有多少、”朱標也不含糊,直接開口詢問着。
耕牛的問題,纔是重中之重,只要能弄來耕牛揚州府的復耕問題,也就解決大半了。
朱英面色凝重,他在戰場廝殺十數年,自然聽得出來朱標什麼意思,搖了搖頭道;“一共有耕牛兩萬七千八百多頭,你要的話,我能給你留下八百頭耕牛。”
“八百頭耕牛?”朱標目光一凝,雙眸緊盯着朱英道。
誰知朱英擺了擺手道:“這已經是極限了,我回去還要將這些耕牛上交兵部,父皇統一安排分撥,能給你八百,我可是冒着殺頭的風險呢。”朱英只道朱標是獅子大開口,八百頭耕牛,那可是多少州府做夢都得不到的,不敢想象的。
朱標尬笑一聲道;“英哥,八百就八百,夠用了。”話音未落,朱標心中低估道;“原本以爲也就二三十頭,這八百頭耕牛,復耕整個揚州府,已經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了。”
朱英搖了搖頭道;“耕牛我可是幫你解決了,不過想要恢復過來,還是要有人口,這個事情,我可幫不了你了。”
“對了,我聽說這次北伐,抓了一個蒙古貴族女子,她是在你軍裏,還是在別人軍裏?”朱標神色凝重,不假思索的詢問着。
朱英亦是聽出了朱標的心思,開口道:“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在我軍裏了,不過這個人,可動不得,父皇嚴令要我直接送到應天,任何人都不能碰她的。”
輕笑一聲,朱標道:“英哥押着她去應天,弟弟就放心了,她長得俊俏嗎?”
朱英愣了愣,一臉嫌棄的表情看着朱標道;“你什麼時候成這樣了?一個女子,有那麼多要問的嗎?”
“還給你說急了,前段時間在汴梁接到消息,父皇說要給觀音奴賜婚,希望能拉攏一下王保保,我給父皇推薦老三,到時候這觀音奴就是老三的王妃了,難道不應該多關注一下嘛,萬一要是個醜八怪,老三到時候還不得恨死我。。”
朱標聳了聳肩,這件事確實是他籌措的,也是他給朱元璋說,最好賜婚給老三的,至於老二朱慡,他真的只能做個驕奢淫逸的孤家寡人。
似如朱慡那般管控不住自己的慾望,朱標真的不知道應該說他什麼。
點了點頭,朱英道:“你確定不是你自己想知道?”
“得,英哥要是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反正到時候老三要是跟我說什麼,或者是在背後編排我,我就告訴他是讓英哥給調包了。”朱標嘴角微微上揚,言語中滿是威脅的口氣對朱英說着。
嘆息一聲,朱英擺了擺手道;“那有什麼的,你儘管讓老三來找我就是了,不過我有件事要和你說。”
“咋?”朱標聽到朱英有事要說,不再將注意力放在觀音奴身上,聚精會神的盯着朱英道。
只見朱英低着頭,輕聲細語,生怕被別人聽到一般,開口道;“常叔病危,我和他分開的時候,他已經快不行了。”
“什麼?”朱標瞪大一雙眼睛,緊盯着朱英道,常遇春可是他未來的老丈人,而且這婚事早在吳元年就定下了,如今常遇春病危,已經快要完蛋了,朱標如何不驚。
然而,就在朱標呢喃,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苦笑了一聲道:“他那是頑疾舊傷,治不了了。只是可惜,父皇又少一員大將。”朱標腦海中回想起來,常遇春確實是死在洪武二年,北伐班師的路上。
如今北伐大軍班師回朝除了徐達還帶着十數萬大軍鎮守北方,重修長城外,其他的將軍,紛紛帶兵返京。
畢竟新朝建立,北方大定,收復了自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後,遺失異族手中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朝廷也要大搞封賞。
正是這時,朱棡走了進來道:“大哥,英哥,都準備好了,一會就有人給送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