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大哥,虧大發了!
但隨着拱衛司的士兵衝入混戰中,雙方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陣型,也不存在什麼指揮的問題,全場加在一起,也不過一千多人。
不得不說,明初時期的大名沿海周邊海盜,倭寇,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他們似乎天生有着一股悍不畏死,不知道恐懼的意志。
混戰持續了兩個時辰,自晌午時分,朱標帶人趕了過來,拱衛司以五人陣亡,二十七人負傷的情況下,有百姓在兩旁遙相呼應,乾淨利落的解決了一衆來犯的倭寇。
看着蔣瓛指揮衆人在打掃戰場,朱標開口道;“把我們的人屍體都收起來,統計一下傷亡將士的名單,按照規制發放撫卹金,在原有基礎上,補貼兩倍。”
朱標騎着馬在周邊晃悠了一圈,這哪裏是戰場,直白點說,還比不上兩個大點的村莊在一起械鬥。自然,朱標雖然來了這裏,倒也不能真正的自己提刀子和人拼命。
蔣瓛猶豫道;“殿下,三倍的撫卹金,朝廷批不下來啊。”
“朝廷的那份是朝廷給的,剩下兩份,從東宮出。招呼鄉民把這些倭寇的屍體都掩埋在地裏,用他們的血,滋潤我們的土地。”
朱標沒有一絲一毫的負罪感,在這個時代,戰爭,死亡,並沒有後世的核武器威懾,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一場戰爭的開始,或許只需要某一個人的點頭。
直到戰事結束良久,楊憲才趕了過來,人羣中找到朱標,連忙上前道;“殿下,殿下。”
“你怎麼纔過來?”朱標神色狐疑的看着楊憲,雖然說不用他楊憲上戰場,但好歹自己這個太子都過來督戰了,他楊憲反倒是戰事都結束了,纔不緊不慢的趕了過來。
然而,楊憲還沒開口說話,朱標目光落在了楊憲身後的幾人身上。
一名穿着太監服,帶着高帽的太監,三十七八的年齡,一臉橫肉。手裏拿着浮塵,來到朱標面前趕忙躬身道;“奴婢乾清宮掌事,拜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跟着太監一同的,還有十餘名壯漢,他們的穿着,兵器,同揚州府的拱衛司一般無二。
朱標迷惑道:“應天府來的?”
“回稟殿下,聖上讓奴婢給殿下帶信。”乾清宮的掌事,雖說在宮裏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官了,可他的那點權勢,也只限於在太監圈裏了。
當着朱標的面,跪在地上大氣不敢出。
朱棡和朱棣一臉血跡,聽到有朱元璋的信件,連忙湊了過來道;“大哥,父皇來信了?”
“奴婢拜見三皇子,四皇子殿下。”太監倒是能認出人,對着朱棡和朱棣叩首拜道。
微微點頭,朱標和太監隔着兩丈遠的距離,開口詢問道;“即是從宮裏出來的,父皇的聖旨拿來吧。”朱標也沒有要下馬接旨的意思,居高臨下的看着太監,趾高氣昂的說着。
只見那傳旨太監擡頭看着朱標,臉上堆着笑容道;“聖君帶來口諭,殿下治理揚州,以權謀私,侵佔朝廷北伐戰利品耕牛八百。以作懲戒,自洪武二年四月起,太子殿下,三皇子,四皇子,盡數斷絕俸祿。”
“另,北伐偏師朱英,以權謀私,罰俸三年。”
“應天府內,凡署東宮產業,一應充歸內帑。”
“殿下,您這一下子,可是虧了很多。。。”乾清宮的掌事,原本乾清宮只是在前朝和後宮的一個臨界點上,但朱元璋習慣在乾清宮處理政務。
自然,乾清宮的太監,也跟着水漲船高,朱標在應天府的產業被充公,內帑也是他們太監在統計,雖然調動內帑需要皇后點頭。
但裏邊的數目,價值,他們做太監的,甚至比朱元璋做皇帝的更清楚。
朱標聽着傳旨太監的聲音,朱元璋的口諭,莫說朱標,便是朱棣和朱棡,亦是心中一驚。
朱棣更是一臉茫然的看着朱標道;“大哥,虧大發了。”
“是啊,大哥,我們賠死了。”朱棣本就在廝殺中有些力竭,如今聽到朱標在應天府的產業全部被充公,朱棡和朱棣險些一口氣沒上來。
朱標的產業,遍及大明的民生,各行各業,前邊管事的,擋在前邊跑腿經營的,是沈萬三一手操辦,而真正的所有者,也並不是朱標一個人。
朱標在裏邊只是佔了個大頭。
他知道大明初立,分封藩王鎮守北疆是最好的選擇,也可以極大的宣揚朱家在全國的統治地位,畢竟老朱開局一個要飯碗,撿了一個神級裝備馬秀英,從而收攏了一大批的淮西將領。
可這些,都不能讓朱家的根基變得深厚,朱元璋的背後沒有世家大族支持,實則大明雖然北伐成功,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但北方的統治力度依然非常薄弱。
基礎太差了。
要分封藩王,鐵定是要削藩的,而這些遍及各行各業的產業,就是朱標給各系朱家子孫留下的最後家底,誰能做的好,已然是瀟灑王爺,做不好的,那就是命該如此了。
現在這些產業,就能給諸多皇子分到不少的紅利,但如今他們竟然都被朱元璋給充公了。
傳旨太監看到朱標的神色變化,連忙開口道;“那個,殿下,殿下。。。”
“父皇還有什麼話說嗎?”朱標瞥了一眼,胸中憋了一口悶氣,他在應天的資產,多半都是沈萬三送的,總價值遠遠超過了四百多萬兩白銀。
明初的白銀,可不是明中後期的白銀,購買力還是非常強的。
傳值太監道;“殿下也無需多慮,這些東西充公,日後還是殿下的,只是暫時交到了聖君手中,聖君還有一句話要奴婢帶給殿下。”
“沒什麼隱瞞的,直說。”朱標心裏滿腔怒火,卻也不能當着旁人的面,和自己便宜老爹不對付,說自己的老爹不是個物。
傳旨太監道;“陛下說,殿下若是缺少什麼,可以用真金白銀,去朝廷協商採買,朝廷不限制殿下在其中的任何物件及數量!”
。